陈宇与五真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04
颗粒名称: 陈宇与五真园
分类号: K827
页数: 7
页码: 266-272
摘要: 这些籍贯宁德的官员士大夫告老归隐以后,旧城西山、碧山、酒屿附郭诸山岭麓峭拔”就如同《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秋翁的草堂一般,蕉城区最早的一座私人园林是五代处士黄嵓构建的南峰草堂。著名的有南宋林旦晚翠亭,且负有盛名的当属秋谷以及下文要提到的五真园。大明景泰二年(1451)生于宁德县六都西岐村,遂托舅父林聪向朝廷说情,聪为言于吏部“御史黄溥等遂劾聪挟制吏部,并前劾仲贤为私其乡人参政方员。并劾尚书王直阿聪;伯兄陈宁,后入祀忠义孝弟祠,仲兄陈寓。祀本邑乡贤祠、忠义孝弟祠,省、府、县志均有传。
关键词: 宁德县 陈宇 五真园

内容

陈宇与五真园
  蕉城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海陆交会,山川横贯,有“霍童宝丰之秀,白金之产”,“乃山川孕灵”①之地。自南宋以来,科名蔚起,冠盖连绵,这些籍贯宁德的官员士大夫告老归隐以后,多半在家乡大兴土木,建造私人宅邸,其间凿池堆山,布置园林,作为退居觞咏、修身养性的良好处所,宁德民间称私家园林为“花坪”。旧城西山、碧山、酒屿附郭诸山岭麓峭拔,渐具丘壑,虽地处海陬,受区域财力所限,面积不及数楹,但利用天然山水为衬托,建筑简朴素洁,稍加妆点,充满乡野气息。就如同《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秋翁的草堂一般,朴实无华,引人入胜。据地方志记载,蕉城区最早的一座私人园林是五代处士黄嵓构建的南峰草堂,此后逐渐成为社会时尚,城乡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园林建筑,著名的有南宋林旦晚翠亭,元代陈元显复青亭;明代陈荣荣华堂,黄瑢茶园别墅,陈邦校枝芳馆,陈宇五真园,崔世召秋谷,崔世棠溪云阁;清代八都孙光翰秀屏堂,余正梅栖凤轩,王祖添印月山房,刘廷珍耐庐,王华宝余园;民国林廷伸碧山别墅,姚赞圭花坪等等。其中最具规模,且负有盛名的当属秋谷以及下文要提到的五真园。
  五真园大约修建于明代成化时期(1465~1487)。其主人陈宇,字时清,号夷恒子,又号五真居士。大明景泰二年(1451)生于宁德县六都西岐村。曾祖陈胡,耕读传家。祖父陈畊,字淑野,隐居不仕,祖母林氏,七都峬源人,浙江余姚、江西玉山教谕林观女,刑部尚书林聪胞姐。父陈和,字永礼,景泰四年(1454)举人,授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学正。陈和幼失怙恃,赖老祖母刘氏抚育成人。做官后,家中上有年迈祖母,下有四个年幼的儿子,全仰仗妻子黄氏,生活很难维持。出于孝道,陈和希望能够就近为官,以便照顾老母,遂托舅父林聪向朝廷说情,不料林聪为此却差点丢了身家性命。据《明史》记载:“聪甥陈和为教官,欲得近地便养。聪为言于吏部。御史黄溥等遂劾聪挟制吏部;并前劾仲贤为私其乡人参政方员,欲夺仲贤官予之;与吴诚有怨,辄劾诚;福建参政许仕达嘱聪求进,聪举仕达堪巡抚。并劾尚书王直阿聪。章下廷讯,坐专擅选法,论斩。高谷、胡濙力救。帝亦自知聪,止贬国子学正。”遭此突变,陈和恐惧不安,不久卒于任上。黄氏“性庄严,克执妇道”,“四子俱幼,支持门户,抚诲诸子,各底成立”。后入祀本县节孝祠。陈宇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伯兄陈宁,字时泰,号背庵,乾隆版《宁德县志》有传,盛赞之:“性孝友,通医术。父殁,三弟俱幼,抚爱备至,并为婚娶,财产不私畜。性好施,缓急求之无不应。里有肆侮者,恬然不较。督建儒学以劳著。”因为精通岐黄,曾任本县医学训术,诏赐冠带,卒年八十有五,状元姚涞为撰墓志铭。后入祀忠义孝弟祠。仲兄陈寓,字时安,号觏斋。成化五年(1469)进士,官至山西按察使,祀本邑乡贤祠、忠义孝弟祠。省、府、县志均有传。季弟陈富,以子陈言贵敕赠征仕郎,大兴左卫经历。陈宇父子兄弟虽然多人在外为官,但家境却十分窘迫,清郭柏苍《柳湄诗传》:“(宇)贫甚,落魄江湖。”他三岁丧父,深悉人情世故,“克自树立,读书通大义,不竞声利”,③且“绩学励行,不求闻达”④,选为县学生员以后,仰慕隐居生活,遂弃举子业,游历四方,散漫悠闲,过着“敝衣不掩肘,他人不堪忧”的生活。自谓“平生慕真隐,有山水真乐、玩游真境、诗书真咏、吟咏真趣”,因号五真居士。
  陈宇娶妻郑氏,郑氏亦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郑玉为景泰元年(1450)贡生,曾任江西弋阳训导。郑氏为陈宇养育了一双杰出的儿子——陈褒、陈褎,二人同科举人,连捷进士,至今在蕉城民间仍传为佳话。嘉靖《宁德县志》记载,郑氏还生育了两个女儿,长女许配七都峬源林元魁,嘉靖《宁德县志》有传,赞之:“性慈惠,寡言笑,事舅姑孝敬,夫妇相待如宾……宗族乡里咸称之。”次女许配广东惠州通判左浚三子左庠。时人称其翁婿皆“冰清玉润者”⑤。由此可见陈宇家教之严肃。民国《东井崔氏族谱》记载陈宇还有一个女儿,许配镇江府同知崔鉴长孙崔传为妻,也就是隆庆年间(1567~1572),与陈言(陈富子)一同上书,请求减免西陂塘陷海虚粮的崔廷复之母。
  陈宇一生“为人浑朴质直,谦恭乐易,有先进长者之风”。“由于喜欢游历名山大川,身心康健,享年八十二岁,“寿考福泽之盛,亦有非人所能及者”。⑦他是蕉城明代著名的诗人,历览江湖名胜,系情于诗,颇有晋唐风格,被东闽诗坛引为圭臬。蕉城区著名的庵堂寺庙,山川名胜,几乎都留有他的诗作。陈宇为诗,题材不限于吟风弄月,一些作品揭露了封建官吏横征暴敛,反映百姓疾苦,讥讽时政,格调甚高。如弘治十年(1497)秋七月十五,西乡北洋村遭受特大水灾,伤亡无数,陈宇感而为诗:“吾宁山川多窄狭,取耕未足给食缀。不谓一旦尖所天,无食何以存老弱。上天降割独吾宁,连年瘟疫未曾脱。毋乃吾民之过欤,凭谁笺事问天阙。有司急务忧当忧,日夜多方为经略。且图修省答天意,莫效夙昔政多酷。岂独日夜随减削,吁嗟吾民丁此时,微命只恐委沟渠。”有诗集《五真集》十六卷、《寿岂集》三卷刊印行世,今著作无存。诗作散见于明清地方志以及清郑杰《全闽明诗录》,七绝《园居》、《宜春舟次》还被清代朱彝尊《明诗综》选入。民国十年(1921)著名诗人、《福建通志》局总纂陈衍仿照苏州沧浪亭祀吴中五百贤达先例,增祀闽省历代著名诗人二百余位于福州西湖宛在堂,蕉城惟陈普、陈宇二人位列其间。
  陈宇生前除了煊赫的诗名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隐居之所——五真园。五真园因主人“平生慕真隐,有山水真乐、玩游真境、诗书真咏、吟咏真趣”而得名,由于历经五百多年风雨,片瓦无存,“今人罕有知其处矣”⑧。所以就连故址所在地也存在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陈宇的父亲陈和于正统六年(1442),由西岐迁居县城北门金峤(大约在今天蕉城汽车北站附近)居住,所以五真园的旧址应该也在这一带。另一种说法来源于民国版《宁德县志》,该志于《名胜》卷记载:“五真亭,在六都。明处士陈宇建,极一时之胜。概详见艺文《五真集注》。”另外,据民国《东井崔氏族谱》引陈褎《重建松庵记》记载,四都陈塘(今金涵琼堂)有“先人五真公故业”,“距县城五六里许,南枕锦溪,西北枕麟口,东捍东山”,陈宇也留有《陈唐(唐)田舍》古风:“结庐在田次,努力向春耕。朝出暮来归,妻子欣相迎。”小东门外崔世棠溪云阁“倚山环溪,草木苍翠”,与金峤陈氏房屋相近,且“阁后有废庵”(五真园中有空翠庵),似乎也都与记载中的五真园旧貌相吻合。
  既然五真园“极一时之胜”,占地面积自然不菲,陈和只是一名俸禄微薄的教官,初居城关之时,根本不具备购置大量田产的能力,陈宇区区县学生员,曾以齐人黔娄自况,可见处境拮据,要想在寸土如金的县城之地建造如此规模的园林别墅,难度与登天何异。旧时,金峤陈氏在北门外朝天桥畔有“五真公祀田”,大约五、六亩面积,据说为陈宇身前所购置,但这里是通往古田、屏南、周墩(今周宁县)及本县洋中、石后、霍童、赤溪等山区乡镇的必经之路,车马辐辏,且地势平坦,无丘壑之胜,不具备建造园林的条件,这种说法可以排除。至于后面两种说法,陈褎在《重建松庵记》中说道:“其田平衍沃饶,他附郭者莫即焉。”并且交代得很清楚:“旧有松数株,苍翠可爱,因号庄曰:‘松庵’”。这个名曰“松庵”的陈塘田舍只是陈宇躬耕之地,溪云阁证据不足,只是笔者的另外一种推测,也都可以排除。只有民国县志取证于陈宇《五真集注》,且西岐枕山襟海,山水丰饶,环境清幽,远离尘世喧嚣,又是陈氏祖业,所以笔者认为,五真园之原址当在西岐村无疑。
  陈宇放弃被那个社会视为正当的所有名利追求,留恋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的恬静舒适生活,全身心地归隐田园,悠然其间,“课童莳蔬,灌花锄树。宾朋啸咏,一切世味漠然也”⑨,正是对一切世味过于漠然,所以幼年丧父,晚年丧子的陈宇才得以经受住生活中各种残酷的考验,同时也因为五真园静谧优雅的优越条件所熏陶,得以享寿八十二高龄。
  陈宇现存的诗作中,有一首五律《寻五真园》:“寻芳信所适,步入白云堆。诗思催春发,泉声触石回。蜂喧屯径竹,虫篆上苔梅。每觉吾私惬,旁人浪致猜。”诗作生动描绘了五真园中的田园风光与自然美景,以及主人向往自由的生活理念。与五真园生活场面有关的诗作还有《次汪汝温<上舍园隐>韵》、《春园漫兴》、《园居》等等,从存世诗作所占比例来看,还是相当可观的。
  “数亩敝庐,寂寞人外”的五真园时隔五百多年,早已亭台泯灭,人声渐杳,视觉之中,已无一物可供印证。所幸有明代大画家沈周绘制《五真园亭图》以及有关它的记载,尚可朦胧追忆往昔繁华。这幅《五真园亭图》得到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的极度青睐,洵为文坛佳话。
  《五真园亭图》创作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当时陈寓在南京刑部广东司郎中任上。陈宇五真园落成后,想通过兄长的关系,托海内知名画家,描绘园中美景,以壮观瞻。陈寓幼年丧父,一家老小悉赖寡母纺绩,以及年及弱冠的兄长行医赖以维持,故此兄弟四人患难与共,友爱无间。为此陈寓特延请声名显赫的长洲(今苏州市)大画家沈周完成画作,又请同僚兼福建同乡的刑部尚书林俊作记,南京礼部郎中周瑛题端,可谓尽善尽美。
  这幅《五真园林图》面世后,几经辗转,到了清代为广东人吴荣光所收藏。同时代的文学家陈寿祺《左海文集》有《陈时清五真园林图跋》,从中可略知梗概:“《五真园亭图》,长洲沈石田写。莆田周翠渠瑛题端云‘为时清作’。林尚书后记之,其末云:‘时清名宇,今南京刑部郎中时安君之弟。世宁德人,夷恒子其号。’按省志:‘宁德陈寓,字时安,明成化己丑进士。知休宁县,善折狱。迁南京刑部郎,擢广西按察使。至,苗獠避伏,进山西按察使。忤权贵,九载不迁,卒于官。有《觏斋集》。林尚书所称时安君,则其人也。记作于成化丁未,时安方为郎,距成进士之岁十有九年矣。时清以贵介弟,颐志林壑,为钜人长德所许,可不谓贤乎?‘五真’云者,山水真乐,诗书真味,吟咏真趣,游观真境,平生慕真隐也。时清以五真号,省志载其《五真集》,故以名其亭也。检尚书《见素文集》无是记。或当时失编,然其文格,灼然为尚书笔无疑也。惟记言‘时清手持一轴甚钜’,不言作图何人。而石翁此卷,高仅盈尺,袤不及丈,盖非所示尚书之轴。记载图中园亭,次第甚悉。按之此卷,若五真亭,空翠庵则可见,若松菊堂、金鲫渠、古桂岩、梦草池、钓鱼矶、濯足石,仿佛得之。若养浩轩、熙春台、止水之亭、桃李之门,则未有其位置。所谓‘客芒屦而过,由径入门,逾于止水,沿于金鲫,达于五真’者,其次第亦不可求。岂是卷之前,或以残损割截与?抑石翁脱去翰墨畦径,殆未尝屑屑于一枝一叶而为之欤?是皆不足辨也,独念时清伯仲一仕一隐,名位何必相让。五真之乐,数百年后,犹令人眷眷于斯图也。”这幅《五真园亭图》是道光初期,陈寿祺在福建按察使吴荣光府上所见。吴荣光为岭南名宿,从学阮元,于金石书画,鉴别最精,对于家中的收藏,他很喜欢请行家朋友共同切磋。陈寿祺学识渊博,对金石书画造诣甚高,素来又注重收集乡邦旧物,对此画作爱不释手,遂生“楚弓楚得”之念,提出以家藏沈周所绘芭蕉互为交换,吴荣光慨然应允,但只能以画易画,将林俊、周瑛题跋留了下来。陈寿祺得到这幅画以后,认为“不读(林俊)是记,无以谙园亭次第,及五真命名之义”。所以“仍乞其补录于后”,目的为了“俾观是图者,有所考焉”。闽浙总督孙尔准也受托题写《为陈恭甫题沈石田画<五真园亭图>诗》古风一首,以纪其胜。
  陈寿祺得意门生,曾任宁德训导的刘家谋也将这篇跋文郑重地载入《鹤场漫志》。
  据嘉靖《宁德县志》记载,陈宇五真园有“匾景四十”(明代无锡惠山名园寄畅园也仅有二十余景),拥山抱水,面积庞大。从陈寿祺题跋中可以见到的有空翠庵、五真亭、松菊堂、金鲫渠、古桂岩、梦草池、钓鱼矶、濯足石、养浩轩、熙春台、止水亭、桃李门十二景,其他的已湮没无闻,无从查考了。

附注

①明御史罗泽《宁德县题名碑记》。 ②乾隆版《宁德县志·卷八·人物·贤媛》。 ③、⑤、⑨嘉靖版《宁德县志·卷四·人物·隐逸》。 ④明状元贵溪黄初撰《明赐进士陈君邦荣墓志铭》。 ⑥、⑦明朱淛《五眞陈翁自寿诗序》。 ⑧民国《宁德县志·名胜志》。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仕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