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霍童商业掠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宁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390
颗粒名称: 民国时期霍童商业掠影
分类号: F721
页数: 5
页码: 64-68
摘要: 本段介绍了民国时期霍童商业输出发展缩影。
关键词: 宁德县 商业经济 民国

内容

宁德旧城下尾街有一座霍童栈,方便商人的吃住,是霍童罗氏兄弟创办,旧址今天还在。当年下尾街是一处繁华的码头,沿海各地舟楫辐凑,店铺林立。如今虽然已远离海边,但处处可见当年旧迹。在海滨路66号,有一方镌刻着“霍童埠头”字的古碑,幸赖郑作康等先生保护,至今仍立于原处,见证着以往的繁华,也在叙述着民国时期霍童镇商业往昔。
  过去,这里的霍童埠头,从北面到南面,长13丈5尺6寸,宽1丈5尺6寸,埠头两端原来立着两块石碑。霍童埠头的右边是“福安埠头”,左边是柴、木、竹、炭等埠头。再延左边,是海关埠头。当年,潮涨时分,小船靠岸,装货卸物,很是繁忙。
  当年霍童货运到宁德城关,一靠船运,二靠肩挑,这处“霍童埠头”,就是霍童各类货物运输的转运站。霍童运货的船,一种叫“霍童艚”,一种叫“溪里仔”,前者载货约80担,后者约为20担。霍童的船运,除往来于霍童与城关之间以外,还做为中转地,与莒州、屏南、周宁、古田、政和等地均有往来。
  霍童的商业交流在民国之前,就相当的发达。早在宋代,“霍童津”就曾设有官市,市中设巡拦一名,报货物税。清代县志载:“十二都街市在霍童司署前(旧志《津梁》所载霍童津是也),列肆二百余耳。”元废,明朝洪武年间复设税课务所。清代乾隆年间,增设霍童司署,衙役12名。
  从上个世纪初叶到四十年代末,民国时期霍童的码头主要是“厘头坂码头,半头埂码头”。从这里发船,顺霍童溪而下,经九都、八都,或由水路从东湖直抵宁德城关霍童埠头,或过西陂塘,到铁沙溪(濂坑)上岸,再过烟亭、单石碑抵城关。两地之间人员与货物流量很大。主要运输的货物有城关民众的燃料柴片、木炭,各类油料如桐油、榛油、桕油,还有各种日用食品和消费品如烟叶烟丝、茶、红糖、笋及笋干、黄豆、麦子、线面等等。还包括一些手工产品如土纸、青靛、铁器(以剪刀为著名),以及一些时令水果(主要是柿子)和各种草药。木料、竹也是运往城关的一大类货物。这些货物中,以霍童所产的草席、剪刀、老酒和烟丝为著名。
  以霍童村为中心的霍童溪河谷地带向城关输出商品多多,不仅因为这里农业发达,更因为霍童在民国时期,也有着相当发达的手工制造业。举霍童一带出口的大宗出口的商品——红糖来说,原料是糖蔗,有二种:一种早期长一丈左右,大拇子粗每百斤出糖8斤;一种叫“台湾蔗”,在1956—58年引进当地,品种好每百斤出糖10—12斤。制糖方法据糖楼师父介绍,掌握煮糖工艺很主要,郑厝村郑林根师父(已故)煮糖能手,样样精通,他煮红糖板、沙糖、冰糖都是高质量;另一位专煮红糖霍童黄振赠师父。他们都说;砍糖蔗时间冬至前后最好,蔗汁量与出糖量也是最佳。由于生产糖蔗户很多,糖楼都要排队,抓阄。大家争在冬至间,有时拖到二个多月蔗头变红色。煮糖以味香为精准技术,这时要靠师父掌握,酸碱对比,火力大小,下白灰多少,都要靠实践经验来掌握。煮糖与烧火很大的关系,煮出甲等糖每百斤23元,乙等21元,丙等18元,不例等9—12元。煮糖灶五口锅,后面两口锅一个锅放鲜蔗汁,一个锅放已烧开的蔗汁,将泡沫清理后,放到前三个锅开始煮糖,三、四、五锅煮糖成米筛目,又煮熟糖成为牛眼睛①就有香味出来,三个锅成糖后集中一个锅,这时加工注意火力的控制,煮糖师父将滚烫的糖,打一瓢用手伸进,抓一把放在水中试验几回,能成好糖才从锅里熟糖打上,一桶一桶倒在篾笍②蓆进行打糖技术,二个师父打糖完毕,将糖耙把成方块散热后,在篾笍下竹棍向前一拉,篾笍上红板糖成品就出来了。加工白糖,加工冰糖的过程加一层白垩土泥浆盖上,经七天的化学反应以后,用糖耙一层层耙成为桔白色,再加工白沙糖,再次加工成为白色糖,在再煮中增加蛋精的加工成冰糖。
  霍童村的安保巷以及彭童、文湖、兴贤、邑坂、黄田、溪南、邑村、磨碓、赤溪等地均有碓楼和牛力车楼,用以加工蔗糖和油料的作坊有几十处。还有一些如,禧成招、潘欢记、黄尚和、杨承添等。糖的作坊带动经济发展,因此又有生产瓮、缸的作坊。此处,为了加工油料和大米、麦子,还建有一些水力碓楼,如霍童村就有厘头坂水尾、下山等水力碓楼等等。
  丰富的物产和悠久的传统,加上民众的勤劳与智慧,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霍童一带的商人足迹远涉宁波、福州、兴化、泉州等地,见识日广,因而也带回了许多生产技艺和市场销路。民国时期,霍童街市上商号众多。黄氏一姓经营的商号就有“鸿成”、“长成”、“安顺”、“源顺”、“集成”、“智记”、“益长生”、“黄光记”、“万泰鱼行、万泰干果”、“春泰染坊”、“上聚泰、下聚泰”、“乾顺”等商号。其他经营较为有名的商号有宋氏的广太昌药材、黄厝坪典当店、缪氏的兰成茶行、陈氏的宝顺烟厂,以及有名的林记正仁字号和郑记、颜记剪刀店等等。至于飞成、清利余、清利俊、清利成等糕点店、长成烟行、欢记糖行、通天堂的香烛炮,公大海产鱼货并兼营杨春记食盐的买卖店,树才、树喜兄弟等人染坊,还有口喊着染坊歌走街串巷肩挑的担子,郑源源茶庄也是名闻一时,规模颇大。
  从种类来说,霍童街上商号有产商和贸易两种,或者两者兼营。如鸿成号在乾隆卅一年,就是从事贸易的大商人。数辈以来,这个商号就与上海、宁波等地有商业往来,用船进行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与不小的名气。还有裕昌隆、潘欢记等,也是有名的大商家。具体而言,霍童街市中的商号较有财力者,多集中于糖、烟、酒、茶、米、线面、食杂、草蓆、剪刀、糕点等行业。
  民国时期,霍童种烟密植,一棵留青烟叶12叶、6叶、5叶,是根据土壤好坏决定留青烟叶多少,好田留12叶一棵,每亩生产的青烟叶,经晒干成黄色烟叶有50—60斤价值100多元。经营烟业的商店及作坊不下数十家。如早期宝顺号,后来的源顺、珍记、顺昌、宋元记、章盈记、智记等等,其中陈氏经营的宝顺号,专门生产加工烟叶,规模多达18件刨烟丝的刨刀,每人每天刨40斤80包,每包半斤装,每个工资五角银元。林如添讲:解放后每烟架刨45斤,一天就刨完得工资1.20元。出售与进行烟业贸易的聚集堂、盖露茗烟等等。霍童(1938年叫洋烟、外运进不来,在省城买一台铜制卷烟机、后来仿造木制卷烟机很多,才能适应生产需要。)所生产的烟丝及卷烟,自有商标,如孟丽君牌香烟,盒很漂亮。所以,他们之间各派人到福州设计好烟盒,因此,有大刀、镰刀、胜利、飞刀、玫瑰、白金龙、洞天等商标。在繁荣一时的制烟行业中,也出了一些女工黄云秀、汤李奇等手艺精湛的匠人,较有名气“丽华卷菸厂”,男、女工人30多个,为了竞争提高工人福利,有的发工作服,雨伞、雨鞋、半个月算一次工资,春节过后开工请酒,有困难户还补钱,鼓励加班。扬名闽东各县,生产香烟供不应求。每人每天生产3000支,每包香烟10支装,后改20支包,每一条香烟包装好,按件计酬,每天工资1元2角。当时办香烟厂大小就有十几家,他们竞争工人加班,提高待遇。如郑有祥、郑奶石、黄胜尧、章鉴泰、章鉴易、汤嫩贵等人。霍童商人为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制作香烟商标有:“胜利”、“大刀”、“丽君”等。
  霍童街市在民国时期还是霍童溪上游一些县份商品重要的中转地,因此一些外地的大商号也在这里设店、仓库等。如屏南的协记楼商号,就在霍童设有中转仓栈。他们从外地将货物用船运至霍童,然后再陆续地用人工肩挑回屏南。
  到民国后期,由于货币失去信用,而市里上银元等通货极为缺乏,一些有信用有实力的商家,就有潘欢记、禧成招、裕昌隆、源顺、自行印发票券,代作货币用于流通,霍童商家及消费者就称之为“票券”。不同的商家为了区别各自的“票券”,符号不一,颜色也不同。有粉红色、绿色、黄色等等,面值均在一元到十元之间。这种票券可以商号之间相互使用,也可以在个人消费者与商店之间使用。
  霍童经济最盛时,大约在三十年代。在此之前,清同光年间,霍童有艚船五十余条,溪里仔船40多条。鸿成大商号在宁波、乍浦等地因生意需要,在嘉庆二年为福建同乡在浙江筹建三山会馆。洪成商十五岁的黄道珍,开提第一笔捐资一仟两银。回馆向堂伯黄瑞园汇报,黄瑞园欣然首肯,处事明决之举,看出道珍才识过人。旋后,便委之家政廉掌商务,经营日隆。在宁波、乍浦,盛凤鸣、潘圯凤、许淳等先生为洪成商的瑞园、首溪兄弟分别在嘉庆五年、十二年祝寿序中赞扬在吴越的鸿成生意兴隆,为人师表。魏敬中在道光二十一年,为黄道珍六十寿序彰;“为鸿商往来吴越间,年老倦遊,晚遂归计,君弃举业而代其劳,援例贡成均昆季三人”。值得一提的是福州的“宁德会馆”。这个会馆的倡议者是霍童的缪蘭成和郑实圃,他们组合了八个殷商,成立了理事会,其中霍童商人有缪蘭成、郑实圃、陈中和、宋大成,周墩的有肖万藻、肖万仞、周声著、魏衡卿等。于同治年建于福州铺前顶。后来由于周宁从宁德分出,这个会馆也被称为“宁周会馆”(其址在今福州八中校园内,原大部分建筑于保存到近年。)。在1923年到1938年间,这个会馆人来人往十分兴盛。十五年的时间,积累了一部分资金。在霍童人,原江西东乡知县郑宗霖的提议下,买了一条轮船,专门走福州到三都澳这条线路,获利颇丰。后来,又用此利润,在宁德会馆中的文昌阁边,盖了一幢三层的洋楼,供驻福州的管理人员使用。郑宗霖时在福州,当任省议会议员,他和管理人员黄如坦等一同居住在这幢洋楼里。宁德会馆在这个时期,成为宁德人氏在福州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不仅为宁德和周宁的商业贸易发展,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也为有志青年受良好教育,接受进步影响提供了条件。如当年的颜阿兰、黄尚灼等人,经常在此活动。

附注

①“牛眼睛”、“米筛目”都是指糖液汽泡大小的形状。 ②“篾笍”,一种竹篾编制成的席子,长丈余,宽数尺,可用于晒谷等用。 作者简介: 1965年参军,1971年转业县邮电局工作,2009年退休。现住蕉城。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民国宁德》

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的福建省宁德市。本书共分八章,即:行政区划与机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风俗民情、民国人物、古建筑及街市、社会见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