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乱,刀会与匪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宁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538
颗粒名称: 民国乱,刀会与匪患
分类号: I056
页数: 11
页码: 432-442
摘要: 本篇取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宁德县开展的内部“肃反”运动成果部份,它是继建国初剿匪、镇反、取缔大刀会组织等之后的又一次全面大彻查,长达四年多时间,目的是肃清暗藏在党、政、军等机关内部的反革命分子。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为保卫三都澳“福建海基”安全,运动后期,根据中共福建省委五人小组指示,把本县余下30多名“肃反”专干集中到三都澳,配合三都公安边防分局干警,搞了个运动大“套餐”,名曰:“水晶石,玻璃板”。
关键词: 民国 杂著 宁德县

内容

本篇取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宁德县开展的内部“肃反”运动成果部份,它是继建国初剿匪、镇反、取缔大刀会组织等之后的又一次全面大彻查,长达四年多时间,目的是肃清暗藏在党、政、军等机关内部的反革命分子。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为保卫三都澳“福建海基”安全,运动后期,根据中共福建省委五人小组指示,把本县余下30多名“肃反”专干集中到三都澳,配合三都公安边防分局干警,搞了个运动大“套餐”,名曰:“水晶石,玻璃板”。意即要把三都澳的历史政治问题搞得像水晶石、玻璃板般晶莹剔透,了如指掌。时能见证这段民国历史的人,多已健在,为一先决条件。数年前,笔者将其写成《三都澳开埠调查集》一文,有十二个章节,尚未出版。内大刀会、土匪二者,在民国期间活动猖獗,危害甚烈,为此时的主要乱源。今特加修改后,先予发表,以飨读者。
  大刀会
  “大刀会”,是从“同善社”或“乐善社”演变而来。在特殊的历史时段,又和民间的“吕祖道”和“道心社”糅合在一起。它不是宗教团体,纯属封建迷信。从其组织的产生与活动看,又是逆历史的潮流而动,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用来蒙蔽群众,反对政府的组织。所以,在国民政府时期,“大刀会”也是一度被禁止的。但当国家的政权轮替,国民党退到台湾及其外岛时,少数坚持反动立场,与人民为敌的分子,却又利用它来蛊惑人心,发动会徒,攻打新的人民政府。建国初,宁德县就曾发生过两次“大刀会”暴动。一次是1950年2月25日,“大刀会”围攻三都公安派出所,打死所长吕学正和事务长陈良秋;一次是1950年12月2日凌晨,由会首陈有昌等策动刀会徒八九百人攻入县城,企图颠覆人民政权,县武装大队和警卫部队被迫还击才溃退。
  “大刀会”的前身是“同善社”,起源于清末民初。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清统治,残存的清朝官吏——财政大臣彭回龙,潜伏到四川峨眉山,利用宗教思想作掩护,在旧官僚等上层人物中组织“同善社”,发展成员,壮大队伍。长期以来,假借“与人为善”之名,行“复辟帝制”之实。逐渐把这一组织扩大到全国各地,在中华民国时期,“同善社”就曾勾结地方的反动势力,进行过多次暴动。虽未得逞,却影响甚大。
  “同善社”之所以会在三都澳传播,是受原有“道心社”的影响。1914年,“福海关”职员邓巽图(在海关名邓运招,职务司书,福州人,1945年告老后,落户宁德城关),从福州传入“道心社”。开头,邓是在自家大厅里设坛,供奉“纯孝大帝”神位,于三都海关人员和商人中发展成员,搞扶乩传道活动。1920年8月,由于宁德城关人黄祖文和驻军三都十一旅炮营连长刘清泉(福州人)从福州请来张心贤(福州人),一起为“同善社”发展组织,在宁德城关“开堂”,成立“同善社”。聘请当时的宁德县长黄苏仁(温州人)和张心贤为善长,刘清泉为社长,黄祖文和驻军十一旅工兵营长赵石顽为副社长。下设总务、财经管理人员等。1921年2月,道首张心贤、黄祖文就通过驻军第十一旅的关系,进入三都传道。先在军队和商人中发展道徒,“设坛”、“开堂”,办理入道皈依手续。不久,张心贤返回福州,三都“同善社”的堂务则交给时在三都私塾教书的陈有昌,字席卿(宁德城关东门外船头街人)负责。至1930年,“同善社”的组织活动范围大有扩展,从三都本街发展到港口、新塘、大湾、象溪,还扩及二都、霍童和福安前屿等地。此时,也开始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城关“同善社”的上层人员,怕“树大招风”,即行改组,并将“同善社”改称为“乐善社”,以避人耳目。而负责三都“同善社”堂务工作的陈有昌也离开三都,前往尤溪投奔卢兴邦匪部,当营长去了。三都“同善社”则交给象溪地主陈开明和福安地主刘光唐二人负责。
  与此同时,三都澳泰安轮船公司经理李心铭之子李固和王尚文、吴淑京、李某珍等福安同善社骨干分子为首在泰安轮船公司大厅设坛,名曰:“广光积善坛”,也进行求神扶乩,替人治病,与邓巽图、陈开明坛争夺势力。此时的李固却利用本坛乩手编造“吕祖仙徒柳仙应乩降临”的谎言,骗取“裕宁”私人钱庄职员、原“吕祖”信徒周子裘的相信而入坛。由于周的入坛,使李固方面的人脉增广,宣传有力,影响扩大,求乩入道的日众。原来的坛址显得窄小,便将坛移至“裕宁”私人钱庄的楼上,坛名也改为“太平王铎积善醒觉道坛”。1934年纪念吕祖诞辰(农历4月14日)的前夕,周子裘从福州请来3名竹签乩手,为各道徒办理正式入道的皈依手续,在三都澳吸收了大批人员入道,该组织一下子壮大起来。其坛务也进行了分工:周子裘、李固、吴淑京负责坛事,下面还分派谁扶左乩,谁扶右乩,谁抄录乩文、谁负责宣传等。他们又请福州来的竹签乩手,将扶乩的一套所谓“觉技”秘诀传授给李固等人。此后,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三月初一、四月十四、八月十四等吕祖、文昌的诞辰、成道诸节日,都举行集会聚餐等纪念活动。1935年,三都“吕祖”道首李某珍,经“新泰斗”号布店老板和“同善社”道首陈少山的介绍,皈依加入北京的“耶回儒释道五教玄坛”组织,入坛者只要付款五角银币即可订阅该坛办的杂志《月刊》一份,每月通过邮寄到三都,他们将其作为“吕祖道”活动的指导性刊物。在这种全国性的刊物指导下,这些道徒的活动更加隐蔽与狡猾,由原来的求神扶乩、开方治病、捡字纸等,发展以“吕祖”名义向社会施行舍药、舍衣、舍棉被等,以施舍来收买人心,灌输其封建迷信思想。同年6月,周子裘倡议在三都岛孙厝后山建造一吕祖庙,不久,周所在工作的三都私人“裕宁”钱庄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人回福州,事也落空。后来,这吕祖庙虽已建成,却逢抗日战争开始,“吕祖道”的坛主陈孝钦搬回长乐老家,把三都的“吕祖坛”交给福安阳头人王长弟负责。1940年,三都吕祖庙被日本飞机炸为平地,王长弟亦被炸死。事后,道首林连兴将遗址留下的吕祖像和香炉搬到王仁文家重设新坛,企图东山再起,而因战争的缘故,活动严重受限。
  再说,原三都“同善社”道首陈有昌,曾为避嫌,逃去龙溪的卢兴邦匪部混了几年后,又于1939年春,正处日本侵华,发动的太平洋战争,国际、国内的纷乱时期,回到三都澳,重整“同善社”组织。开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同善社”的上层组织活动中。1941年冬,陈有昌与福建“同善社”号首倪成一同去北京,参加汉奸头子褚民谊①主持召开的尊师会议。从与会者带回的符咒和会后的系列活动看,这次会议是整合原“同善社”、“吕祖道”等迷信团体,转向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发展。使之,在组织上按照军事化编列,装备上配足大刀、长矛,宣传上谎称符咒“刀枪不入”,名称上统一为“大刀会”。陈有昌从参加北京“大刀会”尊师会议回来后,就带着“大刀会”的符咒到福安、寿宁等县整顿组织,发展会员,策划武装暴动。1943年,在继福安“九·九”大刀会暴动后,又于10月18日,在三都的新塘、大湾、坪岗等村发动一批道徒参加到城澳、象溪、二都、西峡等村的队伍,开赴飞鸾镇举行武装暴动。城澳会首汤老眯杀死碗城乡长林祖仁。当大兵压境,刀会失败后,陈有昌下海投入张逸舟的匪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张逸舟率部归降国民党军队时,陈有昌又脱离张部,前往闽浙边界搞大刀会活动。1949年8月15日,宁德解放后,陈有昌与杨业维(福州人,1915年生,曾任国民党三都一区分部书记、水警情报员、大刀会书记等职),频繁调兵遣将,加紧道徒练武,并进行三次大规模的集中演练。第一次是在1949年农历八月初一,杨业维在陈有昌的指使下,聚集一批道徒到坪岗村,搞“行水”仪式,欺骗大家说,“大刀会法术高强,能独身渡河”;第二次是同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又把会徙集中起来吃“仙米”、“登山顶”,说什么“吃了仙米会避枪弹,不会饿,还能长生不老”等,以谎言惑众;第三次是同年农历十月间,集中会徒在港口瑞峰寺“降佛”打和尚,显耀魔威,扰乱人心。1950年农历正月初八日,鉴于杨进弟(福安利洋人)领导的反动道会门活动猖獗,气焰嚣张,攻打我驻军连部,我公安机关依法拘捕了他,关押在三都公安派出所里。时刚解放不久,社会治安未定,杨进弟即趁机进行内外串联,于正月十四日(阳历2月25日)策动三都澳大刀会的会徒300多人暴动,杀死三都派出所所长吕学正和事务长陈良秋二人,劫持三都监狱,放走杨进弟。1950年3月,福建大刀会“号首”倪成、“副号首”陈有昌(此时陈被提升为全省副号首)同往香港参加由在台蒋帮支持的策划会议。会后,陈回宁德,在白马山的西峡村召开九县“道首”会议,整顿组织,加强指挥,策划武装暴动,统一机构名称,决定在“号首”和“副号首”领导下,统一其武装番号,命名为“中华救国保民军福建东路闽东总管府”。下设元帅、总理、大队、总坛、坛和棚等,共七个层次。“总管府”,配总管、统领、管带、副管带、文书、保管等;“元帅府”,配元帅、天将、地将、大将、左乩、右乩、司香、乩书、联络员等;“总理”有23名,分管各村的“大队”武装;“大队”配大队长、大队副(2名)、执角、队官、掌旗等武职人员;下面是“总坛”、“坛”和“棚”,配总坛长、坛长和棚长。此外,还整顿和充实了大刀会的基层组织力量。如宁德三都本岛置两
  个总坛,下分:大湾坛、坪岗坛、牛头里坛、陈厝里坛、孙厝里坛、新塘坛、松岐坛、林厝里坛、塘边坛、塘墘坛、港口坛、黄湾坛等12个坛,任命正副坛长计24名;“坛”下又分“棚”,计分18“棚”,各设正副“棚”长1名,共会徒283名。同时,布置继续准备武装暴动。1950年10月间,在飞鸾策划暴动。当时,宁德县公安队闻讯前往反击,该队指导员许文香冲锋在前,于沈洋村被刀会徒包围,英勇牺牲。随后大队人马到达,开枪还击,才把反动气焰压下去。1950年11月,宁德大刀会组织又会合二都、古溪、菇洋、下宅园等村的刀会徒与“反共救国保民军”的反动分子结合攻打宁德县城。此次大规模的暴动,同样受到我驻军的还击,当场击毙刀会“天将”林成水、“地将”陈奶春等首领三人,击伤多人,以失败而告终。到1952年春,全县实行彻底取缔大刀会,开办“苦主”②训练班时,本着“坦白从宽”和“既往不咎”的政策精神,予以解放绝大多数被蒙蔽欺骗的刀会徒,当时只要坦白交待均能得到宽大处理,不追究法律责任。仅有极少数的上层骨干而又顽固不化的分子才给以法律的应得制裁。除最大的会首陈有昌已逃跑下海外,其余均已落网。至此,该组织也完全、彻底的被瓦解和取缔③。
  注解:(1)褚民谊,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追随汪精卫,充当大汉奸。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汪、褚主张对日妥协。抗日战争开始后,南京国民政府内迁重庆,汪精卫却分裂出来,于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另立日伪的傀儡政府,褚成为汪伪政权中的第四号人物,即外交部长兼广东省长职,极尽卖国求荣之能事。抗日战争结束后,于1945年10月14日被国民党“军统”诱捕,并押解到南京,送往苏州的江苏高等法院接受审判,以汉奸罪判处死刑。1946年8月23日这一巨奸被执行枪决,走完其罪恶的一生。
  (2)“苦主”训练班。所谓“苦主”,是带有受骗的意思。即以自然村为单位,集中一般刀会徒学习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后,让其自动交待,改过自新,再揭发别人的问题,搞清组织情况。
  (3)本章节的基础材料,来源于1950年至1952年宁德县开展取缔“大刀会”组织时建立的档案。后来,“肃反”运动,在三都澳搞大清查中,又加以调查,有所补充。
  土匪
  民国期间,土匪之猖獗,是与时局不稳有关。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成功,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公推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但不足百天,这大总统一职就被袁世凯所篡夺,并迁都北京。1916年1月1日,袁世凯窃国称帝,众所矢之,于同年六月初在全国人民的讨伐声中死去。此后,进入北洋军阀纷争和割据时期。直至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虽有一段暂短的平定。接着,又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家结集兵力,进行抗战。而国民党地方政府却又腐败无能,不顾社会治安问题。故此,在这战火连绵,兵荒马乱年代,散兵游勇,到处流窜。只要有人出来,搞上几支枪,立个旗号,即可招兵买马,占山为“王”了。
  据民国续修《宁德县志·武备志》卷之十六记载:民国光复,郡县骚然,不逞之徒,乘机煽动,县城及各乡组织乡团自保。元年,因乡团经费无着,按户派丁又多规避,县令王瑞国邀集各绅会议,将前募修理衙署捐款先行拨充经费,仍照省城办法临时招募守卫梭巡。次年,地方秩序已定,遂即停止。
  同上又载:民国七年,南北分裂,土匪蜂起,中央指派前海军大臣萨镇冰回闽督办清乡,以黄培松佐之。宁德奉令于八年1月募办清乡公所,札委魏锡滋为清乡坐办,叶开铭为清乡委员,所设学前街旧考棚,并附设城区清乡保卫团。……霍童团董黄云灿热诚毅力,始终维持,地方尚称安谧。莒州因乡团奋勇,杀匪过多,七年七月被匪报复,全村焚掠殆尽。周墩一带全籍保封义社联络声援,咸村亦归附属,匪类尚有顾忌……。但乡僻良民数年以来寝不安席,实可哀也!
  上述,起码可以看出这样两点:一是民国肇始,社会不安。二是地方组织,民众自保。此一匪患,直延续至建国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被彻底剿灭。笔者当年参加“土改”工作队,在乡下访贫问苦,发动群众中,还有人告发某某当过黄炳武匪徒,某某曾是黄涤云土匪密探,某某替黄少来土匪送过信等。尤其发生在民国十七年和民国十九年的两大匪患,惨绝人寰,骇人听闻。
  1、民国十七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以陈安俤为首的武装股匪二、三百人枪洗劫濂坑村。入村后,经两个多小时的肆虐,除将掠夺的财物装上数艘大长艚扬帆而去外,余人仍由陆路返回,计被惨杀人命21条,重伤者13人,烧毁房屋47座,造成数百人无家可归,近千人衣食无着。
  2、民国十九年农历正月十一日,陈良民土匪四、五百人枪攻打霍童街。攻入后,有古田、屏南两地的不逞之徒百余人携带布袋、扁担尾随进来,大肆搜括财物,金银首饰、绸缎细软等,均被洗劫一空。这些匪徒烧杀、强奸、吃喝等,无恶不作。内有反抗的乡民被杀一人,女性因不堪受辱而跳井身亡者2人。经肆虐四天后,于正月十五日凌晨,联合霍童四邻保安队开始向匪帮发起围剿,又遭报复,放火烧毁店屋一百四十多座,损失惨重。
  再说,“亦匪亦军”这一日寇占领时期所制造的特殊产物。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一是日本结集兵力,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一是我国民众奋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此国难当头时刻,三都澳的国际贸易地位将严重受挫,原护港部队海陆战队十一旅被调离,海上防务空虚,给地方武装股匪的活动以有乘之机。霞浦溪南乡后守村人林义和,就在这时继礼木金土匪的帮底,得以迅速壮大,成为肆虐于闽东海面的一霸。他的近千号人枪,全靠进出东冲口的船只做饷和打劫过往商船营生。有些事,连当时拥有公权力的国民党当局都做不到,他却做到了。如官井洋的天然大黄鱼,为一年一度的“三水”①鱼汛期,闽东沿海村民均自发组织近千号“瓜对”船②和数以万计的强劳力上洋捕捞,收益甚丰。宁德县政府本应征收渔业特产税,但因考虑到这一捕捞作业的时间短、流动性大、征收难度高,故未能开征。而林义和匪帮却不管你能否捕到鱼,凡进入官井洋的渔船都得先交钱,发给你一面三角彩旗作标志,然后组织小快艇到海面巡查,如发现无旗者,处以重罚。
  1939年8月,侵华日军占领厦门岛③,闽海风声鹤唳,省城危在旦夕。在厦“兴亚院”的日酋,将收罗和扶植地方的武装股匪为其建立日伪政权之用。其时,驻闽的中央军多已调离,开赴抗日前线,日军则乘虚以炮舰逼迫这些海匪就范,收作傀儡军。时闽中有王福明匪帮,窝巢建在南竿塘(即马祖列岛);闽东有林义和匪帮,驻霞浦县溪南乡。日酋将这两股海匪整合起来,收编为“福建和平救国军第一集团”军,命王福明任司令,林义和任副司令。
  另有盘踞在湄洲湾南日岛的仙游县折桂里大墓村人张逸舟匪帮,也被日酋收编为“福建和平救国军第二集团军”,命张逸舟任司令,张的同乡、老搭档黄玉树和福清人郑德民任副司令,长乐人林沧圃任参谋长。这张逸舟为人狡猾,工于心计,他一边投靠日军,甘做汉奸;一边勾结“军统”,充当特务。脚踏两只船,左右能逢源。早在投日前,就指派本部郑德民、林沧圃二人参加“军统”干训班受训,接受“军统”闽南站派遣特工人员,并指定林沧圃为特工组长,他本人也与“军统”巨头戴笠④交谊甚深。比如:1943年,张从王福明处取得南竿塘后,遭到抗日盟军飞机的轰炸和机枪扫射,死伤数十人,他即请求戴笠想办法向盟军疏通关系,予以关照。果然,没几天,戴笠即给张复电说:“已呈奉委座函航委会转知盟军,不再往该地轰炸”。此后,南竿塘就再没发生盟军飞机轰炸之事。可见张、戴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再说,自从王、张两股海盗集团与侵华日军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后,乱政扰民,动作频频,1941年8月13日,伪军林义和在日军一艘军舰、五艘汽艇的护卫下,驾帆船十多艘运送兵士300余人攻打三都镇,守军虽奋勇抵抗,终因兵力不足,被迫撤退。这一战役,虽击毙伪军23人,但三都镇镇长林昌荣和五名战士也已为国捐躯。8月25日,盘踞在嵛山岛的伪军林义和部,又在日军汽艇炮火的掩护下于霞浦、三沙各个澳口登陆,进攻三沙镇,与守军霞浦自卫第二中队激战6个小时,守军因无后援而撤退,三沙镇被占3天,群众死1人,重伤15人,财物被匪洗劫一空。
  1942年7月,厦门“兴亚院”日酋又指令原总部驻扎在南竿塘的王福明、林义和配合日军就近进击连江县的琅岐岛。王、林二人因怕兵力不足,未能领命。与此同时,驻扎在南日岛的张逸舟部,则凭籍靠近厦门日陷区,和深得日酋的信任,大开虎口,企图吞下平潭岛后,再进取福清、长乐等地,故接连三次攻打平潭县城。第一次于1940年12月,出动匪徒200余人,先占领该县南部的塘屿岛,作为攻打平潭县城的桥头堡。当其从此摸清县城的驻军情况后,第二次于1941年1月9日,结集匪军千余众,又请来日寇飞机4架、战舰数艘作掩护,从该岛的苏澳、流水、芬尾三处港口登陆,与驻军在老盂山血战数小时后,当地驻军终因抵挡不住,弃城败逃。张的“第二集团军”即在平潭县建立日伪政权,由本部副司令郑德民任傀儡县长。海盗当权,苛政如虎,实行的是“联保联坐”政策,即一家“违法”,九家连坐,百姓叫苦不迭。此次,是个短命的政权,仅存在27天。至同年2月4日,原平潭的罗县长在福清驻军第75师的配合下,收复了平潭岛。第三次于1941年5月2日,张部在日军的援助下,又继续发起攻打平潭岛。这时,本省的形势极为严峻,前一个月,福州市和长乐、连江等县相继沦陷,失去外力援助。平潭县被张逸舟再次占领后,建立的日伪政权长达140天,由本部参谋长林沧圃任傀儡县长。直至同年9月18日,被罗仲若领导的抗日队伍所击败,才退出平潭岛。
  张逸舟部自平潭岛撤退后,仍回老巢南日岛,唯其独霸闽海之心不死,将目标转向觊觎王、林部“第一集团军”的闽中和闽东这一块地方。从此,他寻衅挑起事端,越界收饷,争夺地盘,引发两家火并,成了海上冤家,欲置对方于死地。而一向工于心计的张逸舟,即抓住对方那次未曾领命攻打琅岐岛的事大做文章,在驻厦日酋面前搞挑拨离间计,说王、林二人就根本不忠于“友军”等话,使日酋产生疑心。事有凑巧,1942年秋,日军的快艇经过东冲口时,林义和的手下以为是张逸舟部前来侵犯他的地界,就开炮轰击,伤了日军一个头目的腿部,日艇开到白犬岛,张逸舟接待他们,在日军面前煽动说,王、林部是“蓄意反日”。结果,驻厦日酋即派两艘舰艇配合张逸舟部前去包围南竿塘,缴了岛上王、林部的枪械,逮走林义和交给张逸舟处理,张即将林砍头填海。据说,这时的王福明因见势不妙,已驾舟逃命去了。张逸舟自从并吞了王、林部,窝巢也从南日岛北移至南竿塘,地盘由原莆田的湄洲湾,扩大到闽中的马祖列岛,再延伸至闽东的三沙湾。拥有:南日岛、鸟丘屿、白犬岛和马祖列岛(南、北竿塘)、北礵、东引、西洋、浮鹰、青山、斗帽、台山、嵛山等岛屿,基本实现了他的霸主闽海的愿望。此时的张逸舟部达到三个普通营和一个直属加强营,约二千多人枪的规模,除直属加强营跟司令部移至霞浦县的溪南(因腾出南竿塘搞贸易中心)外,三个普通营分住在南日岛、南竿塘和斗帽岛。该部有大小舰艇10多艘,木帆船50多艘,掌控着大半个闽海的航道线,强迫过往的商、渔船做饷,敲诈“海上买路钱”。听当地老渔民说,一艘普通的民船,每年就得向张逸舟部交饷金三十至五十块银圆,比民国政府收取的船牌捐还高好几倍。并且,张部还不时骚扰沿海村庄,打家劫舍,抢人财物。今宁德沿海的老人一提起张逸舟的匪帮,就能讲出其当年为非作歹的许多事例来,有识字者还说亲眼看过街上张贴“福建和平救国军”司令张逸舟的榜文。笔者小时在家乡也看过张逸舟戏班的演出。这一强盗也爱风雅,曾亲任驻地霞浦一个叫“芳华闽剧团”的掌班,条件是凡在他领地内演出,村民必须接纳,除招待演员伙食外,按行情付给演出费即可。那年景,农村的业余戏班多是农闲演出,而他的戏班则是专业的常年演出。
  张逸舟,小学文化,兵痞出身,为人奸诈阴险。政治上善于投机钻营,军事上又能老谋深算。在日军侵华,福州、厦门沦陷期间,他集汉奸司令、闽海匪首和走私头子于一身,大发了一笔国难的财;抗战胜利前夕,他又凭籍“军统”关系,归顺蒋介石的中央军,得了个“福建先遣军”司令的头衔。其起家是:1926年投靠在仙游当县长的族兄张兆焕手下做一名便衣队长。至1930年,在林寿国部海军混成旅的一个团长戴启雄下面任连长,该部分驻莆田、仙游、福清、平潭各地,故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1931年,福清人掀起一次反抗“林靖匪军”的浪潮,他怕连累到自己,即回到仙游老家,与同乡黄玉树一起聚众结匪,购买抢支,自成一体。在莆田海面截劫到大商船后,即携巨款逃往日本,逍遥于法外。他在日期间,结识了也是逃亡在外的德化大匪首张雄南。1935年,张逸舟跟张雄南回国,于德化一带收罗匪徒,另立山头。1938年,张雄南被国民党福建保安处收编,委以保安第四旅旅长职务,张逸舟即在他的手下当连长。1939年9月,侵华日军横行于闽南沿海时,张雄南叛变了。他一面拉着队伍到永泰山区,一面派张逸舟、黄玉树二人前往厦门,求见日本情报处“兴亚院”厦门联络部的日酋,意在率部投靠日本。
  由于张逸舟能用日语与日酋对话,故颇得日酋的赏识。双方谈妥后,岂料福建保安处迅即以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开赴永泰,进剿叛军张雄南部,并于同年12月18日将张雄南击毙。这时,张逸舟见张雄南已死,即同黄玉树二人率残部溜回仙游老家,于莆田的湄洲湾另起炉灶,再立旗号,队伍很快发展到300余人枪,又接上驻厦日酋的关系,被收编为“福建和平救国军第二集团军”。开始勾结日本,从事汉奸活动。
  张逸舟还是日伪政权时的最大走私头目。比如:他打下平潭岛后,即在平潭县城设立“贸易公司”直接销售从海面抢劫来的货物。当1942年秋,并吞了王福明、林义和部的“第一集团军”后,竟将南竿塘辟为日伪占领区的商贸中心,从事投机倒把,长途贩运,搞垄断性经营,低进高出,两头盘剥,百姓苦不堪言。
  1945年5月底,侵华日军处于全线崩溃之势,戴笠密电张逸舟“反正”立功。半个月后,日军从福州撤退,有十余艘满载军火的日船,向闽江口的海面驶去,张逸舟按照戴笠提供的情报,即出动所有的船只,在连江与霞浦交界的海域,截劫日军的8艘军火船,作为投降国民党军队的“见面礼”。两个多月后,即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张逸舟率领千余匪军,来到江西省铅山“行营”,接受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的收编,并以虚报人枪数量的手法,领取一大笔“曲线救国”的奖金,使这一地道的日本汉奸头目,摇身一变,成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福建先遣军”的司令,俨然是“抗日功臣”。据说,此事当时已令国民党的军政界人士瞠目结舌,大跌眼镜。后来,这支流痞出身的“先遣军”被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改编为独立团,奉命开赴浙江整训时,纪律甚差,大部份士兵逃回福建老家,战区长官公署下令解散该团,余员分编到别的部队,这支在闽海称霸七年的海盗集团终告消亡。张逸舟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则携巨款回到福州当起了清闲的寓公来,直到解放前夕,前往南竿塘,转抵台湾。

附注

注解:(1)三水。即三个潮水的高潮期,共9至12天为大黄鱼捕捞期,叫鱼汛。节令是每年“立夏”至“夏至”。 (2)瓜对船。即围捕大黄鱼的配对作业船,有大小两艘(叫母子船)。大黄鱼,是宁德官井洋(三都澳的中心区)这一特定海域生产的一种名贵鱼种。现列国家出口鱼类之一。 (3)厦门岛。今厦门市原为孤岛,建国后1955年修筑“鹰厦铁路”时,造集美海堤,才成通途。 (4)戴笠。(1897-1946),字雨农,浙江省江山人。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曾任蒋介石待从副官、复兴社特务处长、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和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等职。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民国宁德》

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的福建省宁德市。本书共分八章,即:行政区划与机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风俗民情、民国人物、古建筑及街市、社会见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致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