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对茶业的管理、保护和支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605
颗粒名称: 地方政府对茶业的管理、保护和支持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3
页码: 102-104
摘要: 地方政府对茶业的管理、保护和支持概括了刺激了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三都澳出口的功夫红茶多销往英、俄等欧州国家,宁德县天山茶叶除多产于名川、庙宇之外,西乡(洋中、石后、虎贝及霍童、九都近邻天山的部分山村及支提山)成为茶叶主产区,战后(民国36年)茶叶种植面积仍达到4500市亩,地方政府也比较重视对茶业发展的管理、保护和支持。以便利东、西乡茶商报税,巡按使署令三都海军陆战队5旅派兵驻宁德保护茶商。省指令宁德茶业研究会广为劝植,宁德茶业研究会呈送优良茶叶参加福建国货展览会。地方政府和银行对茶业发展的支持。
关键词: 宁德县 地方政府 茶业

内容

十九世纪中叶,我国五口通商后,英、美、俄等国对茶叶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刺激了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闽东作为福建省著名的茶叶产区,到了十九世纪末,随着茶叶产销的不断发展,茶叶生产的区域化、市场化开始形成并逐步提高,出口贸易量也在迅速增长。当时,三都澳出口的功夫红茶多销往英、俄等欧州国家,绿茶销往我国华东、华北、东北等地,白茶多输往港澳等地。
  据周玉潘主编《宁川佳茗》一文介绍:“唐、宋,宁德县天山茶叶除多产于名川、庙宇之外,亦产于天山山脉一带。明清后,西乡(洋中、石后、虎贝及霍童、九都近邻天山的部分山村及支提山)成为茶叶主产区。《宁德县志·物产》中记:‘茶,西路各乡多有。’抗战爆发之前全盛时期,主要茶区已遍全县,成为福建省3个(宁德、福安、福鼎)3万担以上主产县之一。”档案资料显示,仅八都一地,战后(民国36年)茶叶种植面积仍达到4500市亩,年产绿茶6000市担②。
  民国以来,地方政府也比较重视对茶业发展的管理、保护和支持。这可以从有关志书和档案资料中得到印证,如1995年版《宁德市志》记载,“民国元年(1912)5月17日,宁德茶税局移驻八都,并在铁沙溪添设新卡,以便利东、西乡茶商报税。”“民国5年4月,茶商万顺春、关锡福贩茶被抢。巡按使署令三都海军陆战队5旅派兵驻宁德保护茶商。”“民国6年12月18日,宁德移植银尖茶树成功,省指令宁德茶业研究会广为劝植。”“民国9年7月6日,宁德茶业研究会呈送优良茶叶参加福建国货展览会。城内蔡仁记绿茶获奖。”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对茶业发展的支持。据档案资料显示,地方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额的银行贷款,用于支持和鼓励茶业同业公会的茶商多加工生产用于出口外销的精制茶叶。如,宁德县著名茶商“一团春承记茶厂”的经理林达夫(名振士,林廷伸第六子),于民国37年6月18日,分别向宁德县长和中国农民银行宁德办事处递交申请报告和贷款申请书,给县长刘德馨的报告称:“窃商向在本邑城区设厂,精制红绿箱茶,运销沪港华北等地,历三十余年之历史。本年度仍拟兼制红茶、毛茶贰佰担,估计需本甚巨。兹拟向农民银行申请红茶加工贷款,以应加工之需……呈请察核,恳赐函请中国农民银行宁德办事处准予贷放,以资策进……”。不仅城区茶商可以申请外销茶贷款,乡镇的茶商也可以申请。如,八都镇“黄安记”商号号东黄兰安也曾分别向刘县长和中国农民银行宁德办事处提交加工外销茶贷款的报告和申请书,要求“贷款国币壹拾伍亿元”;又如,咸杉村“桃源春”茶商李其芳也在民国37年6月15日提交报告和申请书,要求“贷款国币陆亿元”。③ 上述这些事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地方政府还是比较看重茶业的,只是由于战争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滑坡,政府财力收不抵支,因而产生临时增加苛捐杂税的现象,从另一面加重了茶业从业者的负担,影响甚至阻碍了茶业的健康发展。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贻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