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一条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609
颗粒名称: 客栈一条街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4
页码: 113-116
摘要: 几乎每家间仅以一面木板壁相隔,每家一楼是男主人理事兼休息房、灶间、厕所及栈货;可这收费包含了住宿、堆存货物、代煮饭菜和提供汤水,是客栈中唯一用上自来水的店家,八仙街中还有两家不住店主家眷的纯客栈。经济条件好的行客喜欢住这里,单间的在二条长板凳上架七块木板,放上草席和被子”供挂衣服和杂物,客栈里备有能驱赶蚊虫和苍蝇的。会给各房分发一、二面蚊香,在店内大陶缽里燃起艾草薰赶蚊虫”街上一些客栈、私宅敞开大门,临街摆张竹床或搁面木板,客栈会在一楼大堂上生起炭火炉,让住客烘身子,火笼。
关键词: 宁德县 八仙街 客栈

内容

不知始于何时,八仙街曾以客栈一条街闻名于世。称之为客栈,因它既留宿旅客,又方便其堆存一定数量的货物。客栈多是二层半的木构房,店面宽,进深浅,几乎每家间仅以一面木板壁相隔,毗连成片,一声咳嗽,邻家听得清。多数客栈是亦居亦栈,每家一楼是男主人理事兼休息房、灶间、厕所及栈货;二楼则在家眷睡房外,安排几间住客;顶楼低矮,被形象地称为“半楼”,一般用于存放家、寝具及杂物。这些客栈规模小,收费适当,在1955年,每客每晚收费0.15元。虽然当时大米一斤0.08元,0.1元可买到4粒鸡蛋,可这收费包含了住宿、堆存货物、代煮饭菜和提供汤水。如果需要店主协助进行大宗贸易活动,则另给费用。这类客栈中,李庭香(别名“妹细”)家规模最大,店面宽,进透深,客房多,有单间有统铺,是客栈中唯一用上自来水的店家,收费又不增,所以住客也多。八仙街中还有两家不住店主家眷的纯客栈,其中一家是陈泰元祖上创办并沿袭下来的,房屋高大,占地约有0.4亩,三面砖围,正面木构,栈内单间多,设施好,收费略高,经济条件好的行客喜欢住这里。客栈睡房,单间的在二条长板凳上架七块木板,统铺的则由二、三组板凳、单数木板块组成,各上铺“草荐”,“草荐”一头卷起二、三圈高,作枕头,放上草席和被子,就成了床;房内放一只陶尿壶,一张小桌,一盏小煤油灯,几双木屐,板壁上钉几枚钉,供挂衣服和杂物,除此别无他物。夏天的八仙街,蚊子特别多,客栈里备有能驱赶蚊虫和苍蝇的“棕叶掸子”,会给各房分发一、二面蚊香,有的还会于黄昏时,在店内大陶缽里燃起艾草薰赶蚊虫。进入盛夏,街上一些客栈、私宅敞开大门,临街摆张竹床或搁面木板,边上点环蚊香,就能乘凉睡觉,好在过去社会治安良好。在严寒季节,客栈会在一楼大堂上生起炭火炉,让住客烘身子,因为怕火灾,睡房中可就不让用“火笼”了。
  八仙街的客栈主要收住本县西部大山区,及古田、屏南、罗源部分乡、村的陆路挑夫、行客。几乎每店都有自己的“熟客”,从虎贝乡下来的,多住黄志传客栈,古田县一带下来的则住李庭香和“细兔”家客栈。山客、挑夫们源源送下茶叶、箬叶、烟叶、棕片、纸筋、笋干、桐油、漆和竹制粗纸等山货,屏南县产的“六刀纸”和叶大、韧度强的茶水洋箬叶在同类货物中最为抢手;采买运上咸鱼、海鲜、青苔、盐巴、壳灰、食糖、蒉草(海草)、煤油、布匹和日用百货。
  年中每届“梅雨”季节,海边人送上“梅螺”;清明节后,天气回暖,跳鱼(俗称“沉条”)开洞上市,五月的跳鱼号“寸金”,腹部有两条黄卵带,个大肉肥,最受欢迎;四、五月间〓当旺,郑岐村人钓的〓个头大、肥实,最容易卖出,连沿海乡人也会上这里买,以便制作〓酱,但过了五月,就没人要了,俚语称“六月〓,胜过屎”;“立冬”后则是二都蛎担拥入了八仙街,经受霜雪后的海蛎肥嫩可口,是办“好事”酒席桌上的佳肴;青苔,是附生在滩涂上的一种海藻,是养猪的好饲料,沤烂后还可做肥料,春季开始大面积生长,沿海人采集、晒干后,挑运上八仙街待售。每当这些季节,挑夫、渔夫和小商贩特别多,狭小的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人声嘈杂,送货的、收货的忙成一团。山客收购后,先给梅螺、〓加盐“压鲜”,又在一只只阔口浅底的圆“篾屉”里铺上箬片,然后装上梅螺、〓,再把这些“篾屉”整叠捆绑成担。跳鱼则需到起步当天沥干上篾屉装担,它的生命力顽强,只要是身体湿漉漉的,就能熬上一天,但,在前一天夜里可要让它喝足水的。另把将死的挑出来,用粗铁线把一尾尾跳鱼从鳃、嘴间串通起来,放在燃烧的稻草上燎成赤褐色的干货。天气炎热时,海鲜容易死亡、变质,挑夫们在下半夜就上路了;屏南、古田县挑夫的腿力特别好,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一天能跑一百多里路。
  当夜幕低垂,店家在门前挂上风灯,店里点亮大煤油灯,有的大店为了招徕住客和方便进、出货,会悬上贼亮的汽灯。夜深了,还不时有人在溪卵石铺的路面上,拖着木屐,发出一长串清脆的“叭哒”、“叭哒”声,好在八仙街人已习惯,梦境依然香甜。这个季节的八仙街,除上街外,一片水湿,因此外街人调侃它是“滥街”。路面上跳跃、爬行着出逃的跳鱼、和人们挑出抛弃的“红骹蜅(招潮蟹)”、海螺等海生物。那时候的儿童真快乐,他(她)们三五成群蹲在屋角,争比谁拥有的“红骹蜅”跑得快,谁的海马、海星个头又大又漂亮,还通过摔黄瓜鱼脑石(俗称“黄瓜鱼牙子”),组合成数种式样,争大小,赢牙子。以前,八仙街的男孩子很“富有”,都拥有装满一、二只小木书箱的黄瓜鱼牙子。
  客栈业有季节性,淡季时,住客不多,好在很多店主身怀他技。“九采(指)”擅长针灸;细兔兼营豆腐,她还养了一只“八哥”,见人经过,它就嗲声呼唤:“卖豆腐啊!”惹得人不能不买;有的养母猪;有几名店主则为人代笔,文革破“四旧”中,他们把一大堆发黄的“典妻契底”等古字纸兜出,当街付之一炬。现在想起,让人跺脚惋惜,这些纸片可是那些年代底层妇女生活的活证啊! 八仙街拥有经济、地理和人脉优势,或许,通过经营发展,终于塑造成为了客栈一条街。当年虽然很风光,但它的历史可能并不久长。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紧贴护城河,在冷兵器年代,护城河沿是不允许有阻碍物、掩蔽物的,可能是清朝后期兵备松懈,且宁德这块福地自戚家军平倭后,就远离了战火,民间乘机占地建房,连延成片。这就可以理解,所以:青砖黛瓦的大宅院依偎在碧山山麓,而护城河沿基本是木构小房(客栈)。即使雄踞河沿的“一团春茶行”,也可能是清光绪中期才建设的,建成后,很多民房、客栈则利用它的侧墙或后墙附建,包括“砖墙包栋”的原“安息会”。从建筑结构上看,那些客栈都是清、民年代的形制。或许是清末三都澳开关后,大量机制的日用品、布匹等货物涌入,而内地特别是山区的土特产得到外界青睐,内运外输源源不断,活跃了宁德西部山区及周边山县与外地的贸易交往,激活了这里的客栈业。八仙街东接忠烈王庙前当年城内最繁荣的商业区,距海运、渔业码头的“船头街”仅一步之遥,从这里顺“十八坊”大道,即通上西部大山区的主干道。虽然在“下尾街”也有客店,但它方便在海道上往来的行客住宿,设施虽好,收费也高,且多不具备“栈”的功能,离“十八坊”大道也远;虽然在“北门外”也有客栈,上“十八坊”大道也方便,但区区几间,不成规模,不是山货、小海鲜、腌制海产品的集散地,离城内又远;所以,陆路行客大多选住购、售货物便利,服务功能齐全,熟人熟店多的八仙街。
  八仙街客栈行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因政府逐步开展对“私”改造运动,推行“公私合营”,组建起了乡、村供销合作社,又因“农业生产集体化”,劳力高度集中,客源少了,平时多是各乡区供销社的一些挑夫留宿,而逐渐萧条,随着1965年“宁古公路”筑成通车,交通便利了,这个行业在这时彻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玉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