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乡镇保甲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576
颗粒名称: 民国时期的乡镇保甲制
分类号: K295.72
页数: 1
页码: 12
摘要: 民国初期曾沿用二十五都区划,到民国17年(1928)7月实施《县组织法》,设区、村里、闾邻。又改村里为乡镇,全县分为三个区(城关、霍童、洋中)区以下为保甲。保以上设27个联保。当时的城关为第一区,管辖范围除城街区内外,还包括古溪、廉坑、溪口、六都、七都、漳湾、南埕、郑湾、茶洋、云淡坪、飞鸾、碗窑等13个联保。1940年改联保为乡镇,全县划分3个区,24个乡镇,乡镇增至25个,城关一区统辖三镇十乡,即蕉城镇、漳湾镇、三都镇和古溪、南埕、六都、七都、廉坑、菰洋、三望、飞碗、城澳、金涵等乡。
关键词: 宁德 乡镇 民国时期

内容

民国初期曾沿用二十五都区划,到民国17年(1928)7月实施《县组织法》,设区、村里、闾邻。到1930年,又改村里为乡镇,1934年5月实行保甲制度,全县分为三个区(城关、霍童、洋中)区以下为保甲。1938年又在区以下,保以上设27个联保。 当时的城关为第一区,管辖范围除城街区内外,还包括古溪、廉坑、溪口、六都、七都、漳湾、南埕、郑湾、茶洋、云淡坪、飞鸾、碗窑等13个联保。1939年,因抗战,城墙拆毁,使城内外连成一片。
  1940年改联保为乡镇,全县划分3个区,24个乡镇,296个保,3281个甲。 1941年增设金涵乡,乡镇增至25个,城关一区统辖三镇十乡,即蕉城镇、漳湾镇、三都镇和古溪、南埕、六都、七都、廉坑、菰洋、三望、飞碗、城澳、金涵等乡。共143保,1688甲。22204户,106849人(其中:男64982人,女41867人)。 1942年和1944年两次撤并,撤区并乡实行县、乡(镇)两组政权。全县并为14个乡镇,135个保。当时的蕉城镇包括城内碧山、福海、长璋、鹏南、务本、继光、中正、崇文、三元和城郊蓬峰、菰洋、后溪、金峰、古溪、金涵、仙笠、鳌江等共17个保。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培昆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