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化时期的频繁撤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578
颗粒名称: 农业合作化时期的频繁撤并
分类号: K295.72
页数: 2
页码: 15-16
摘要: 全县乡(街)从104个减为90个,一区城关6个街合并为蕉城镇,郊区洋尾、古溪、莲峰、鳌江4乡与漳湾区17个乡合并设立城关区。蕉城镇 4455户 11368人 城关(漳湾)区10乡,人民公社政社合一时期 1958年8月撤区并乡,将其中的古溪、莲峰、金峰、鳌江、金涵、后山等6个乡及廉坑乡的上、下葚村并入蕉城镇。将13个大公社改建为59个人民公社。公社上面再建11个区和一个直辖蕉城镇,下辖福元、崇光、务中三个街道和福山、三元、崇文、继光、中南、桥头下、下宅园、小场、坪塔9个大队。
关键词: 宁德 农业合作 乡镇

内容

农村合作化(1953——1957年)前后共经历过四次撤并。 1953年撤并小乡,全县乡(街)从104个减为90个,一区城关原福海、碧山两街并为福山街;鹏南,长璋两街并为中南街;原8个街并为6个。 1954年3月,全县又增划17个乡。一区城关6个街合并为蕉城镇,郊区洋尾、古溪、莲峰、鳌江4乡与漳湾区17个乡合并设立城关区。 1956年5月再次大规模并区撤乡,城关区迁往漳湾,改名漳湾区,原21个乡缩减为10个,这时期城关各乡镇户数人口分布是: 蕉城镇 4455户 11368人 城关(漳湾)区10乡,103村,14400户,38022人。包括: 漳湾乡 12村 2866户 11656人 上塘乡 19村 1062户 3967人 兰田乡 17村 1478户 5681人 廉坑乡 9村 1352户 4671人 金涵乡 25村 720户 2592人 金峰乡 48村 417户 1397人 菰洋乡 25村 509户 1607人 古溪乡 7村 680户 3540人 莲峰乡 17村 351户 1287人 鳌江乡 11村 384户 2556人 1957年全县增设8个少数民族乡,其中金涵乡的后山单独划出建民族乡。
  人民公社政社合一时期 1958年8月撤区并乡,撤掉漳湾区,将其中的古溪、莲峰、金峰、鳌江、金涵、后山等6个乡及廉坑乡的上、下葚村并入蕉城镇。 1961年8月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撤消大公社建制,将13个大公社改建为59个人民公社。公社上面再建11个区和一个直辖蕉城镇,当时蕉城镇和城关区所辖范围是: 蕉城镇,为一个公社,下辖福元、崇光、务中三个街道和福山、三元、崇文、继光、中南、桥头下、下宅园、小场、坪塔9个大队,45个生产队,4401户,16020人。
  城关区下辖5个公社,29个大队,161个生产队,3551户15726人。其中包括: 金涵公社10个生产大队,1147户,4344人,下属大队有:中前、金涵、金峰、高乾、岚头、里占、琼堂、上金贝、上葚、廷坪。
  古溪公社6个大队,804户,3293人,下属大队是:古溪、塔山、后山、洋尾、岐头、蚶岐。
  菰洋公社766户,2369人,下属大队是:菰洋、浮坪、上洋、后溪4个。
  莲峰公社328户,1218人,下属大队是:岭头、叶厝、田中3个。
  鳌江公社506户,2502人,下属大队是:鳌江、金蛇头、大门、贵岐、中南5个。 1963年,撤掉七都、石后两个区,分别并入城郊、八都和洋中区,全县为9区一镇,城郊区又多出一个三望公社,共6个公社。 1966年3月再次撤区并大社。全县69个小公社,重新合并为13个大公社。蕉城公社包括原蕉城镇3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和9个生产大队外,又加入城郊区的古溪公社,重新编成11个大队,7个生产队,7309户,9653人。 原城郊区的金涵、廉坑、三望、菰洋、鳌江公社合并为金涵公社,拥有13个生产大队,144个生产队,3729户,13748人。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培昆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