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的城墙及其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宁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496
颗粒名称: 蕉城的城墙及其他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3
页码: 333-335
摘要: 宁德县的城墙是唐时改场为县治,始筑土城墙,至宋圯环以木栅,明正德为砖砌至明嘉靖倭寇焚毁殆尽。戚继光平倭后,始议城筑,林时芳莅任,改用巨石经〓错砌,辟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亦称“四城门”,清初又辟小东门,号称“五城门”这在闽东应说是“独特的”。城长五百九十三丈,城高二丈四(约7米),宽一丈六。城外有马道,城内墙边有小巷人可通行。整座城墙结构城墙外向砌的是条石,而城墙内墙砌的是溪石,除东门在内墙南北向砌石为台阶作登城楼外,其他城门只建一台阶。西门城墙有内城墙开一门称西门,距城门口外约10米处围筑一道孤型的外城墙,长约25米,南北向各辟一城门。城墙拆后的基地经平整为通畅的道路,被习惯称为“环城路”。
关键词: 古建筑 民国时期 宁德县

内容

宁德县(现蕉城区)的城墙是唐时改场为县治,始筑土城墙,至宋圯环以木栅,明正德为砖砌至明嘉靖倭寇焚毁殆尽。戚继光平倭后,始议城筑,林时芳莅任,改用巨石(亦称条石)经〓错砌,辟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亦称“四城门”,清初又辟小东门,号称“五城门”这在闽东应说是“独特的”。城长五百九十三丈(约1933米),城高二丈四(约7米),宽一丈六(约5.3米)。城墙上用特制长条砖砌垛(也可称为枪眼)约335孔,每个城门上建炮台(1939年以前大部份已荒废只剩下东门改建为城楼,内供奉关云长泥塑像,还驻有一个班士兵)。城外有马道,城内墙边有小巷人可通行(除北门城门西向有一段小巷因建有林时芳生身祠而不便通行)。整座城墙结构城墙外向砌的是条石,而城墙内墙砌的是溪石(亦称乱毛石),除东门在内墙南北向砌石为台阶作登城楼外,其他城门只建一台阶。西门城墙有内城墙开一门称西门,距城门口外约10米处围筑一道孤型的外城墙,长约25米,南北向各辟一城门(这可能是为防从白鹤岭来犯的盗贼而加固的)。
  蕉城的城墙是经过多次修缮加筑。尤其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加筑后,时任郡守的李拔就记述:“宁德县治,臂负白鹤,足蹑金鳌,有霍童、支提之壮,金仙、玉女之奇,煌煌乎海上岩邑,南面接连海港,逼近大洋,船自东冲入者,随潮直达城下。”
  护城河就利用白岩峯(亦称白鹤峰)左右数支山涧之水直泻西北城濠。左支由西达北而东,右支由西达南而东,均汇于东湖咸接海潮。海潮吞吐于东湖左入小东门城濠至登瀛桥下与涧水接(大潮时小船可直达原电力公司门前)。右入南城濠至德化桥(另一支入战桥头)与涧水接,涧水自上而下,海潮自下而上,均在东湖融汇。旧时渔、船民取饮用淡水多数船泊战桥头下而取用之。
  高筑墙。围城保平安,蕉城的城墙高大雄威,五城门关紧就能固若金汤。当时蕉城的地主老财,财主富人其住宅基本都在城内,国民党时期的金融银行,当铺钱庄都开设在城内,不言而喻,就是保险安全的缘故。由于东外码头延伸就有繁华的商业一条街——船头街(又称海滨路)内一条街叫下尾街,遍布铁、木器作坊,生意也很不错。南门外有南门兜、桥头下也称热闹之街,因其东边靠海,其居民多是行船跑海上运输和船到外海搞定网或布网捕捞(旧时宁德县人把金蛇头岛以内称内海;东冲口以内,金蛇头岛以东统称为外海)再就是讨小海的人也不在少数。北门外××桥至十八坊主要是农村的柴、竹、炭和圆木、木板材的集散地,其店铺是小本生产经营多以简便的饭菜、米粉熟食店,中午以前这一条街可以说是拥拥挤挤热闹非凡。西门外就是莲峰小学、毓秀小学、永生医院、乐天居和少量居住点了。
  城墙上除东门至小东门一段有时有少数人走动外,其他的不是杂草繁生就是清冷得可怕,当年我们念小学三、四年级的同学要想登城墙头游一圈,白天中午时也要成群结队去玩一回,在记忆中上去的也仅数次而已。如胆小的,家长管得严的,可能一次都没上去过。至于成年人有耕田种地的,有谋生做生意的那来休闲时间登上城墙头玩耍呢!
  1934年8月16日红军先遣部队红七军团由寻淮洲、粟裕率领于傍晚抵蕉城南门外准备由城内地下党组织负责打开城门迎工农红军进城筹备粮、款,然而国民党县长早得连江、罗源一线消息,请三都岛海军陆战队一个连兵力于前一夜里进城设防,地下党同志未得此情报,同时五城门早被封销,南城门无法打开。红军部队强攻不克,次日拂晓就离城北上到赤溪与叶飞部队会师,不久离宁德继续北上。(当日上午8、9点钟,国民党一架飞机尾随临空盘旋,城关群众是首次见此,有称“飞轮”、有叫“飞艇”的)。
  从此,国民党军、政人员惊慌恐惧,每晚子夜12点钟开始关闭所有城门,不让老百姓进出,城内外住家开店的在夜间急需探亲购物的,都要随时倾听更夫打更,后听到敲三下为三更的敲竹筒声就必须拨腿由东城门进城或出城(其他各城门早在9点前即不到二更就被关闭加锁),并且还规定夜间进出城门时,手上要提灯笼或火把(当时这种火把短而小,各杂货店有出售)才准通行。
  1939年日寇飞机对福建沿海城镇进行狂轰滥炸,为便于老百姓(特别是住城里的)防空疏散,在当年的县长徐永原任上,抽调城乡青壮人丁千余人开展挖拆这座相当坚固的城墙。做城堞用的城砖每块约有50公分长,宽厚各约15公分,重约10市斤,是集中登记出售。城墙条石一部份用于加巩护城濠的岸基,一部份用在当时驻紥在神堂宫的军队的宫前围造操练场,土方大部份也填在此。仅有小部份城墙土被附近住家搬去种花、填地等用。城墙拆后的基地经平整为通畅的道路,被习惯称为“环城路”。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民国宁德》

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的福建省宁德市。本书共分八章,即:行政区划与机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风俗民情、民国人物、古建筑及街市、社会见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树弘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