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穿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661
颗粒名称: 七夕“穿耳”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页码: 198-199
摘要: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重要节日,但在闽东民间似乎并不重视。虽然清代乾隆版《宁德县志·卷一·舆地志》记载:男子以酒食相会。妇人各设瓜果祭织女星,训导刘家谋在《鹤场漫志》中也说。云渡牛女者,实际上这些习俗在百年之前就已渐渐消失,而今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也是极其陌生,(要用黄豆、花生、蚕豆等七种不同原料),古代女子满十五岁行成年礼“用笄(簪子)贯发”作为女子成年的象征”即指耳环“南宋刘克庄《鹊桥仙·生日和居厚弟》”不上轿不扎耳朵眼,穿耳洞必须在”及笄。以保证出阁时能够佩戴首饰。
关键词: 古溪村 七夕 宁德县

内容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重要节日,但在闽东民间似乎并不重视。虽然清代乾隆版《宁德县志·卷一·舆地志》记载:“七月七夕,涤井。男子以酒食相会,妇人各设瓜果祭织女星。”训导刘家谋在《鹤场漫志》中也说:“七月七夕,祭文昌星。”又说:“七夕,妇女七人,七其姓,称丝重七两,合织成布,长七尺。为桥,云渡牛女者。”实际上这些习俗在百年之前就已渐渐消失,而今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也是极其陌生。据笔者所能掌握的信息来看,蕉城每年七夕之日,城乡除了“涤井”、“炒豆”(要用黄豆、花生、蚕豆等七种不同原料),还有为女孩子“穿耳”之俗。
  古代女子满十五岁行成年礼,用笄(簪子)贯发,故谓之“及笄”。“及笄”之后,就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还有把“笄珥”作为女子成年的象征,“珥”即指耳环。南宋刘克庄《鹊桥仙·生日和居厚弟》:“女孙笄珥,男孙袍笏,少长今朝咸集。”中国有句老话:“不上轿不扎耳朵眼,”而在蕉城,穿耳洞必须在“及笄”之前(大约都在十岁左右),未雨绸缪,以保证出阁时能够佩戴首饰。
  “穿耳”仪式都在每年七月七这天举行。届时要请出一位心灵手巧的老年妇女,而等候“穿耳”的女孩子们也为数众多。老妇人会选择阳光充足的场地,比如房屋天井或大门外。首先,是将双手反复摩搓小女孩两边耳垂,其作用是把脂肪层捏薄,一两分钟后,用绣花针穿上菜籽油浸过的红色麻线,轻轻一刺,穿过耳垂后,会很麻利地剪线、打结。“穿耳”仪式后,小姑娘会得到自己家人两个鸡蛋,也有的是两块光饼,作为勇气的奖赏。
  “穿耳”后大约一个星期,如果不发生异常现象,家里人就会将红线剪去,代替以两根茶叶梗。这两根茶叶梗会随时替换,一直到出嫁戴上金质或银质耳环为止。由于民间“穿耳”极不讲究卫生,容易发生感染,有的女孩子耳垂发炎红肿,好几个月都不能愈合。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