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容市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592
颗粒名称: 街容市貌
分类号: K295.72
页数: 4
页码: 32-35
摘要: 街容市貌概括了五十年代蕉城街市主要集中在城内外几条主街道上。城内、街尾下至东环城路桥头面段、东环城路、“八一五”西路原不含路段,只是西门外一片田园。蕉城城内外五十年代主要街道状貌。特点是中心区位,商铺厂店多(店铺总量408家),街道宽畅整洁,夜有电灯,人流密集,是过往商家、内住居民时刻必经之地。
关键词: 宁德市 城区 市貌

内容

五十年代蕉城街市主要集中在城内外几条主街道上。
  城内:东西走向的现“八一五”路,这是解放前后至今的一条老街。原政府衙前状元里直下街尾下,宽约12米(现为“八一五”中路,已拓宽),两面店铺街道较为整洁。南面有蔡家油漆、马家杂货、垂德诊所、县医院门诊部(现为市妇幼保健站)、杨氏打铜店、宁德人民银行、工商局(现区工行、农行、农商银行)、“回头轿”轿店、阿拉七鱼丸店、罗厝文具、以三立金手表、刻印、公和晋酱园(现拆建“八一五”中路)。北面有大妹剃头店、海鸥照相馆(现区科技大楼)、宁德县人民政府大院(现区委、区政府所在地)、鸡角店、郑厝弄、通泰酒庄、商店、食杂(现税务局)、上百货(已拆建)、医药公司五四店。
  街尾下至东环城路桥头面段:南面,竹头街口起有陈鹤卿中华书局、冯梅生牙科、照相馆、二宜斋糕饼、小小点菜馆、宁德闽东盐务局、总工会(后大众食堂、理发厅)、人民银行(现拆建为宁德商城、农业银行)。北面,前林坪口有百爱小百货、姚厝包店、刘天灼文具店,后拆建为人民会场(现莱茵城)、大东华鞋店、依利缝衣、永春弹棉社、统如刻印、民生电灯厂、城关派出所、金银首饰、新元昌药号、亨泰春京果店(现莱茵城、邮电大楼)。
  东环城路,桥头面大街至土主宫(原社会服务处、县公安局、蕉城镇,现“二月花”商场),后大街改直至环岛。南面有曲蹄鲜果,庆添鱼货、姜瑞昌药材、吴厝布匹、元昌药号、老二杂货、光华布匹、万丰糕饼、美大京果、集锦糕饼、新坤米酒、上天堂菜馆、恒金天杂货、程能油漆。原大街拆建“八一五”东路后,南有救火会,搬运社等改建为现福海花苑,保留蕉城保健院。北面,品章酱园、永年丰药材、协泰酱园、锦伦布匹、振鸾药号、陈厝京果、华彩布匹、静培布店、元宝慈杂货、头条弄口跳鱼店、庆营布店、可清水果、友新碗炉店。
  “八一五”西路原不含路段,只是西门外一片田园。
  南北走向的,衙前街南段东向有周丽生米厂(后为食品厂、印刷厂,现商场),西向有詹氏民居。北段西向有民居“父子登科”、彭厝祠堂,黄厝弄至街当头十字路口,有食杂、鱼货、理发、裁缝、铜、铁手工业、糕饼作坊等。
  街尾下南段竹兜街,东向民居马厝厅接学前街。西向民居蔡厝里(后为蕉城镇、中南街政府,七、八十年代为服装专业街)。街尾下北段前林坪,东向蔡氏、郑氏等民居、店铺(后拆建为人民会场,现莱茵城),过成德境弄原工商联、自立会(后农口能源办,现柏林城)。前林弄口西向,伏进鞋店、轿店、潭尾陈祠堂(现澳风商城),过张厝弄蔡大生米厂(后粮食局,现宁德宾馆)、蔡氏家庙(国民党警察局、解放后为中共宁德县委会,现蔡威事迹展陈馆),过蔡厝弄原蔡氏祠堂(曾为店员工会)、廉访弟(后为棕麻社)至辕边井,街道依旧。
  北、西、南环城路,内侧多为民房,外侧多田园旷野及民房,也有若干单位、学校、商铺、仓库等,这里不详细介绍,主要介绍环城东路内外侧的情况。
  以东门兜为中点,环城东路内,北段,由南向北以次有:埠头陈嫩四包面店、华生剃头店、陈厝祠堂(后县文化馆)、古田人县仔米厂、县粮食局、副食品经理部,过狮公弄、石家良诊所、埠头陈、雨伞社(现柏林城)、英德诊所(后信用联社),土产品货站至小东门城门口(原县供销社)。环城东路内,南段,由北向南以次有:原闽东盐务局(后县总工会、人民银行,现宁德商城、区农行),过医药公司仓库、手工业联社、木器社、民居游芳宠厝、马厝弄口、接新塘宫、竹兜街出口,外过环城毛厝坪花园、锅炉厂、铁钉社(原县良种场,现幸运城),连接人民影院,直至南门兜。
  城外。环城东路外,北段,原城墙边有铜、锡、雨伞等手工业店,接蔬菜经理部,过新桥头有开盛水果、陈厝粉面、一团春茶行(后宁德第二招待所)、伏圭篾篓店,越后门弄口张祖华诊所、浙江平阳人衣线布带店、正利打锡店,现沿河一带全部拆建为东门绿化带公园。南段,下百货、原东门兜市场(蕉城唯一农贸综合市场),过毛厝坪灰炉、毛厝花园(现全部拆建,为闽东大广场一部分)、华隆大厦,接新南环路、东湖路。
  环城东路外,碧山街。由土主宫西过新桥头接环城路城墙边,向北转碧山街,外侧(西)为三弟京果、大明酒库、陈愚俤协记京果、卫元药材、李斗斗药丸、新协记京果,阮陈锤膏药店。内侧(东)有细嫩、孔清食杂、豆腐桂小食,过雨伞、打铁、鱼货、米酒、食杂店等等,以上两侧多为屏南、古田等地住宿客栈(现外侧(西)为锦福城),现民居依旧不变。
  下尾街。由土主宫向东,街口为游芳仁诊所、裕昌药材,街内两侧直至神农宫,为雨伞、木器、元宝、洋铁、薯切、打铁等手工业专业街。七、八十年代大街拓宽为“八一五”东路,下尾街被截断,原福山街政府改建为香格里拉大楼,以下老街双向民居不变。
  船头街。神农宫东出海关外街有网织、钩钓、“鱼牙”、鱼货批发店。有海关埠、德顺埠、鱼货埠。内街两侧分别有细妹孙食品酒杂、古田人酱园、亦楚京果、米酒、叶厝青苔坪洋楼、伏坤酒杂、大乙铁店、黄厝米店、药店、李厝蕉宾旅社、染坊、游芳宠诊所、西珊酒杂、细能米酒等。船头街水路交通,过往客商、船渔民,人流密集,涨退潮时候更是热闹非凡,后因外街及几个埠头拆建,现为东湖市场、富海市场、福永兴超市,内街因火灾烧毁新建民居,面貌大变。
  水楻头。是护城河出口及海水潮涌交汇处的一条巷街,过往购物行人多,南接船头街,北接大街、东门兜(现“八一五”东路),原街上有食杂米酒、陶瓷缸碗、金银首饰,竹木篾料、元宝锡箔、木雕、寿衣、棺木、货栈、旅社等,后因沿海福安埠、霍童埠等拆建(现东昇商城),大部分店面拆迁凋落。
  以上是蕉城城内外五十年代主要街道状貌。特点是中心区位,商铺厂店多(店铺总量408家),街道宽畅整洁,夜有电灯,人流密集,是过往商家、内住居民时刻必经之地。宁德海域广,岸线长,海水直涌城内,沿边各埠头、港道多接应于来自各县、乡商家民众来往城关经商、务工、购物、办事。宁德河川、海滩、港道多,水产品有鲸、鲨类大魚与各种鱼虾鳗蟹、贝类及种养殖物,品种丰富,虽然综合市场只有一个,而沿海、河边、十字路段均有购物摊点。还有肩挑货担如“下土担”、“鱼货担”、“青菜担”、“鱼丸担”、“鲜果担”、“糕饼担”、甚至“剃头担”、“打铜担”、“青草担”、“花扣针线铺弄担”等走街串户,市场购物、店面购物、门前购物都大大方便了群众。
  六十年代,东湖塘围垦后,内海成陆地,特别改革开放后新开发六条大道:一是串通蕉城南北十华里的“一0四”国道;二是鹤峰路(二环路),自单石碑沿西山边陲至后岗开发区环岛;三是六车道宁川路(城东路),现闽东大广场对接于福宁高速路;四是南环路,内环城人民影院、华隆大厦至南门兜与“一0四”对接;五是东湖路,闽东大广场至东湖开发区;六是新贯通的闽东路。以上六大道形成了蕉城“三纵、五横”新路网,其两旁新建高楼大厦,五彩缤纷的灯花、绿化美景,更是大大增添了蕉城新区的崭新面貌,光彩夺目。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蒙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