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梅陈培锟父子与南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宁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513
颗粒名称: 陈海梅陈培锟父子与南埕
分类号: K81
页数: 2
页码: 380-381
摘要: 陈海梅,字香雪,号我园老人。清光绪十四年戊子科会元,二十四年戊戌科补应殿试,列三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浙江龙泉知县。在任五年,以兴学、清讼、修水利为己任,所筑河堤被县人誉为“陈公堤”。后为郡守所忌,以“耽诗酒,疏民事”去官。归里,与里中故人钟大椿、林苍结诗社,以尽余年。逝后入祀福州西湖“宛在堂”,有《丁戊山房诗集》存世。抗战胜利后,曾任省政府顾问,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陈霭山是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对家乡公益事业作有重大贡献。早在前一年,南埕陈氏族人及陈霭山的戚友就酝酿为老人做寿,他们特地派人到省城,请时任全省赈务委员会主席的陈培锟代写序言。这幅寿幛至今仍由陈霭山后裔完整保存,颇为珍贵。
关键词: 陈海梅 陈培锟 传记 宁德县

内容

陈海梅,字香雪,号我园老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科会元,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补应殿试,列三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浙江龙泉知县。在任五年,以兴学、清讼、修水利为己任,所筑河堤被县人誉为“陈公堤”。后为郡守所忌,以“耽诗酒,疏民事”去官。归里,与里中故人钟大椿、林苍结诗社,以尽余年。逝后入祀福州西湖“宛在堂”,有《丁戊山房诗集》存世。
  陈培锟(1877~1964),字韵珊,陈海梅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与父亲同科进士,同点翰林,一时传为佳话。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光绪末年,东渡日本求学。毕业回国后,自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七年(1918),历任福建汀漳龙道、闽海道、厦门道道尹。至民国十一年(1922)起几任福建财政厅厅长,任内善于调节,与刘洪寿、林炳章同称“福建理财三杰”。民国十六年(1927),任省政府委员、代理省主席等职。抗战胜利后,曾任省政府顾问,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1949年十月后,历任省政协委员、省文史馆馆长。
  五都南埕村,旧名南洋,屏山傍海,一马平川,是旧时宁德县最大的行政村。早在元末至正二年(1342),南埕陈氏肇基始祖吉水公就携三子由福安廉村迁入,繁衍生息。光绪二十三年(1897),陈海梅以“联谊同宗”的名义,来到南埕谒祖,“日与其乡之耆老酌壶酒话桑麻,盘桓逾月”,(:见陈培锟《大乡望耆宾霭山陈先生八秩寿言》。①:《福建文史资料选编·教育编》。②:福建省文史资料第十二辑。③:是诗由八都云淡村八旬老人林肇梨口述回忆。)并与当地名士陈德俭(祖籍南埕)、陈月仙互有唱酬。后陈月仙与妻子李氏七十双寿,陈海梅还撰有寿序。民国十二年(1923)五月,南埕陈氏重修族谱,陈海梅又应族人所请,撰写譜序一篇。
  民国十四年(1925)春,恰逢南埕名绅陈霭山八十大寿。陈霭山是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对家乡公益事业作有重大贡献。南埕修建祖祠,兴办小学,修缮塘堤,陈霭山都捐献巨资,且不辞年事已高,担任董事,为工程建设出谋划策,在南埕威望极高。早在前一年,南埕陈氏族人及陈霭山的戚友就酝酿为老人做寿,他们特地派人到省城,请时任全省赈务委员会主席的陈培锟代写序言。陈培锟欣然接受请求,撰《大乡望耆宾霭山陈先生八秩寿言》数百言。寿序完成以后,大家又邀请曾任南埕育才小学校长的书法家黄以褒先生书写,二者相得益彰,着实为陈霭山的寿宴增色不少。这幅寿幛至今仍由陈霭山后裔完整保存,颇为珍贵。

附注

①:辛亥革命四杰的另外三杰是孙中山、黄兴、李烈钧。 ②:蕉城民间有长辈在世或未营造坟墓者,后人不能造墓的传统。 ③:《易经》有“幽人贞吉,视履考祥”之句。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民国宁德》

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的福建省宁德市。本书共分八章,即:行政区划与机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风俗民情、民国人物、古建筑及街市、社会见闻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