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川形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323
颗粒名称: 四、山川形胜
分类号: K928.3
页数: 3
页码: 327-329
摘要: 鳌阳镇山青水秀,主要景观有廊桥、三峰公园、烈士陵园、梦龙公园、城隍庙、西山顶、六六溪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环抱于城区的主要有北山、飞凤山、半月山、笔架山等,古名真武山,与镇区南面的飞凤山对峙,民国时期在其山顶建有炮台一座。飞凤山位于镇区南。古时蟾溪流经山下,山上建有寿宁气象站。笔架山前又突现一山,《寿宁县志·形胜》,柳上芝《翠屏爽气》,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寿宁县志·建置志》载。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始筑城墙”崇祯十一年知县区怀素捐修城墙,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洪水冲毁城墙。
关键词: 宁德市 生态资源 鳌阳镇

内容

鳌阳镇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境内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主要景观有廊桥、三峰公园、烈士陵园、梦龙公园、城隍庙、西山顶、六六溪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环抱于城区的主要有北山、飞凤山、半月山、笔架山等,穿境而过的有蟾溪等河流。
  北山顶,古名真武山,在镇区北面,海拔864米,酷似人形,又居北方,故名真武山。因风光秀丽,又名凤山,与镇区南面的飞凤山对峙,人称“双凤朝阳”。民国时期在其山顶建有炮台一座,今已废。1976年,改建县电视差转台。
  飞凤山位于镇区南,以形如飞凤而得名。海拔850米,山上遍植松竹,因长势异常茂盛,风景优美。明代周序题咏称“半空云映横秋色,万壑松声撼翠涛”;知县尹志伊题咏称“峰山迭处花摇锦,客两来时黍挂蓬”。
  半月山,在镇区西隅,海拔800米,形如半月。古时蟾溪流经山下,山形倒影,绰绰如画,美称“半月沉江”,曾有诗句“崇峦耸似太阴星,半尚沈江半露形。此到蟾宫无甚路,好移丹桂随槐庭”。为寿宁八景之一。
  已故原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叶秀蕃葬于此山上。
  笔架山,在镇区之东,与西山对峙。海拔800多米,山上建有寿宁气象站。《福宁府志》载:“明嘉靖四年(1525年)四月二十三日,南海浮来五山与此山对峙,峰峦突兀,有草木人马,盖海市也。自午逾申乃没。”康熙版《寿宁县志》载:“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闰二月二十八日,笔架山前又突现一山,自已至未,形体变动不一,观者围之。”此二次海市蜃楼时间持续之久,均属罕见。
  翠屏山,《寿宁县志·形胜》:翠屏爽气,即翠屏山,在县南二里。状类屏而朝气可挹。古称“翠屏爽气”,乃鳌城八景之一。柳上芝《翠屏爽气》:“南山挺秀出郊圻,罨画屏开障月溪。岚气袭人常润泽,风声度壑自清凄。晴熏翠压花枝重,雨浥青含草树迷。几度登楼闲眺望,赤霄咫尺白云低。” 在鳌阳镇范围海拔较高的山峰还有大岗坂海拔1004米,马兰顶海拔1385米,大岗头海拔1092米,棋盆岗顶海拔1200米,箬坑顶海拔1185米,大冈龙海拔1108米等六个山头。
  东门,又称日升门,位于升平桥北岸,它是寿宁旧城墙遗留的唯一见证。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寿宁县志·建置志》载,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始筑城墙,周长770丈、高1.6丈、厚1丈。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城墙屡坏屡修。嘉靖五年(1526年),知县钱亮改用石结构。嘉靖十八年城内叶氏家失火,烧毁东门城楼。嘉靖四十一年被倭寇攻陷。隆庆五年(1571年)遭水冲毁,崇祯七年(1634年)知县冯梦龙修东坝,蓄水川济县城。崇祯十一年知县区怀素捐修城墙,并取名东门为日升门。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洪水冲毁城墙。现东门为康熙六年(1677年)重修。石构,朝向东南。门高2.68米(由地面砌条石到1.9米处起券),宽2.1米,深1.7米。门内进深3.05米,两边用条石砌至2.9米处横架梁木。门额上镶石匾一通,楷书“日升门”,款识“清康熙六年六月吉旦”。
  星球岩,位于镇区西蟾溪上游,高三丈,周数十丈,以形如星球而得名。岩上石之东面,有石刻“甘泉子曰:吾随处体认天理,夫可与吾共此者,其古源李子乎。此心学六字诀也。千圣千贤之会尽此矣!苟能终身致力,上达天德无难矣!是在李子。”系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撰文并丹书。石刻面积20平方米,全文180多字,草书阴文。明时,岩上构一小亭,匾书“一览亭”。亭内有对联一副:“占山占水些些地,宜月宜风小小亭”。明末文学家曹学佺所题,今亭已废。另有明嘉靖二十五年县令张鹤年和清道光五年(1825年)县令孙大塽的题跋,鳌阳叶庄七手刻。字体苍劲,势若龙蛇,堪称一绝。相传旧时,能沾其字,知其意者,此岩即会掉出钥匙一把,这把钥匙能够开启后门,则岩中财宝均属持钥者。又传,此岩后山有一块大岩,每到晚上就会自然滚到星球岩上合在一起,故又有“夫妻岩”之称。1986年寿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峰古刹,位于镇西南约一公里。三峰古刹约建于后梁开平三年至后唐清泰二年间(909~935)。宋淳化元年(990年),北宋少宗伯陈洪轸舍宅扩建。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修,景泰年间(1450—1456)扩建法堂、两廊与钟鼓楼。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又扩建疏林小径亭,重架门楼。初名“东华禅寺”,后奉敕改为“三峰大梵宾林禅寺”,明代更名“宝林寺”,寺田达320亩,是寿宁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也是寿宁最大禅林,素称“八景之冠”。寺周有陈洪轸等名人古墓葬。此外,该寺还留有很多古碑,以及历代名人寄怀咏景的诗句。整个寺院建筑布局精巧。主建筑有大雄宝殿、大王殿、万寿宫、法堂,念佛堂、钟楼、鼓楼、藏经楼、方丈室等大小殿堂楼阁13座。现保存明嘉靖二十九年铸造的高1米、宽60公分的纯铜观音座像,是寺中魂宝。还有1983年出土的宋代青石香炉,它高6公分,长6公分,宽4公分,造型美观,刻工精细,是历时千年珍贵文物。同时还保留着宋代壁画“五爪黄龙”和“双龙抢珠”。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寺亲笔题书“万德庄严”墨宝。
  烈士陵园,位于鳌阳镇鳌城八景之一的螃蟹山上,顺山坡而上有迎宾亭、思源亭、革命烈士碑、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四角形,平台高0.8米,边长25米,碑高16.8米,全部以花岗岩砌成,四边竖排阳刻楷书“革命烈士纪念碑”七字。碑座正面有中共寿宁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镶的“永垂不朽”石匾,东面有中共福安地委、专员公署、军分区题词“赤胆忠心为祖国,革命精神启后人”匾,南北分别有叶飞、范武人题词。陵园四周花繁草茂,树木参天,小径通幽,鸟语花香,是鳌城市民晨练、习武、健身、休闲的活动之地。1986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区大街上原有古代的“状元坊”“贞节坊”等石碑楼,甚为壮观,可惜在“文革”期间均已销毁。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