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诗坛的双子星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646
颗粒名称: 蕉城诗坛的双子星座
分类号: I222
页数: 6
页码: 158-163
摘要: 故乡的诗坛曾经出现过一对兄弟诗人,我和这两位舅舅有过数年的亲密相处,四房兄弟在蕉城竹兜街拥有的并排四座豪华住宅,才跟着父母搬回原来的部分房子,因此常让蕉城诗友误以为致铮是兄,亲舅黄家祥烈士在上海求学时;姨母黄式昭是宁德初中唯一的女校长;能到当年宁德一代名师黄以褒先生门下求学,我们常陪黄师之次文郎澍友睡于馆舍,随时聆听黄师讲述宁德地理、人文、诗作……记得我们刚学写诗,正是在以师(蕉城知识界都这样称呼黄师)的教导和关怀下,性格外向的彭强假日里常在家中和同学好友吟诗作画。
关键词: 蕉城 宁德县 诗坛

内容

故乡的诗坛曾经出现过一对兄弟诗人,他们的诗作虽不多,但内容丰富,诗情宛转,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经历。
  他们就是只比我年长数岁的堂舅彭强和彭坚。解放前夕,我和这两位舅舅有过数年的亲密相处,以后就各奔前程。
  他们生在上世纪20年代末,正当他们家族,当年蕉城著名的彭氏“万兴商号”破产之际,四房兄弟在蕉城竹兜街拥有的并排四座豪华住宅,卖的卖,典的典,扫地出门了。万般无奈之下,父母领着他们到了外祖家,也是蕉城显赫有名的商号“黄砚记”,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跟着父母搬回原来的部分房子。在这里兄弟俩一直住到1949年宁德解放,一同参加解放军。
  哥哥彭致修,解放前改名彭强,字不弱;弟弟致铮,参军时改名彭坚,因此常让蕉城诗友误以为致铮是兄,致修是弟。他们的外祖父黄荀如既是一位富商,也是宁德文坛的知名人士;亲舅黄家祥烈士在上海求学时,秘密参加共产党,1937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英勇牺牲在晋察冀抗日前线上;姨母黄式昭是宁德初中唯一的女校长;表姐妹黄昆玉和黄鸣玉都是宁德中学的老师。然而他们既生活在富裕的外祖家,又有寄人篱下的自卑感,这也是致修为什么要改名彭强字不弱的原因;同时由于外祖家书香门第的文化熏陶,加上兄弟两人天资颖悟,他们都努力向学,希望将来学业有成,重振家声。彭强性格外向,中文、英语、数理各门都成绩优秀,还喜爱绘画、音乐和戏剧表演。他曾经自豪地告诉我,高中毕业时正值宁德初中要招聘一名教师,报名的数人均是大学生,唯独他是高中生,但录取的竟是他!他教的是理科,但也能替英语教师代课。他是宁德初中第一届学生,同学中有左夷山、陈孝让、钱益祺、黄昆玉、吴惠光等人。最令他们兄弟难以忘怀和感激的是,能到当年宁德一代名师黄以褒先生门下求学,“1947年我们兄弟失学失业,因到黄师帐下,请求旁听。黄师深知我们家境贫寒,答应所求。其间我们没有送去任何礼物、礼金,甚感惭愧。黄师反而慰藉有加,鼓励上进。我们常陪黄师之次文郎澍友睡于馆舍,经常留在黄师处就餐。随时聆听黄师讲述宁德地理、人文、诗作……记得我们刚学写诗,曾留几行记述当年: 萧斋风动沙沙叶,疑是吾师晚课回。
  小巷更深曈曈影,低吟断续伴师归。” 正是在以师(蕉城知识界都这样称呼黄师)的教导和关怀下,兄弟两打下了坚实的古文根底,掌握了旧体诗的写作技巧。性格外向的彭强假日里常在家中和同学好友吟诗作画,抨击腐败的国民政府。他曾秘密参加地下党,为此在1947或1948年被反动政府逮捕,后经各方营救,获得释放。和哥哥的性格不同,致铮自小喜爱读书,他大概只读到初中。他告诉我,他的古文修养还得益于母亲的教导,“读过的书叠起来足有竖起的扁担那么高!”这时他还在外祖家,搬到竹兜街旧宅后,他独自在房间里背古文,读唐诗,宋词。我从这两位舅舅那里知道,除李白、杜甫外,还有晚唐李杜。他们常读周密编的《绝妙好词》,这也使我知道了除了国语课中读到的岳飞的《满江红》外,更有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和李后主的词。有趣的是,当年抗战胜利不久,在进他们家之前须经过一道大门,大门上的楹联正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们搬回后,我家所在的南门兜下路下较场边离他们家近了,有时日暮时我陪他们到海边战场溪和战桥头大榕树周围散步,欣赏涨潮时驶进驶出的渔舟和民船,还有那成群飞旋的白鹭。美丽的景色激发了彭强的灵感,使他写下了《宁德战桥黄昏》一律: 黄昏倚战桥,桥下水连潮。
  村笛牧归近,渔歌橹动遥。
  樵苏色紫裹,鸥鹭彩云绕。
  万盏星灯闪,江城一叶蕉。
  彭坚不参加他哥哥和朋友们的笑谈,只埋头读书,有时也带我到城里城外的大厝门前,记住它们的匾额,如“父子登科”,“拔贡”之类,也会背一些楹联,犹记得小东门内靠护城河有一座明代的建筑,楹联只有简单的八个字:“春王正月,天子万年”,他会给我解释何谓“春王正月”以及到了民国了,怎么还有“天子万年”的联子。而我家大门上有我的曾祖父写的“紫气东来”四个擘窠大字,他只比我大四岁,就能认为是写的很好的颜体。总之同两位舅舅相处的短短几年中,我从他们那里受到了诗词古文的良好影响,更为有幸的是他们向家母建议,让我也到以师塾中学习古文。1949年,宁德解放,兄弟俩立即参加了解放军,彭强有诗记这次参加革命的经过并在随军由海路北上时遇到蒋军飞机的轰炸,一起参军的初中同学郑贻鼎即在轰炸中牺牲: 《弟兄一同从军伍》 弟兄携手别东闽,岸柳依依故土情。
  岂料惊波昏浙海,恨难鸦阵绕萱庭。
  横刀勒马轻生死,走笔吟诗判伪真。
  未遂初衷鬓已白,梦乡遥听海涛声。
  岁月流逝,四十多年后,我才从和他们一起参军,并作为志愿军入朝抗美,最后以团级干部转业,离休后在河北邢台军队干休所安度晚年的黄兆禧同学(宁德八都人)那里得到了彭强的讯息,他在接到我的第一封信后,立即回信并附一诗: 济南来信喜如狂,交慰还余两鬓霜。
  四十年来多少事,剖胸难罄此沧桑。
  我不清楚他是哪一年转业,他在寄给我的几十首诗作后自署“处级离休干部,原三野二纵军中学者,镇江丹徒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新中教6级”。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的人生道路肯定是坎坷曲折的。彭坚则于1956年由部队转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安徽大学中文系。以他扎实的古文基础,再加上名校复旦四年的学习,他在安徽大学本可以成为优秀的教师,但因对上一世纪60年代前后的全国大饥荒(安徽尤其严重)的原因发表了见解,而被下放到工厂劳动,直到文革后才恢复了教职。以后还参加了安徽省志的编写。如果说在学术修养上哥哥是个通才(他在教师进修学校教的不是文科,而是化学),那么弟弟则对祖国故有的学术文化造诣极深。这从兄弟俩为宁德文史资料第九辑《南漈山》合写的《南漈佳胜之管见》,(主要由彭坚执笔)则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
  在诗作创作上,彭强的旧体诗可以说是直抒胸臆,极富神采和气韵,如: 《莲峰书院怀旧》 湖光入境柳如眉,入目峰峦惊昔时。
  梁上已非前度燕,壁间犹有旧题诗。
  故交星散寒星渺,学海沉沦破镜知。
  剩得儿时耕读忆,青灯风雨夜迟迟。
  再如:《宁德颂·祝家乡县晋市》 嘹亮唳歌绕岭梅,荔丹蕉绿竞芳菲。
  金鳌湖面山如画,白鹤峰前海一杯。
  港口夕阳寻旧燕,天涯寸草报春晖。
  九皋底事鸣如许,为颂亲人解甲归。
  彭坚的诗作则意蕴深刻,富有历史哲理之感: 《南漈佳胜》 我深深地爱着她,这故乡的圣地。
  五十年来入梦频,漈光潭影最关情。
  文公月窟崇斯土,廉吏蕉城拯万民。
  主簿咏歌多关爱,戚公戎马几登临。
  江山又遇新时势,百废当从此日兴。
  《西河·巢湖游记》 太平世,兴亡成败谁记?盈盈碧浪漾繁华,东风沉醉。拍隄涛韵诉沧桑,纷纷人力天意。
  禹王功,桀流弃,石梁顶口难庇!王乔避祸托求仙,湖山蓊郁。范增留侯帝王师,是非都付流水。
  鲉舻千里争神器,但曹瞒,偏叹“无恃”。依旧空蒙苍翠,彩舟破浪越虹桥,回首焦屿仙居,斜阳里。
  又如他的古体长诗《洞天行·少年游梦留影》极似李白的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限于篇幅不再引。
  1990年,家母逝世五周年,两位舅舅分别寄来他们缅怀自己大姐的悼词: 《贤姊颂》 时维六月,序属三庚,朱明布令兮赤帝司权,天雨雪霜兮大雪纷飞,望韩潮苏海兮叹邹窦同冤,共遭迁逐兮何异铁窗,念天空壮阔兮感瀚海之扬埃,贤姊之至兮其容也哀,哭唯张口全无泪兮泪水已干。呜呼哀哉,聂政非无贤姊,屈平亦有女嬃!心香一瓣,泪酒一杯。魂兮魂兮,来格来尝。弟弟不弱彭强 《贤姊赋》 怀念先姊彭致珠鹤岭巍巍兮金溪清,有彭氏兮德芳馨。抚孤遗兮奉高堂,教学子兮更莘莘。束脩微兮身劬劳,寒家刀尺兮伴书声。木屋漏兮风雨骤,兵燹延兮闽海腥。幼女殇兮麟儿弱,历沧桑兮阅艰辛。五十载兮沥心血,山河恸兮有则。凤在笯兮鸡翔舞。鸱鸮妒兮斯民厄。否有极兮泰有期,海为颂兮天变色。吾姊兮教有方,有后继兮立巨乡。洙泗畔兮弦歌地,先人德兮厥后昌。颂吾姊兮遗仪范,恩泽绵绵兮日月光。泰山高兮象其型,子孙勉力兮乐址其旁,姊之魂兮返东闽,鸾鹤故里兮有故人;姊之魂兮返东阿,子孙业兮正无涯。可安息兮固何求,奉献毕生兮其乐无穷。
  致铮彭坚一九九零年七月1998年端午节,年过古稀的彭强舅由镇江赴合肥探视久别的弟弟,同胞相聚,共叙天伦之乐,并一起赋诗四首赐我,今恭录二首寄呈故乡诸吟丈一阅: 泉城京口万重山,风送飞花换笑颜。
  为祝亲人多纳福,一封珍重报平安。
  三闾千古又端阳,芦粽龙舟忆故乡。
  竞渡健儿齐呐喊,寒家犹溢糯糰香。
  诗中对故乡和至亲的怀念,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1999年4月,我偕内子到镇江和合肥拜望两位对我的求学和业余爱好都有深刻的影响的舅舅。行前不久,不弱舅舅托人带给我一把摺扇。我又把此扇带到镇江,请他画画留念。他在扇面上画了一幅牡丹;到了合肥我请彭坚舅舅在扇的另一面题诗,使这把珍贵的扇子更具诗画双璧的纪念意义。彭坚舅才思敏捷,不减当年,沉吟片刻,便在纸上挥毫写下五律一章,嘱我另请书法家题写,诗云: 春花摇不落,临楮结因缘。
  艳丽秾桃异,清香冶芍鲜。
  吴工针难写,越女浣未妍。
  更有情千斛,徐徐述昔年。
  “此情可待成追忆”。1949年我和两位舅舅相别,暌隔五十年后,有过短暂的十天相聚。而今彭坚已作古多年,彭强得了老年健忘症,不再写诗了。我深信,他们的作品在故乡繁荣的诗坛上,会像双子星座一样闪闪发光! 作者简介: 关引光,1948—49年在三都中学高中学习,50年—51年在福州英华中学高中学习,51年3月—10月在福建省卫生厅工作,52年2月—9月在三都福安联合中学高中学习,52年9月—55年9月在上海俄专(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55年9月—57年9月北京俄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助教,57年9月—91年山东大学助教至教授退休。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关引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