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权先生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宁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477
颗粒名称: 王克权先生轶事
分类号: K820
页数: 3
页码: 277-279
摘要: 王克权,字如衡,号伯通,是我同村本家的长辈。其父德璘老先生为清朝秀才,以文章教子,诗礼传家。他是1899年正月生,1927年秋毕业于中国画坛巨匠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西画系,为宁德才女潘玉珂学长。后来,长期从事地方教育事业,曾任教于福州乌石山福建师范。抗战时期,该校内迁永安,王以精湛的艺术在永安举办国画义卖,救助抗战流亡学生,其爱国之心,可见一斑。其时,宁德学童的基础教育,正处于旧私塾向新学校转制的历史阶段。建国初期,以历史问题被关押,病故于狱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他为“民盟”早期盟员,予以平反,恢复名誉。
关键词: 王克权 人物 宁德县

内容

王克权,字如衡,号伯通,是我同村本家的长辈。其父德璘老先生为清朝秀才,以文章教子,诗礼传家。他是1899年正月生,1927年秋毕业于中国画坛巨匠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西画系,为宁德才女潘玉珂学长。后来,长期从事地方教育事业,曾任教于福州乌石山福建师范。抗战时期,该校内迁永安,王以精湛的艺术在永安举办国画义卖,救助抗战流亡学生,其爱国之心,可见一斑。
  其时,宁德学童的基础教育,正处于旧私塾向新学校转制的历史阶段。他热心乡梓教育事业发展,毅然请辞高校教职,回到宁德县城创办模范小学,直至担任宁德县立初级中学校长。抗战胜利后,改行从政,任宁德县参议会参议长,做民意工作,人望孚众。建国初期,以历史问题被关押,病故于狱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他为“民盟”早期盟员,予以平反,恢复名誉。
  他生于清末的书香门第,长在民初的社会变革年代,既受儒家礼教的熏陶,又得到新知识的教育,治学严谨,教诲有方。今特举数例如次。
  前年正月,笔者为追忆童年往事,回到濂坑寻找王克权先生当年的文字。唯真迹仍在,却识者无多。这是建国前三年,我还在中心校念高小班时,村里扩建“东濂堂”大宫,他题写在堂前大柱上一联曰:福缘善庆何待焚香礼拜;祸因恶积必须革面洗心。此联文字深陷入柱一公分,用上等水泥整体浇灌而成。正楷工整,苍劲有力。次年正月十八日晚,迎村人认为最威灵的土主神明阜裕恩王,当迎到半途,该神依附在村民王克宜身上,大冷天脱去衣衫,跳上神像的坐架,哩哩噜噜了一阵子,说是要找当年的主事老人和乡绅王克权讲话。二人来到后,神说今年本村人马不太平(意为有瘟疫流行),要做“普渡清醮”来消弭灾祸。主事老人立即虔诚地匍匐在地,要求神明保护,王却站着当面说附身者是假的,不要骗人。
  他任宁德县立初级中学校长期间,为培育人才,重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和全体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正学风严校规,并能率先垂范。有一次,学生吴著彬迟到,大门已被校丁陈良发掩闭,他从外面硬撞进来,门板碰着良发,有点受伤,王不畏其父吴丽东是蕉城镇长,要开除他的学籍。当时县城只有这所中学,被开除就得去外地读书,不仅花钱大,且面子上,也不好看。吴氏父子就主动去向学校道歉,表示悔改,则以罚款方式解决。后来,王在校园专栏上作诗曰:“来势凶凶状若狂,共怜良发饱猴拳。登门道歉浑闲事,苦破袁头五百圆。”这“袁头”,即当时使用袁世凯称帝时铸造有其头像的银币;“五百圆”是虚数,意为受到重罚。由于王克权治校有方,连年考核优秀,曾先后受到省政府及县政府的通令嘉奖并增加月薪待遇(见图)。
  民国十七年(1928年)农历二月初二日,濂坑村遭到陈安弟武装土匪大烧杀,纵火烧毁房屋47座,滥杀无辜致死21人,内二人是九都的钟姓过客,使村民的生命财产毁于一旦,近三百人口无家可归。劫后,一片狼藉,满目疮痍,惨不忍睹。当时,地方政府无能,既不安抚灾民,又不打击罪犯。村民在百般无奈之下,只好求救于闽籍名士萨镇冰。上告文字有本村王致严和霍童黄鹤年(清朝廪生、县学名士)书写报告,人际上靠王克权在外同学及本邑前贤的相助,将报告送给萨老,并得引见,面诉灾情。俟后,萨老三次来到濂坑村。第一次是现场查看,亲见惨状,也落下老泪,仅三天即返回省城向各商家、富户募捐赈灾。第二次是翌年春,来筹建灾民安置房,于村后的山头岗盖双层套房三座共36个单元,安置最困难的灾民36户,并在村口盖炮台一座,作防务之用,亲题“守御堡”三个字。听说,这次萨老住有十几天时间,闲时作诗多篇,仅记一首曰:“不耕而食悔当时,不织而衣自不宜。一日健康须努力,见人疾苦尚扶持。”此时,他还到县城游天王寺,留下一楹曰:“愿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
  第三次是1930年初,萨老应郑筱甘、魏树如的请求前往霍童赈灾时,路过濂坑暂住三天,又留些赈灾款再往霍童去。
  在那国运衰落的艰难岁月,偏隅一方的濂坑村,怎能请到萨老下驾,这无疑是有王克权的一份功劳。当然,也不忘本邑前贤的鼎力相助。
  据说,因为萨老的到来,也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宁德县长邵焯派兵将此匪患的肇事者六都周作元(字雨舜)和匪首陈安弟抓拿解送省垣坐牢。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民国宁德》

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的福建省宁德市。本书共分八章,即:行政区划与机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风俗民情、民国人物、古建筑及街市、社会见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致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