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狼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682
颗粒名称: 16.狼筅
分类号: H07
页数: 2
页码: 217-218
摘要: 明将戚继光施于水田中以代蒺藜与拒马术,人用手势遮蔽全身,迺南方杀倭利器,即选用南方坚实的老毛竹。将竹端斜削成尖状”留下四周尖锐的枝桠杈“视之粗可二尺,则每个留附的枝桠可有七八寸长,宁德方音读筅如。是晾晒衣被等物的竹具”也选用比较粗直的老毛竹(取其坚实不易蛀),也留下上半截的少数几个枝桠(两三寸长)。固定在屋里屋外的空坪上“晾晒前临时再在两根狼筅的枝桠上架置横竿”(狼)筅,在宁德方音里则为古典切(因与,受鼻音影响而略有音变),是引水的长竹管“从读音和器形来看”
关键词: 方言 口语词 宁德县

内容

新版《辞源》:“狼筅兵器名。长一丈五尺,有竹铁二种,附枝九层、十层,明将戚继光施于水田中以代蒺藜与拒马术。见《武备志》104《狼筅》。”这个词条的释义不够明确。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上·狼筅解》说:“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连四旁附枝,节节枒杈,视之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势遮蔽全身,刀鎗丛刺必不能入,故人胆自大,用为前列,迺南方杀倭利器。”可见竹制“狼筅”即选用南方坚实的老毛竹,将竹端斜削成尖状,留下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5米左右;“视之粗可二尺”,则每个留附的枝桠可有七八寸长。
  宁德方音读筅如“浅”。本地话里说的狼筅,是晾晒衣被等物的竹具,也选用比较粗直的老毛竹(取其坚实不易蛀),也留下上半截的少数几个枝桠(两三寸长),固定在屋里屋外的空坪上,晾晒前临时再在两根狼筅的枝桠上架置横竿。这种晾晒衣物的“(狼)筅”,在宁德方音里则为古典切(因与“狼”连读,受鼻音影响而略有音变),与“笕”同音。“笕”是引水的长竹管,也是用的大毛竹,打通竹节,或整竹,或剖成两半;或单根,或多根连接。那么,从读音和器形来看,无论作为兵器还是晾晒工具,“狼筅”或许都应写作“狼笕”为是。
  至于这里的“狼”字,当为“狼犺”之“狼”。“狼犺”亦写作“狼抗”,南方方言以指粗苯。清乾隆年间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2:“《宋书·文九王传》‘(刘)休祐生平狼抗无赖’。案,狼抗,大而无用,不可容也;今吴谚谓物之大而无处置放者曰‘狼抗’。”闽语也是如此。宁德方言至今犹常说“狼抗”,惟不以形容人体(据徐震堮考述,狼犺本有声无字,又说“躴躿训身长貌,是其本义,故字从身,从而凡物之长大者皆可谓之躴躿。”详见《世说新语校笺·方正篇》“王大将军当下”条注文,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7页。),而以形容物件。《今古奇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所述“若不是海船大,也著不得这样狼抗东西”,最合其意。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