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记友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宁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485
颗粒名称: 彭记友年
分类号: K820
页数: 2
页码: 304-305
摘要: 在宁德方言中的“友年”,就是男性患单思病的代名词。此话源自民国中期,即彭友年的青年时代。从“描述流行病学”角度讲,它是一种思想性的疾病,症状为见了年轻貌美的女子就“嘻皮笑脸”,仅此而已。此病没有传染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能作治病的“免疫剂”。譬如,有人在靓女面前表现稀拉时,别人即会提醒他,不要那样“友年”了,他就会自敛。这话,或许对外地人听来,甚感茫然,但对宁德人来讲,已是明白不过了。彭友年,民国初年生于宁德城关一个家道中落的家庭。建国后,友年已届不惑之年,放弃了成家的念头,尽心孝敬年老的母亲。友年转为做旧衣服的买卖生意,身上挂满各色的男女衣衫,站在东门兜人流最多的地方招揽顾客。
关键词: 彭友年 传略 宁德县

内容

在宁德方言中的“友年”,就是男性患单思病(通称精神病)的代名词。此话源自民国中期,即彭友年的青年时代。从“描述流行病学”角度讲,它是一种思想性的疾病,症状为见了年轻貌美的女子就“嘻皮笑脸”,仅此而已。此病没有传染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能作治病的“免疫剂”。譬如,有人在靓女面前表现稀拉时,别人即会提醒他,不要那样“友年”了,他就会自敛。这话,或许对外地人听来,甚感茫然,但对宁德人来讲,已是明白不过了。
  彭友年,民国初年生于宁德城关一个家道中落的家庭。幼年上过学,粗通文墨书画之道,也和别的孩子一样,有过欢乐美好的时光。青年时期的他,身材高挑,五官端正,爱好琴棋,能说会算,也有过自己的美好憧憬和生活向往。但逢乱世,命运多舛,父亲早故,家况愈下,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使其难以承受。特别是在个人婚姻上,定调过高,未能如愿。而思想上又过于执著,故酿成痛苦无法自拔。据说,到了中年,经人介绍,娶了个外地女人为妻,他却将其整天锁在房间里,不许同外人接触,故该女人撬开地板,从下面的环城河逃跑了。此后,成为鳏夫。
  他母子二人住在南门兜环城河面搭盖的一透木屋里。前面向路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后面是厨房和卧室。与人不同的是在店门口刷了一条白灰壁,上写“彭记友年”四个正楷字,每个字还外加一黑色圆圈,引人注目,招徕顾客。
  建国后,友年已届不惑之年,放弃了成家的念头,尽心孝敬年老的母亲。闲时,他在家拉着二胡琴,既是自己取乐,也为老母解忧。邻居小孩来听,他即问人家好听吗?因为经常这样,小孩感到很厌烦,当走出店门口时,就有意嘲笑他,把琴谱的音符66·22,故意说成咹咹,咽咽,友年没老婆不过瘾。
  后来,彭母病故,南门兜的小杂货店也不开了。友年转为做旧衣服的买卖生意,身上挂满各色的男女衣衫,站在东门兜人流最多的地方招揽顾客。“文革”前,也就是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国家生产的工业品有限,人民的购买力也很低,穿过的旧衣衫仍能出卖再利用。这时,已至暮年两鬓斑白的他,身穿大方格的衣裤,与当时流行的“青一色”装扮,的确反差很大。加上夏天将皮鞋打洞作凉鞋穿,更被人们看作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其实他也没惹过谁,仅为赚些小钱过日子,才有这副落魄相。今日提到他,应给更多的同情,而不是嘲笑。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民国宁德》

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的福建省宁德市。本书共分八章,即:行政区划与机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风俗民情、民国人物、古建筑及街市、社会见闻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