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宁德的一些人和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宁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519
颗粒名称: 抗战初期宁德的一些人和事
分类号: K269.5
页数: 7
页码: 399-405
摘要: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挑起了侵略中国的全面战争。中国军民英勇抗击。但在日寇优势炮火的攻击下,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同年八月十三日,又大举进攻上海,矛头直指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侵略者叫嚣三个月内亡我中国。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深重危难中。当时的宁德与全国一样,掀起了民族救亡运动。而历史上的宁德也是受倭害最深重的地区之一。明朝开国以来日寇第二次侵犯中国,即发生在宁德县。此番历史重演,激起全县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奋身投入抗战洪流。以下分别记述当时的一些人和事,八月二十九日,县政府组织人员对城、郊区商家和农户的存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关键词: 宁德县 民国 抗日战争

内容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挑起了侵略中国的全面战争。中国军民英勇抗击。但在日寇优势炮火的攻击下,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同年八月十三日,又大举进攻上海,矛头直指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侵略者叫嚣三个月内亡我中国。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深重危难中。
  当时的宁德与全国一样,掀起了民族救亡运动。而历史上的宁德也是受倭害最深重的地区之一。明朝开国以来日寇第二次侵犯中国,即发生在宁德县。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1372)六月二十二日,倭寇攻陷宁德县城,烧杀掠夺,生灵涂炭,满目疮痍,“万户萧疏鬼唱歌”,自此以后的几百年间,数十次进犯,宁德人民饱受苦难。此番历史重演,激起全县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奋身投入抗战洪流。以下分别记述当时的一些人和事,
  敌机的骚扰轰炸与应对措施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五日上午,数架日寇飞机(以下称敌机)从县城上空呼啸而过,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侵扰宁德上空的敌机,此前多数宁德人还不知道飞机是什么模样。由于敌机的突然出现,人们确是感到恐慌,觉得宁德就要发生战事了。
  不出五日,即二十日凌晨三时许,天空还下着雨,数架敌机在夜色中飞临蕉城,声若雷鸣,在夜空中盘旋。许多人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以为咳嗽、婴儿啼哭都会被飞机上的敌人听到,非常恐怖。敌机盘旋半个小时后向北遁去。天大亮后,人们才壮着胆子开门上街。这日各保、甲长奉县政府命,挨家挨户通知,假若敌机夜间窜扰蕉城城乡上空,大家要熄灯熄火下楼防避。这日才落成一个月多的东门外菜市场(今“东湖市场”),门可罗雀,格外冷落,一改平日熙熙攘攘的景象。
  此后,敌机频扰宁德城。
  十五日敌机第一次侵扰蕉城上空后,县政府和“县抗战后援会”商议后于八月十七日作出决定,县城及近郊以联保为单位,组织群众挖筑防空洞。西门外的防空洞原选址在“太尉宫”前,开挖后发现顽石大且多,难以掘进,遂予放弃,改向东移至原“毓秀小学”外操场以南约二十米的大榕树下构筑,以石料堆叠石灰勾缝砌成弯曲拱形洞,上面覆土再植草皮,可以容纳三、四十人(此洞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还存在)。较成规模的防空洞,有八仙街林家“碧山别墅”大花园内修的可容纳二、三十人的防空洞一处,又“蕉城小学”后的学山也修了较大型的防空洞。至于合格或不合格的小防空洞则很多。
  三都岛是民国海军要塞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港口商贸繁荣,商贾云集,为兵家必争之地,日寇窥伺巳久。“七·七”抗战伊始,即成日寇打击目标。敌机数度飞临侦察,人们预感到敌机要来轰炸破坏了。八月二十五日开始,岛内民众举家外迁避难。三都岛民众的避难潮,引起县城民众的恐慌,一些居民也在筹划避难山区。
  八月二十九日,县政府组织人员对城、郊区商家和农户的存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摸查反馈的情况令人担忧,不少农户寅借卯粮,存粮户十不及一。坪塔、塔山等村,每村只有四、五户尚有五至十担存粮,且多为薯米杂粮。
  九月一日,日寇军舰出现在东冲口,掠夺进出东冲口的商船货物。
  一九三八年:日寇进犯宁德的意图越发明显。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消息传开,民众更加不安。政府决定全县军、警、民进入临战状态,这年春节期间,严禁城乡一切迎神赛社活动。并自二月八日,即农历戊寅年正月初六开始,分派各保的民伕到位,协助驻军开挖战壕,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二月二十四日上午,敌机十余架过境,当日福州“王庄机场”遭敌轰炸,军民伤亡数十人。
  四月十三日,敌机十三架飞临县城,低空过境,当日福州遭受大轰炸。
  四月三十日下午三时——四时,县城举行防空演习,暂用“蕉城小学”学山顶教学钟为报警器。因为白天人声嘈杂,钟声弱小,多数人听不到。晚上七时至八时又进行防空灯火管制演习。
  六月开始实行在各乡间交通要道设置哨卡,查验往来行人“路单”。规定民众出村要到保长处开具身份证明,俗称“路单”,以防汉奸敌特混窃情报。
  六月六日下午,敌机二架侵入县城上空,三次低空盘旋并撒发传单。敌机遁后,民众自动协助收集传单,上缴县政府集中销毀。
  六月二十二日,日寇巡洋舰一艘窜到三都官井洋面,向三都岛后山发炮七、八发。日舰逡弋三、四小时后才驶出东冲口。
  七月十日,县政府公布民众疏散办法,并即日起施行。城区居民躲避近郊乡村,早出暮归;各商店营业时间调整为上午五时至九时,下午五时至九时。
  九月十六日下午,县城试鸣设在学山头的新置防空警报机。声音凄厉悠远,以发声长短分预备警报、紧急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有些人未得预告,初次闻此声音,猝不及防,惊恐万状。
  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六日上午九时许,敌舰载黑色螺旋桨双翼水上飞机一架,闯入县城上空侦察,飞机飞得很低,连机上塗的膏药旗和鬼子狰狞面目都看得很清楚。
  五月一日上午,敌机四架侵入三都岛上空,盘旋并用机枪扫射地面。
  五月三日“县抗战动员委员会”决定疏散城区人口十分之四,为此发布了通告。通告强调老弱病残妇幼先行,撤至离城五十里外比较安全地带,其中耆老及知识者应以霍童一带为疏散地;其他人员整理财物,备妥随带行李、粮食等,待命撤离,各学校寄宿生离校返家。
  五月七日,县政府搬迁到小东门外“王七山亭”,经征处迁小东门“王宅”,司法处迁北门街“让园”,中央银行迁涵道(今之金涵村涵道自然村)办公。三都中学内迁福安县坂中村。
  五月八日,敌机二架侵扰县城,盘旋中突然向停泊在塔山下的二艘运货木帆船开火扫射,致一名船员和一个小孩中弹死亡。日寇暴行激起民众愤慨,也撒下了恐慌。
  五月十四日,莲峰学校、蕉城小学的教学设备用木船运往七都村,并与三都学校合并组成“蕉莲松联合学校”,借七都校舍开课。
  七月四日,敌机二架飞临县城上空盘旋二周后,飞向三都岛,并投下八颗炸弹,海关和三都中学钟楼被炸。同时用机枪向地面扫射,致渔民二人中弹,一人因腹部中弹不久死亡,一人肩部受伤,急转至县城永生医院救治。
  七月七日一艘驶近漳湾港的运盐船遭到敌机扫射,船民一死一伤。次日敌机又在三都岛轰炸,投下二颗炸弹,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七月二十二日上午,敌机飞临三都岛,向停泊在码头悬挂英国国旗的英国商船投下一颗炸弹,幸未命中。
  七月二十四日,徐永原县长作出拆除县城城墙的决定,并公布执行。其理由是便于防空疏散。预算约需十五万个工日,由城乡各保分摊负责选派民伕义务劳动。随即各乡保开始行动,拆除工程至十月一日除保留南门一段防御海水漫侵外,其余大功告成。让人伤心愤慨的是,这座砌筑于明正德元年(1506),冷兵器年代用于防御倭寇侵犯的城墙,而在热兵器年代抵抗日寇侵略战争中被拆除殆尽。从中不难解读近几百年来,我国备受日寇侵害的苦难历程。
  十月二十五日,敌机闯袭县城,投下十四颗炸弹,内有一颗燃烧弹,南门边的国民党部和蕉城小学遭炸,造成较大损失。
  十月二十七日,敌机又在县城投下二十颗炸弹。衙前街、街中头及县监狱等多处被炸。所幸狱犯已疏散乡下羁押,末造成伤亡和逃脱。
  十月二十八日,敌机又闯县城投弹六颗,并向碧山山垄林木间无目标地扫射。
  至此,宁德县城关连续四天被敌机轰炸三次,共投下了40颗炸弹。
  一九四0年:五月十八日,敌机狂轰滥炸三都港,六颗炸弹投中码头,致颇具规模的码头崩塌。
  七月六日,敌舰向三都岛发炮十余发,并追逐海关小汽艇至漳湾近岸,与岸上警、盐兵交火半小时后驶离。
  七月二十一日,日寇出动飞机、炮艇轰击三都岛,并登岸焚烧房屋,一时三都陷入一片火海。同时敌炮艇还向漳湾方向发炮多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宁德县民声抗敌周刊(创刊号)》出版。宣传和发动民众团结起来,奋身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去。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九日晚,“县抗战后援会”组织各机关、学校、民训队人员持火炬上街游行,向民众宣传反侵略战争。游行队伍浩浩荡荡,每人手持火炬,组成一条望不尽头的火龙。队伍边行进边演唱抗日救亡歌曲。歌声嘹亮,此起彼落,民众纷纷涌向街道观看,能歌的民众也引吭助阵,场面热烈壮观。把民众的抗日救国保家乡的热情鼓动起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三月二十四日,“县抗战动员委员会”决定本县公教人员、保甲长,每日上午七时下午六时,参加升降国旗活动。其原意是要彰显虽强敌压境,但中华民族和国旗永不倒。县城设四旗。东旗在“妈祖廟”,由驻军旅部长官主持;西旗在县政府,由县长主持;南旗在南较场,由党部书记长主持;北旗在公共体育场,由社训队长官主持。
  四月二十七日,由“县抗战后援会”主办的《宁德导报(创刊号)》出版。新闻版载:“邑人林钧抗敌壮烈牺牲”一文。林钧,别名建生,八斗丘人(此地于解放后划归福安县管辖),原为在学生,参军抗日,任国军三一二团二营中尉副官,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在东线与日军激战中阵亡。为嘉奖林钧以身报国的壮烈行为,经军委会报请国府给予一次性恤金六百元,遗属年恤金三百二拾元,为期二十年。
  月间,毓秀小学部份女生自发组织成立“战地十字军”,推选马巧钿、周秀莺(又名“玉钦”)为正、副队长,请“永生医院”医、护人员教授战场伤员救护操作技能。自此,每当假日、课余这些学生就滚爬在操场、山地,训练实际救护操作,得到社会好评。
  七月七日,由县政府组织在公共体育场(其址在现今拘留所的位置),举行“抗日救国周年暨追悼抗战殉难无名将士大会”各机关团体、保甲长、户长等二、三千人参加。中午十二时发炮三响,由驻军李树棠旅长主持树立“抗日殉难无名将士纪念碑”七月十一日,八都壮士汤荣基、吴启华、胡作口等三人自愿要求入伍,上前线杀敌。
  九月十八日,“县抗战后援会”组织二千多人,在公共体育场召开“九·一八国耻七周年暨兵役宣传周启动大会”。当晚举行兵役宣传火炬游行。
  十月十二日,南浔战役大捷。捷报传来,举城欢腾。晚间,莲峰、蕉城两所小学联合组织提灯告捷游行。沿街高呼口号,庆祝战役胜利,市民夹道观看,无不兴高采烈。
  十二月十五日晚,省教肓厅巡迴施教团在蕉城小学操场公映抗战宣传电影,场内人头攒动以至人满为患。
  一九三九年:一月一日,宁德县抗战自卫团政治部主编的《宁德抗战旬刊》出版。这一期刊登有多幅抗战漫画。部分初识漫画的市民,目睹揭露日寇狰狞丑恶面目的画面,无不开怀大笑。
  一月十六日晚,毓秀小学举办“‘儿童号飞机’劝募游艺会演”。演出中,台上下互动呼应,抗日情绪高涨。这次会演以入场券代募款,券面分二角、五角两种。会演前一天,小学生分成若干组,上街宣传募款购“儿童号飞机”,打日寇,卫国保家的重大意义,并持券义卖。很多人被学生的爱国行为激励和感动,纷纷解囊购券。
  五月一日,“县抗战后援会”组织军、警、党政机关人员,及城区、近郊各户长数千人,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宁德县国民公约宣誓大会”。
  会上公布了“国民抗战公约”。其内容如下:一、不违背三民主义;二、不违背政府法令;三、不违背国家、民族利益;四、不做汉奸和敌国的顺民;五、不参加汉奸组织;六、不做敌军和汉奸的官兵;七、不替敌人和汉奸带路;八、不替敌人和汉奸探听消息;九、不替敌人和汉奸做工;十、不用敌人和汉奸银行的钞票;十一、不买敌人的货物;十二、不卖粮食和一切物品给敌人和汉奸。
  三月十四日,有漳湾等乡警察二十多人自愿报名要求入伍杀敌。
  五月十五日,“县抗战后援会”决定举办“国民月会”。定每月十五日晚,县城内各户派1人与会,接受抗战宣传教肓。国民月会设总会和党、政、军、农、工、商、学、女八个分会。总会设在蕉城中心小学,分会分设县党部、县政府、旅部(驻妈祖庙)、蕉城小学、莲峰小学、南、北体育场,各由主官报告抗战形势及本县抗战有关事务。这晚七时,各界代表集中总会听训后,各执火把分赴分会。民众背地议论说,这是四分五裂,搞分爨,还担心若遇敌机来袭怎么办?!不合时宜的施政点滴在抗日战争初期,当时政府推行的一些不合时宜政令,以及一些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做法,不但招致民间抱怨,还成为市民茶余饭后嘲笑的谈资。
  1.一九三七年六月开始的“不动产调查”,原要求调查工作到那年的十一月二十日全面结束,并扬言逾期不登记者,要加收登记费。但由于民间有阻力,采取回避,不配合,消极抵制等原因,以致延迟到十二月三十日才草草收摊。这是因为当时民众怀疑政府的施政,认为无非是又一轮的苛捐杂税而已。有一天,工作人员到碧山林宅登记时,林昆生说,国难当头,东冲口都被日寇占据控制了,人民生命岌岌可危,本来就什么“救国公债”、“田赋附加”、“房铺宅地税”迭至,现在又搞“不动产调查”,大家生命都无法自保,还顾什么不动产权利?!2.开展新生活运动。其中有一项叫“早起床”活动。自一九三八年三月一日开始,由政府组织公教人员,按指定的片区,每日早晨六时到各家各户叩门,动员尚在睡眠中的居民起床,参加晨练,或出门务工务农经商,人们戏称它是“敲门运动”。很多民众即使是参与登访的人员都很有看法,认为这是没事找事的瞎折腾。贫苦人家早餐难继,哪有心力去锻炼身体;大敌当前,哪有心思搞这些与抗日风马牛不相及的无聊事!作者简介:陈玉海,1945年10月生。蕉城区人,中专文化。曾在教育、乡镇政府、区政府机关等部门服务。2005年10月退休。现住蕉城。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民国宁德》

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的福建省宁德市。本书共分八章,即:行政区划与机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风俗民情、民国人物、古建筑及街市、社会见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玉海
责任者
姜翔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