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黄岳崇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654
颗粒名称: 话说黄岳崇拜
分类号: B920
页数: 9
页码: 189-197
摘要: 灵杰侯王开印“是宁德县人对供养在里社中聪明正直、威灵显赫、最值得崇拜的神祇的尊称。并在各地立宫庙膜拜黄岳兄弟信仰在民间愈演愈烈,即灵杰侯王黄峦的开印吉辰”在宫门口接连发放震天动地的土铳声中,和村中德高望重、夫妻白头偕老、子孙兴旺者及聘请来的道士,在宫门紧闭的大宫内如仪隆重而又神秘地醮演灵杰侯王的,早就簇集在宫外的人们一拥而入,执事们在神案前的三组大八仙桌上各铺排起供品,尾巴上留着三根长羽毛的公鸡)、小鱼壳五盆、五牲礼五盆,供奉时有两把旱烟斗或是水烟筒。
关键词: 宁德县 黄岳 宗教文化

内容

灵杰侯王开印 “社头公”这一名位,是宁德县人对供养在里社中聪明正直、威灵显赫、最值得崇拜的神祇的尊称。一千多年来,人们把黄岳、黄岱、黄峦三兄弟推尊为“社头公”,并在各地立宫庙膜拜黄岳兄弟信仰在民间愈演愈烈,形成规模与规矩。
  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日是宁德县筱场宫“社头公”即灵杰侯王黄峦的开印吉辰。这天凌晨,在宫门口接连发放震天动地的土铳声中,来自南门兜、桥头下、筱场、下宅园这俗称“南门四村”的轮值主事率各村执事,和村中德高望重、夫妻白头偕老、子孙兴旺者及聘请来的道士,在宫门紧闭的大宫内如仪隆重而又神秘地醮演灵杰侯王的“开、封印”盛事。当宫门洞开,早就簇集在宫外的人们一拥而入,在当年轮值主事有条不紊的安排下,人们明烛燃香,鸣放鞭炮,擂动大鼓,撞起宏钟,敲开巨锣,“吹班”奏上“打八仙”乐曲,在这热烈的气氛中,执事们在神案前的三组大八仙桌上各铺排起供品。供品是茶水三杯、“康盒酒”一具、水果五盆、素菜五碗、汤菜十碗(中有整只蒸煮后,尖喙中含着腰子,背负一块扁圆形熟鸡血,尾巴上留着三根长羽毛的公鸡)、小鱼壳五盆、五牲礼五盆;有鼻上别着尾巴象征全头猪的猪头一具,黄酒一坛,年糕、黄馃、线面各一盆。由于要求设供的人越来越多,宫里为方便大家,只保留了大殿中间的一组主席。边席上大家挤占位置设供,虽加多了桌子,仍然塞得满满的。供品丰俭不一,有的供品是投神所好。附祀的黑、白无常爱吸烟,供奉时有两把旱烟斗或是水烟筒,当然还有一盅上好的烟草,现在与时俱进也时髦起了香烟;他们和“白将军”都爱吃肉嚼光饼,供品中必定有一盆夹着红烧五花肉的光饼。供品铺排了当,吉时将到,主事领众执事和有关人士,各拈香跪在大殿台前沿的三组“叩垫”上,主事用一个叩垫,其他分用二个叩垫,面向宫大门,虔诚地等候“社头公”驾临。这时,鞭炮、钟、鼓、锣和民乐器声大作,震耳欲聋。足足迎侯了近一个小时,道士示意:“社头公”率神众已临宫上座。主、执事们翻转身,俯首跪着,和盈宫信众一起,听道士洋洋洒洒地宣读了半个小时的表章。随后,道士从印架上捧出斗大的用黄布包裹着加了封条的印章,印纽上别着二条“印信”,一条上写着:勅封灵杰侯王,另条则是:玉封天典尚书。主事接过印信,在“吹班”鼓乐声中,一脸凝重地拆去封条,解开黄布包,取出大印,捧印过额,跪呈侯王验看,然后沾上朱红印泥,依次在“开印大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合境平安”、“四季安康”的长方形木牌上方钤上印文。人们兴高彩烈地把这些木牌高挂在大殿的柱子上示众。最后钤印并挂上“封印大吉”的牌子。接着开始封印,其实是把印体包装起来,但这是件相当复杂的事。以一名有经验的老者为主,先用黄布包紧大印,在印背上扎个印纽,再用狭面红花布带沿印包的十二条边棱不重复地扎牢,从印纽中拴入布印信,贴上当年封条,随后大众簇拥着恭恭敬敬地把大印奉上印架,封印仪式才告结束。在宁德县民间,“忠烈恩王”(即灵惠恩王)、“灵应尊王”、“灵杰侯王”和“忠平王林公”等神祗,在每年元月间也都有开、封印之俗,但盛简不一,目前最为隆重的当数筱场宫的“灵杰侯王”了。宁德县民间神祇开、封印之俗,是从我国古代官场中长期实行的封印和开印制度移植过来的。官场实行开、封印,是官吏休假的一种办法。所谓“封印”就是把印信、关防等加封条锁起来,停止办公。“开印”就是启开封条,恢复办公。明朝规定:除夕官府封印,至新正三日始开。清朝规定:每年腊月十九、二十、二十一日封印,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九、二十、二十一日开印,三天中具体哪一天封印或开印由钦天监选出吉日,奏明皇帝后颁示各官署遵行。在宁德县,神界中却是先开印,接着就封印,把印信长年封存。或许是民间认为神界的印信显得神秘、尊贵,绝不轻易钤用。开、封印后,随即请出了“问杯”。这是二爿各如“逗号”状的枯小竹笋,用一根“红贵索”联系在一起而做成的。“问杯”掷地后可以组成三种状态:一是两爿的面都向上,人们称之为“阳”,二是二爿背都向上,称为“阴”,三是一爿面向上,另一爿则是背向上,称为“圣”。这时,主事捧着“问杯”,跪在“社头公”神像前祷祝了一会儿,随后大声说:“今年‘人民康泰’事,请侯王灵灵告示!”说着把“问杯”向上抛去,“问杯”落地后滚了几个身子,最后呈现出一爿面向上,一爿背向上的状态,主事人见了吆喝一声“圣”,边上有人立即在红纸上的“人民康泰”条款下注上“圣”字;接着第二次抛掷,得到“圣”;第三次得到“阳”。于是第一次“问杯”的结果是:2012年,岁次壬辰,“人民康泰”事项,“社头公”的预示是“圣、圣、阳”。随后的依次叩问中,分别得到的预示是:“麦秋丰登”事项为“圣、圣、阴”,“早稻盈仓”事项为“阳、阴、阳”,“晚稻富足”事项为“阳、圣、圣”,“甘薯大收”事项为“圣、圣、圣”,“池塘养殖”事项为“圣、阴、阴”,“海门捕捞”为“圣、阴、圣”。问卜甫毕,有人就分别书写了几幅,四个村子的人接过,着即赶回村,恭恭敬敬地贴上闹市区的墙,引来了围观,人们议论纷纷,或宽慰欣喜或忧心忡忡,各凭着经验和知识去认识这些预示。有的人还急不可耐地把这些“信息”用手机、座机告知亲人、朋友,让他们也早些知道,以便把握“运势”,调整经营生产计划。
  “社头公”与信众
  信众历来对“社头公”每年开印中的昭示深信不疑。觉得他爱民如子,关心民瘼,能泄露“玄机”于民,他的仁心宅德嬴得民众千载的景仰和爱载。从而“社头公”宫的香火特别旺盛,人们把大、小事都交付“他”去决疑、安排。“他”俨然是宁德县这一方天地最权威最全职最热心的“县长”、“家长”、“医师”、“教师”、“律师”、“堪舆师”、“经济活动预测师”、“月老”……三都有户吴姓人家,父亲早年为自己营造了寿坟,逝世时三个儿子为父亲进葬,入土为安。之后,大儿子家经济发达,二儿子家庭成员疾病缠绵,三儿子家境一般,为此二、三儿子及媳妇等认为是坟墓带来的问题,吵着要毁坟重新卜地另造,親属中长辈建议上“社头公”宫叩问究竟。这天三对夫妻带着从墓头挖取的一小包黄土,上城,齐齐跪在筱场宫“社头公”座前的叩垫上,说明原由,祈求“社头公”老人家去墓地上看一看,判定吉凶,决定取舍。抽了二条签,请宫里人解释,得出该墓是块平安地,二儿子家中疾病缠绵是其它羁碍,三儿子家则是财运未到。一场旷日持久的纠纷,凭着“社头公”透过签语的劝导,得以平息。少了纠纷,多了兄弟妯娌间的和睦。“社头公”恩泽广被,而民众对之也是呵护有加,正是这水乳交融的关系,曾促使灵杰侯王生平第一次坐上大船,飘洋过海,隐居上海十里洋场。那是在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熊熊烈火正席卷大江南北,在宁德县,宁一中革命小将和村街中的积极分子天天敲打着瘆人的大鼓,走街入户闯寺庙去破“四旧”,诸多文物毁于一旦。雕塑于前清的香樟木灵杰侯王坐像眼看不保,这天深夜,桥头下村连逢兰等人冒着被批斗甚至坐牢的危险,偷偷背出二百多斤重的神像,藏放在南门兜一位畲族群众家中,后又踩田堘趟山涧,把它藏匿在南山营一位村干的仓橺里,隔着板用粮食遮掩;过不久“造反派”有所察觉,人们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又把它背到一处甘蔗园地,用甘蔗、荒草隐蔽;但随着风声越来越紧,人们心悸得慌,几个人商量出一个办法。原来,县运输队有几艘轮机船经常往返上海、南通等地,队里的舵手、水手都是南门人,这天,他们瞒着领导,偷偷把灵杰侯王塑像包裹后藏进货仓,乘风驾浪,出东冲口北渡上海港,客居深藏申城一户信众家中,直到破“四旧”恶风平息,才完璧还乡。桥头下村“保福宫”中二尊古老的各有几十斤重的黑、白无常木头像,在那时也是由崔瑞添老拳师独自深夜闯宫,双手各搂一个,冒险取出,藏放在家中阔口瓮里,才度过了劫难。这些憨厚朴实的汉子,没有一腔理论,但用缜密的心机大无畏的气概拯救了这些不能再生的文物,也避免那些神灵陷于被凌侮的境地。“社头公”的影响日益深远。闽、浙一些州、县在古代就“分请”去了香火,立宫供奉。人们还带着“他”的“符信”远出台湾、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国家去谋生发展。宁德县每年正月间“社头公”出巡时,总是万人空巷去瞻仰、供请、祈福保安。
  黄岳崇拜由来
  一千多年来,在宁德及周边县域民众心中三位“忠烈恩王”是神,更是不死的烈士。人们把“他们”作为自己里社首位正直聪明神通广大的神祗来供奉,昵称他们是“社头公”;同时,又做为忠烈义士的精神代表来膜拜。他们是人,实实在在的人。《十国春秋·闽国·列传八·黄岳》,《福宁府志(清乾隆二十七年版)》,《宁德县志(明嘉靖十七年刊本)、(清乾隆四十六年刊本)》,和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武冈(今属湖南)军知军、邑人郑士懿撰写的《忠烈恩王廟碑》等史籍、史料中均有记载。唐末,宁德县二都銮江境东澳村(今属飞鸾镇澳里行政村东澳自然村,现尚有住房9幢,13户61人,黄姓),有一家三兄弟,大哥黄岳,弟黄岱、黄峦,隐居于此,过着耕读式的田园生活。黄岳“少而聪敏,敦厚好学,以乡贡入太学,有声誉。”,“时黄巢入闽,避地者无所衣食,闻岳好施,从者如市,悉赖全活”。其时,唐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各地军阀、土豪、农民起义军拥兵割据,连年混战,社会陷入动乱。唐昭宗李晔乾宁中,割据福建的王审知为壮大势力而招募人才,多次要求名士黄岳出山辅助,而黄岳认为李唐是正统王朝,投靠他人是大逆不道,所以坚辞不就。至唐哀帝李柷天祐四年(907年),王审知被废唐自立的后梁太祖朱温封为了闽王,他下决心要黄岳出山,就派了四名文、武官员进山“礼请”。黄岳思量这次是回避不过了,便慷慨投潭,以死来表示尽忠于唐王朝,父母、妻子、两位弟弟等家人及闽王的四位使者也相随投潭赴义。黄岳一门忠烈感动朝野,历代累有谥赠。闽王王审知在惋惜之余,追赠黄岳为“永宁公”(一说为后唐庄宗李存勗所赠);宋宁宗赵扩嘉泰元年(1201),邑人收集黄岳之灵异事迹申报朝廷,请求嘉封,宁宗赐额“昭祐”,嘉定十四年(1221)赠“灵惠侯”;宋理宗赵昀绍定元年(1228)加赠“显应”,四年加赠“昭顺”,淳祐十年(1250)又加赠“广利”,累成:“灵惠显应昭顺广利侯”。理宗一朝三追赠,恩荣如是,朝野感动。同年代的邑人郑士懿在《廟碑》中记载:(理宗)诏书下达之日,官民“咸迎于郊,征鼓轰豗,耄倪呼舞,奉祀备礼安于侯所”。至元成宗铁穆耳时更赠为“忠烈王”(一说南宋某朝)。黄峦赠为“灵应尊王”,黄岱为“灵杰侯王”。当年闽王派去礼请黄岳出山的崇、舒、赵、田四位使者,被“勅封”为元帅。黄家一只白毛犬,随主人赴义,也“勅封”为“灵犬大将军”。黄岳还入祀邑“乡贤祠”,妻林氏也入祀邑“节孝祠”。黄岳之墓在现飞鸾镇澳坪行政村洋头自然村“官前冈”上,千年风雨侵袭,唯遗一丘萋萋芳草,十多年前,一些好事者与时俱进,把它修筑成了现代版的陵墓。
  黄岳崇拜的衍化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道教也推波助澜,綍纶频颁:玉封黄岳三兄弟为“天刑帝典雷部尚书都督使”。如今,飞鸾镇沃坪村筠竹坪白鹤宫中上位大禄位牌上大书:“玉封天刑帝典雷部尚书都督使昭佑忠烈三位恩王”,下并列“忠烈恩王”、“灵应尊王”、“灵杰侯王”三座禄位牌。黄岳的父母、妻子等也受到追封。蕉南下宅园村龙光境“忠烈王宫”大殿右边供奉有黄岳的父母、妻子等,禄位牌上大书:玉封黄父衍庆相公、黄母嘉庆林氏、黄妃昭应林氏。还配享有一位髯须老者,据说是黄公的姨丈或姑丈,人咸称“丈公”,他可好生了得,掌管祈梦,人们上筠竹坪白鹤宫祈梦时,就是在他的座前念叨后才上床入梦乡的。宁德县文人以前喜好扶乩请仙吟诗作对,上世纪初,叶炳文、刘龙章、陈承祈、叶开铭等人又扶鸾请神,羽化已一千多年的“灵应侯王”黄岱居然也临坛赋了二首诗:“石潭印月净无暇,完节当年共一家。我是唐朝山野客,至今犹得沐黄麻。”又:“孔怀兄弟两称难,同气连枝一本看。田氏荊花明大义,韩家桐木兆高官。采薇食蕨名弥显,煮豆燃萁哭不乾。手足何堪常记恨,相恭相爱莫相残。”龙门境灵杰侯王宫中的赵元帅也临乩赋诗:“我亦同时上碧空,白驹渡我过千嵸。茫然身世随风去,直步灵霄入阙穹。狗苟蝇营住僻村,黎民逃难动心酸。匪氛未识何时歇,总是中华种祸根。” 民众对忠烈三位恩王的崇拜,朝廷历次的追赠,民间道教的引导,促发了历代各地营建宫庙进行奉祀。已知的有黄岳阖家初献身时,村人为之在其生前耕地边,“水府岩”后大土丘上的一棵参天大树下休息、吃点心处,砌了座小龛常年祭祀。离他们的耕地不远,有处现在称为“佛堂坪”的地方,目前这里尚有奉祀黄岳的石龛,周围地表上还遗留有一些刻制精美的石构件,其中有面直径达40公分的礎石,和古朴的夹旗石。人们认为,这里是黄岳故居、宫庙遗址。相当在宋理宗年间(1225—1264),乡人在这里营建了座有一定规模的宫庙,供养他们。有附筑在飞鸾栖云寺内的庙子、有飞鸾筠竹坪的白鹤宫、梅田的梅溪宫、有建于宋嘉泰四年(1204)的一都碧山下的忠烈王庙(现为“二月花商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建于龟村的“魁首宫”(原为厉坛,内塑忠烈王像)、明嘉靖十五年(1536)建于一都大坂的忠烈王行祠(原宁德师院边,俗呼为“下马宫”者)、清雍正四年(1726)建于现漳湾镇后湾村钱岩的忠烈王庙,有在一都成德境祀黄岱的灵应宫、在南门外筱场龙门境祀黄峦的灵杰宫,南门外下宅园村和三都芥溪的忠烈王宫等等。黄岳信仰传播开后,在外县,据《新修罗源县志(清道光九年版)》等记载,单在罗源县就有奉祀的祠、庙三十多座。
  黄岳信仰的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黄岳及家人、扈从登仙藉后,每现灵异,郑士懿在《庙碑》中已多有记述。民间还传说,至今尚供养在飞鸾桂洋栖云潭畔黄岳宫中的一尊金身,系其兄弟取义献身后,从潭水中浮起三根段木,流连羁縻,乡人异之,捞起,雕塑成黄岳金身分地而祀,它纵使历经劫难,终不离不蠹盘踞在这里。还传说,古时某人在筠竹坪的白鹤宫祈梦问“身命”时,梦见自己一手捞日一手捞月,认为自己日后必定发达,但直到知天命之年,尚且炸蛎饼为生,一次又上宫,并叙述了上事,一位老者听后,解释说:炸蛎饼时左右手各执一长柄圆浅底铁勺,一勺上敷白色扁圆形的作料下油锅炸,一勺则把炸熟后呈金黄色的扁圆形蛎饼捞上来,社头公其实已经明确告诉你日后以炸蛎饼为生,听者恍然大悟。还传说,宋理宗宝庆年间,镇江人丁大全从萧山尉调任宁德县主簿。此人脸上布满青筋,人称“兰面师爷”。是年大旱,丁令人按仪规以绳系银瓶乞水于四都菰洋山中的百丈龙潭,不久取上,却是一只陶瓶。去的人归来告诉,丁很是疑惑。复造银瓶自往,亲自投入潭中,当提上时,得到的还是陶瓶。丁知潭潜真龙,即祷祝:“神龙有灵,我日后若能显贵,请示灵异。”龙即伸爪出水示现。从百丈龙潭归来后,丁梗梗于心,特地上筠竹坪的白鹤宫祈梦。梦中,一目被人剜出,钉在木上,丁惊醒,很是惶惑。丁日后入朝窃居相位,与同伙马天骥、理宗宠妃阎氏及宦官董宋臣等人勾结乱政,动摇国基。当丁春风得意趾高气扬时,想到当年在筠竹坪白鹤宫中的一梦,很是恼怒。一日亲率人马下宁德,意在捣毁白鹤宫,当走到一都古溪村大坂时,一位老者挡道,要求面见丁首辅,问明大队人马来意后,老者对丁大全说:“木”边加“目”是“相”字,你空负宰相才能,却解不了一字玄机,分明是“死相”,说毕拂袖不见。丁大全大惊,怏怏回京。不久,丁大全即被罢相“移徙海岛”,死于非命。《宁德县志(清乾隆四十六年刊本)》指斥曰:“观其(丁大全)夤缘婢婿,谄事妃寺,逐右相董槐而胁以兵;窜上书六君子而削其籍;又岂特兰色面不吠犬见嫉于世哉?。”丁大全在宁德县主簿任上其实也做了点有益的事,如赤旱之年,跋山涉水亲往菰洋百丈龙潭祈雨,解民之困;开凿白鹤岭道,打通了宁德县又一条南下省城的孔道,利人交往。但其乱政误国,成为一介人人唾弃的民贼,必须挞伐。从这里折射出宁德县原住民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质。这就有了黄岳的以死拒伪职,陈普的志不仕元,陈邦校的誓不入清,和岳林氏、崔秋姐、尤圭妹、陈淑慈等等贞士烈女。这就是黄岳信仰在宁德县民间日久不衰的真正原因。

附注

作者简介: 陈玉海,1945年10月生。蕉城区人,中专文化。曾在教育、乡镇政府、区政府机关等部门工作。先后担任副镇长、区计生局副局长、主任科员。2005年10月退休。现住蕉城。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玉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