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宁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539
颗粒名称: 大刀会
分类号: I056
页数: 5
页码: 432-436
摘要: “大刀会”,是从“同善社”或“乐善社”演变而来。在特殊的历史时段,又和民间的“吕祖道”和“道心社”糅合在一起。所以,在国民政府时期,“大刀会”也是一度被禁止的。但当国家的政权轮替,国民党退到台湾及其外岛时,少数坚持反动立场,与人民为敌的分子,却又利用它来蛊惑人心,发动会徒,攻打新的人民政府。建国初,宁德县就曾发生过两次“大刀会”暴动。一次是1950年2月25日,“大刀会”围攻三都公安派出所,打死所长吕学正和事务长陈良秋;一次是1950年12月2日凌晨,由会首陈有昌等策动刀会徒八九百人攻入县城,企图颠覆人民政权,县武装大队和警卫部队被迫还击才溃退。
关键词: 民国 杂著 宁德县

内容

“大刀会”,是从“同善社”或“乐善社”演变而来。在特殊的历史时段,又和民间的“吕祖道”和“道心社”糅合在一起。它不是宗教团体,纯属封建迷信。从其组织的产生与活动看,又是逆历史的潮流而动,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用来蒙蔽群众,反对政府的组织。所以,在国民政府时期,“大刀会”也是一度被禁止的。但当国家的政权轮替,国民党退到台湾及其外岛时,少数坚持反动立场,与人民为敌的分子,却又利用它来蛊惑人心,发动会徒,攻打新的人民政府。建国初,宁德县就曾发生过两次“大刀会”暴动。一次是1950年2月25日,“大刀会”围攻三都公安派出所,打死所长吕学正和事务长陈良秋;一次是1950年12月2日凌晨,由会首陈有昌等策动刀会徒八九百人攻入县城,企图颠覆人民政权,县武装大队和警卫部队被迫还击才溃退。
  “大刀会”的前身是“同善社”,起源于清末民初。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清统治,残存的清朝官吏——财政大臣彭回龙,潜伏到四川峨眉山,利用宗教思想作掩护,在旧官僚等上层人物中组织“同善社”,发展成员,壮大队伍。长期以来,假借“与人为善”之名,行“复辟帝制”之实。逐渐把这一组织扩大到全国各地,在中华民国时期,“同善社”就曾勾结地方的反动势力,进行过多次暴动。虽未得逞,却影响甚大。
  “同善社”之所以会在三都澳传播,是受原有“道心社”的影响。1914年,“福海关”职员邓巽图(在海关名邓运招,职务司书,福州人,1945年告老后,落户宁德城关),从福州传入“道心社”。开头,邓是在自家大厅里设坛,供奉“纯孝大帝”神位,于三都海关人员和商人中发展成员,搞扶乩传道活动。1920年8月,由于宁德城关人黄祖文和驻军三都十一旅炮营连长刘清泉(福州人)从福州请来张心贤(福州人),一起为“同善社”发展组织,在宁德城关“开堂”,成立“同善社”。聘请当时的宁德县长黄苏仁(温州人)和张心贤为善长,刘清泉为社长,黄祖文和驻军十一旅工兵营长赵石顽为副社长。下设总务、财经管理人员等。1921年2月,道首张心贤、黄祖文就通过驻军第十一旅的关系,进入三都传道。先在军队和商人中发展道徒,“设坛”、“开堂”,办理入道皈依手续。不久,张心贤返回福州,三都“同善社”的堂务则交给时在三都私塾教书的陈有昌,字席卿(宁德城关东门外船头街人)负责。至1930年,“同善社”的组织活动范围大有扩展,从三都本街发展到港口、新塘、大湾、象溪,还扩及二都、霍童和福安前屿等地。此时,也开始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城关“同善社”的上层人员,怕“树大招风”,即行改组,并将“同善社”改称为“乐善社”,以避人耳目。而负责三都“同善社”堂务工作的陈有昌也离开三都,前往尤溪投奔卢兴邦匪部,当营长去了。三都“同善社”则交给象溪地主陈开明和福安地主刘光唐二人负责。
  与此同时,三都澳泰安轮船公司经理李心铭之子李固和王尚文、吴淑京、李某珍等福安同善社骨干分子为首在泰安轮船公司大厅设坛,名曰:“广光积善坛”,也进行求神扶乩,替人治病,与邓巽图、陈开明坛争夺势力。此时的李固却利用本坛乩手编造“吕祖仙徒柳仙应乩降临”的谎言,骗取“裕宁”私人钱庄职员、原“吕祖”信徒周子裘的相信而入坛。由于周的入坛,使李固方面的人脉增广,宣传有力,影响扩大,求乩入道的日众。原来的坛址显得窄小,便将坛移至“裕宁”私人钱庄的楼上,坛名也改为“太平王铎积善醒觉道坛”。1934年纪念吕祖诞辰(农历4月14日)的前夕,周子裘从福州请来3名竹签乩手,为各道徒办理正式入道的皈依手续,在三都澳吸收了大批人员入道,该组织一下子壮大起来。其坛务也进行了分工:周子裘、李固、吴淑京负责坛事,下面还分派谁扶左乩,谁扶右乩,谁抄录乩文、谁负责宣传等。他们又请福州来的竹签乩手,将扶乩的一套所谓“觉技”秘诀传授给李固等人。此后,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三月初一、四月十四、八月十四等吕祖、文昌的诞辰、成道诸节日,都举行集会聚餐等纪念活动。1935年,三都“吕祖”道首李某珍,经“新泰斗”号布店老板和“同善社”道首陈少山的介绍,皈依加入北京的“耶回儒释道五教玄坛”组织,入坛者只要付款五角银币即可订阅该坛办的杂志《月刊》一份,每月通过邮寄到三都,他们将其作为“吕祖道”活动的指导性刊物。在这种全国性的刊物指导下,这些道徒的活动更加隐蔽与狡猾,由原来的求神扶乩、开方治病、捡字纸等,发展以“吕祖”名义向社会施行舍药、舍衣、舍棉被等,以施舍来收买人心,灌输其封建迷信思想。同年6月,周子裘倡议在三都岛孙厝后山建造一吕祖庙,不久,周所在工作的三都私人“裕宁”钱庄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人回福州,事也落空。后来,这吕祖庙虽已建成,却逢抗日战争开始,“吕祖道”的坛主陈孝钦搬回长乐老家,把三都的“吕祖坛”交给福安阳头人王长弟负责。1940年,三都吕祖庙被日本飞机炸为平地,王长弟亦被炸死。事后,道首林连兴将遗址留下的吕祖像和香炉搬到王仁文家重设新坛,企图东山再起,而因战争的缘故,活动严重受限。
  再说,原三都“同善社”道首陈有昌,曾为避嫌,逃去龙溪的卢兴邦匪部混了几年后,又于1939年春,正处日本侵华,发动的太平洋战争,国际、国内的纷乱时期,回到三都澳,重整“同善社”组织。开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同善社”的上层组织活动中。1941年冬,陈有昌与福建“同善社”号首倪成一同去北京,参加汉奸头子褚民谊①主持召开的尊师会议。从与会者带回的符咒和会后的系列活动看,这次会议是整合原“同善社”、“吕祖道”等迷信团体,转向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发展。使之,在组织上按照军事化编列,装备上配足大刀、长矛,宣传上谎称符咒“刀枪不入”,名称上统一为“大刀会”。陈有昌从参加北京“大刀会”尊师会议回来后,就带着“大刀会”的符咒到福安、寿宁等县整顿组织,发展会员,策划武装暴动。1943年,在继福安“九·九”大刀会暴动后,又于10月18日,在三都的新塘、大湾、坪岗等村发动一批道徒参加到城澳、象溪、二都、西峡等村的队伍,开赴飞鸾镇举行武装暴动。城澳会首汤老眯杀死碗城乡长林祖仁。当大兵压境,刀会失败后,陈有昌下海投入张逸舟的匪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张逸舟率部归降国民党军队时,陈有昌又脱离张部,前往闽浙边界搞大刀会活动。1949年8月15日,宁德解放后,陈有昌与杨业维(福州人,1915年生,曾任国民党三都一区分部书记、水警情报员、大刀会书记等职),频繁调兵遣将,加紧道徒练武,并进行三次大规模的集中演练。第一次是在1949年农历八月初一,杨业维在陈有昌的指使下,聚集一批道徒到坪岗村,搞“行水”仪式,欺骗大家说,“大刀会法术高强,能独身渡河”;第二次是同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又把会徙集中起来吃“仙米”、“登山顶”,说什么“吃了仙米会避枪弹,不会饿,还能长生不老”等,以谎言惑众;第三次是同年农历十月间,集中会徒在港口瑞峰寺“降佛”打和尚,显耀魔威,扰乱人心。1950年农历正月初八日,鉴于杨进弟(福安利洋人)领导的反动道会门活动猖獗,气焰嚣张,攻打我驻军连部,我公安机关依法拘捕了他,关押在三都公安派出所里。时刚解放不久,社会治安未定,杨进弟即趁机进行内外串联,于正月十四日(阳历2月25日)策动三都澳大刀会的会徒300多人暴动,杀死三都派出所所长吕学正和事务长陈良秋二人,劫持三都监狱,放走杨进弟。1950年3月,福建大刀会“号首”倪成、“副号首”陈有昌(此时陈被提升为全省副号首)同往香港参加由在台蒋帮支持的策划会议。会后,陈回宁德,在白马山的西峡村召开九县“道首”会议,整顿组织,加强指挥,策划武装暴动,统一机构名称,决定在“号首”和“副号首”领导下,统一其武装番号,命名为“中华救国保民军福建东路闽东总管府”。下设元帅、总理、大队、总坛、坛和棚等,共七个层次。“总管府”,配总管、统领、管带、副管带、文书、保管等;“元帅府”,配元帅、天将、地将、大将、左乩、右乩、司香、乩书、联络员等;“总理”有23名,分管各村的“大队”武装;“大队”配大队长、大队副(2名)、执角、队官、掌旗等武职人员;下面是“总坛”、“坛”和“棚”,配总坛长、坛长和棚长。此外,还整顿和充实了大刀会的基层组织力量。如宁德三都本岛置两
  个总坛,下分:大湾坛、坪岗坛、牛头里坛、陈厝里坛、孙厝里坛、新塘坛、松岐坛、林厝里坛、塘边坛、塘墘坛、港口坛、黄湾坛等12个坛,任命正副坛长计24名;“坛”下又分“棚”,计分18“棚”,各设正副“棚”长1名,共会徒283名。同时,布置继续准备武装暴动。1950年10月间,在飞鸾策划暴动。当时,宁德县公安队闻讯前往反击,该队指导员许文香冲锋在前,于沈洋村被刀会徒包围,英勇牺牲。随后大队人马到达,开枪还击,才把反动气焰压下去。1950年11月,宁德大刀会组织又会合二都、古溪、菇洋、下宅园等村的刀会徒与“反共救国保民军”的反动分子结合攻打宁德县城。此次大规模的暴动,同样受到我驻军的还击,当场击毙刀会“天将”林成水、“地将”陈奶春等首领三人,击伤多人,以失败而告终。到1952年春,全县实行彻底取缔大刀会,开办“苦主”②训练班时,本着“坦白从宽”和“既往不咎”的政策精神,予以解放绝大多数被蒙蔽欺骗的刀会徒,当时只要坦白交待均能得到宽大处理,不追究法律责任。仅有极少数的上层骨干而又顽固不化的分子才给以法律的应得制裁。除最大的会首陈有昌已逃跑下海外,其余均已落网。至此,该组织也完全、彻底的被瓦解和取缔③。

附注

注解:(1)褚民谊,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追随汪精卫,充当大汉奸。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汪、褚主张对日妥协。抗日战争开始后,南京国民政府内迁重庆,汪精卫却分裂出来,于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另立日伪的傀儡政府,褚成为汪伪政权中的第四号人物,即外交部长兼广东省长职,极尽卖国求荣之能事。抗日战争结束后,于1945年10月14日被国民党“军统”诱捕,并押解到南京,送往苏州的江苏高等法院接受审判,以汉奸罪判处死刑。1946年8月23日这一巨奸被执行枪决,走完其罪恶的一生。 (2)“苦主”训练班。所谓“苦主”,是带有受骗的意思。即以自然村为单位,集中一般刀会徒学习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后,让其自动交待,改过自新,再揭发别人的问题,搞清组织情况。 (3)本章节的基础材料,来源于1950年至1952年宁德县开展取缔“大刀会”组织时建立的档案。后来,“肃反”运动,在三都澳搞大清查中,又加以调查,有所补充。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民国宁德》

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的福建省宁德市。本书共分八章,即:行政区划与机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风俗民情、民国人物、古建筑及街市、社会见闻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