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民国蕉城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宁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529
颗粒名称:
民国蕉城轶事
分类号:
K269.5
页数:
5
页码:
412-416
摘要:
本段介绍了民国时期福建省蕉城区抗日十件事。
关键词:
宁德县
民国
抗日战争
内容
一
1937年秋至1941年冬,日寇派小炮艇和飞机随心所欲地横行在三都岛周围,时而炮击,时而登陆盘踞,时而用飞机狂轰滥炸,时而开来小炮艇用探照灯在半夜三更照射礁头、二都、金蛇头等村落进行骚扰,使人心惶惶不得安宁,三都岛上最繁华的前街整条被炸毁成一片废墟,防空洞被炸塌死伤十余人。1939年10月25、27、28日三天日机对城关的轰炸,计投炸弹42枚,炸毁房屋百余间(其中学前街郑厝被投中燃烧弹,整座烧毁),死伤共16人,还对金蛇头停泊的船只进行机枪扫射伤一位九岁男孩(此人即解放后任印刷厂长的杨春官),蕉城小学周围被炸多处,其中一枚炸弹掉在操场旁,幸未爆炸(后来学校用灌鱼卤和食盐让其腐蚀)。一时间全城群众逃往郊外乡间避难,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二
就在日本飞机到处乱炸之时,一架飞机失事栽入官井洋海域,一名飞行员受伤被渔民抓俘,用担架送到城关关在民教馆(即现二月花商场所在地)。我们听此消息都赶去围观,群众痛骂声不断。护送军人为防敌飞行员会咬舌自杀,还用竹片横绑其嘴,不让其上下牙合拢,下午就起程运往洋中、古田转送到永安县(当时是省政府驻地)去。
三
在此国难期间,传闻甚多,特别是讲福州、连江有发现日特、汉奸向饮用水井投毒,造成中毒死人的事件发生,一时间群众轮流看守水井,造成人为浪费又影响劳动人民生计。有人就发明用木板做井盖并加锁,结果全城关所有水井都做井盖,有的还放进活鱼在井中,以防不测,其紧张状态持续很久。
四
当我们小学生放学在路上蹦蹦跳跳时,口中唱出“抗战!抗战!西安事变……”,同时群众自觉掀起“抵制日货”和在大街张贴标语“勿忘国耻,把日本鬼子赶出国门”。搬迁住在城关的三都中学师生们在街头演“话剧”,揭露日寇的侵略罪行。我们学校老师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和“流亡三部曲”等,师生们唱得激昂澎湃,群情怒吼。与此同时,很多军队调集宁德,都是讲北方话(时称官话),大家听不懂,买卖沟通很难。一时兴起学“官话”(即普通话),在县民教馆设培训班,由会讲普通话的老师教学普通话,每天晚上很多青壮年自动报名去学。当时走在街头小巷常会听到用宁德腔讲练“官腔、官调”的“官话”,好不热闹。从此宁德人就开始学普通话,讲普通话了。
五
抗战爆发后,各种谣传四起,为防遭日特、汉奸的暗杀和绑架,必须要有自卫防身的本领,城关各门各街(还包括霍童、赤溪、上西乡一带)群众自行掀起学武术设立国术馆(俗称拳头馆)。有兴趣的青壮年在晚上就自动集中演练打拳术,起先是为防身,後来普遍认为它既能防身又能起到健身作用,故而能延续多年而不衰。起初拳馆地点多定在稍大的居民厅堂,如我的老祖房就由我四叔父和我大哥为主,聘请古田县大甲村的拳师来教练,初始八、九人或十多位,由于人数激增,大厅容纳不下,就搬到神农宫(亦称福山境)。学拳人热情高,劲头大,每晚点上煤油灯或汽灯练到午夜才散。旁观的老人、小孩为数也不少,有的还能学到其中的一、二动作。其他的拳馆聘的有屏南、寿宁拳师,也有就聘请霍童、赤溪的拳师来教练,其热闹情景,甚为可观。
六
1940年大饥荒。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人们极为紧张。为避灾难,保住生命只好弃家逃难,造成田园荒芜,粮食奇缺,再加上三都港口被封锁,码头清冷,商业萧条,少数财主奸商屯积惜售,群众生计陷入困境,除能上山挖野菜、採野草、下海摸螺抓蟹外,有地瓜藤、芋头桿、空心菜吃的称命好,而无劳力的家庭和孤寡老人、残疾人只有待毙,无力求生。满街面黄肌瘦,步履艰难的人群比比皆是,特别是鳌江的渔、船民饿死的不计其数。米店、碾米厂是在看行情营业,就是抛出少量大米也是随其喊的高价数,每当群众闻声集聚该厂、该店时,立即又宣布无米出售了。数日下来东奔西跑的折腾,饥肠辘辘,小孩啼哭,大人无奈,国民党政府官员只管自己吃饱逍遥,不管百姓死活,而街市萧条,荒凉凄惨,真个是“朱门酒肉臭,路有饿屍骨”。群众在忍无可忍之下,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卄四帮”首领林永贵(我的堂叔)发动,带领部份饥民冲进厚生米厂散发其部分库存大米,厂老板叫来警察抓走林等多人。在群众抗议声中,国民党县政府慑于民愤,叫警察局马上放人,从而平息此次夺米风波。
七
可怖的瘟疫流行。时间是在1941年夏秋季之间,由于缺粮饥荒,人们迫不得已,只要能填肚子的东西都拿来吃。如山上的盐扶木未成熟的果籽就采来充饥,结果因咸度大口渴难耐,吃者就饮井水或溪流的水,因而造成上吐下泻,食物中毒、霍乱流行,更加缺医少药,该疾病就迅速传染漫延,死亡人数日增。记得当年小学五年级同班同学谌启国等人,星期六下午还有来上课,结果在下周一上午没见其来校,说是染上霍乱病,一吐一泻就断气了。当时流传一句顺口溜:“一吐一泻,后门山看蔗”。在船头街(今海滨路)在码头停泊的渔、船民染此病者死亡百余人,有的整船一家人都死在破船上,无人收殓,政府就强叫“乐善社”人员付钱雇用乞丐,用破旧草蓆包紥埋在“官山”里。一时间迷信谣传很多,恐怖万状,下午三、四点钟时街上店门就紧闭了,路上行人稀少,学校早就停课,白天有人上街去的就用高梁酒涂擦鼻孔,小孩胸前挂樟脑丸(当时叫卫生丸),说是能防霍乱传染。
八
1941年9月21日上午约九点钟发生日全蚀奇景。当时缺乏科学知识,群众中普遍传说是“天狗吃日”,然而我们学校老师在20日下午上课时就向同学们宣告次日放假一天不上课,是接通知明天日全食,因是太阳、地球、月亮连成一线,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形成日食。所以说我们小学生三年级以上的都知道日食知识,有的还向家长做宣传,但是大家都没有碰到这种天体运行的奇观,心存好奇,希望能亲睹并体验其实况。当天上午九点钟开始天空逐渐暗下来,以至天昏地暗,如同黑夜,十分恐怖。只听各寺庙钟鼓齐鸣,祈求神灵保佑众生平安,并说用钟鼓齐鸣能赶走吃日的“天狗”。由于星球运行,不久就重见光明,露出太阳的笑脸,大家欢呼跳跃,前后约一个半小时,人们才松了一口气,生活恢复平静。
九
时间大约是在1935年初夏一个晚上,我还是个孩儿由大人牵着并带小板凳到南校场(以后叫南门教育场),破天荒看一次无声电影,到达时见全场已坐满人群(多数是站的),见教场尾挂一幅宽大白布,放映时大家都很肃静并能全神贯注地看这个新奇的事物,银幕上现有两位武士骑着高头大马,手提刀枪在奔跑在追赶,坐在银幕附近的,见马奔过来,不由自主地把头歪开怕被踩着,有时见马向观众冲来似的,一阵紧张,一阵笑声而後就恢复平静。这个新鲜物——无声电影,是第一次“登陆”宁德的,在蕉城引起一场轰动,大街小巷,宫庙堂所,庭院住家都在谈论,大人说像看“走马灯”有说和皮影戏差不多,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都认为不可思议,很新奇。
十
1942年城关大闹市先后两次发生大火。第一次是发生在水楻头烧毁店堂二十多间,时隔不到40天在东门兜大街第二次又发生大火灾,这次烧掉店铺四十余间,把整个地方烧成废墟,一时人心惶惶,万分恐慌。说是天灾,有说还见到由天而降一颗火球而引起火祸,在城外闹市区两场大火其损失极为惨重,有店主破产,有的无法再经营。因缺乏防火知识与设备加上迷信天火,群众集资做迷信,在天王寺广场烧香做七天七夜普渡,城关信佛群众吃斋七天,求神佛保佑,不再发生火灾,保大伙平安,聘请有名望的和尚师傅念经,还在广场上叠七层八仙桌,由高僧和神徒轮流登上“坐床”(俗称“坐蒙山”)。上山看热闹的人群很多,这也叫“做普渡”。
然而更现实而有实效的由张汉仁为首组织福山救火会,这也是宁德首次有防火救火的民间组织,并雇人每夜打更高声喊“防火防盗,大家都安好”,提醒居民防火防盗等有效措施,好一段时间在城关就没有发生火灾事故。
十一
我小时在莲峰小学念二年级,听老师詹贤龙在课堂上讲一传说故事,明朝皇帝御使金太监带什么宝贝(有说是袈裟)送给支提寺和尚头,金太监抵达宁德县城时,正逢旧历年关即十二月三十日傍晚,知县官不知所措,经提醒想起“道头陈”有人当过朝官,懂得“官礼”,于是安排金太监入住“道头陈”家(即先前雨伞社所在地,旧址已无存,新盖柏林城)。正月初一就离开去支提寺,而该住户深知这是代表皇帝的朝官,似是皇帝亲驾,为敬重和庆贺连夜把大门口的新春对联换成:“春元正月,天子万年”。从此每年的春联都按此传承下来,直至解放後消失。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的福建省宁德市。本书共分八章,即:行政区划与机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风俗民情、民国人物、古建筑及街市、社会见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树弘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