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鳌峰毓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321
颗粒名称: 二、鳌峰毓秀
分类号: K928.5
页数: 3
页码: 324-326
摘要: 最早跟这块小盆地发生人文关系的是陈姓族人,福建陈氏迁自河南固始。始祖随闽王王审知入闽。辞职迁居现寿宁县茗溪村,这便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开发杨梅村即鳌阳镇之人了,读书致仕思想根深蒂固,陈家就培养出了寿宁境内第一位进士——陈洪轸,吴、叶、柳、范等姓氏相继迁入。是寿宁境内第一位进士,陈洪轸高中进士后初知洪州事。淳化元年(990年)辞官归梓,陈洪轸为官期间每以朝政、江山、百姓为重”明嘉靖癸巳年(1533年)生于寿宁城关现敖东社区小东门,其子柳春芳曾任四川高县和江西德安县知县。
关键词: 宁德市 历史文化 鳌阳镇

内容

“东南有山曰洞宫,绵延起伏衍鹫峰。屏八闽兮望东海,出岫表兮冠华东。雾朦胧兮云缥缈,山峻秀兮水淙淙。中有灵龙化紫气,盘旋聚瑞升鳌峰。”鹫峰山连绵起伏,钟灵毓秀。在鹫峰山深处有五列山脉盘旋聚会,形成一个小盆地,中央数座小山包舒展如荷,其中三座较高山峰如鹤立鸡群,突出侪群,这就是著名的三峰山。座落在三峰山脚下小盆地之中的鳌阳镇,秉承荷花般的三峰山之灵气,成为鹫峰山的钟灵之地,历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最早跟这块小盆地发生人文关系的是陈姓族人。福建陈氏迁自河南固始,始祖随闽王王审知入闽,传四代至陈汉唐,其人曾任泉州提刑按察司署,镇建州,934年为避战乱,辞职迁居现寿宁县茗溪村,数年后移居三峰。这便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开发杨梅村即鳌阳镇之人了。陈氏源自中原地区,数代为官,读书致仕思想根深蒂固,移居鳌阳的同时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耕读持家,历久不衰,仅仅过了31年,陈家就培养出了寿宁境内第一位进士——陈洪轸。此后,吴、叶、柳、范等姓氏相继迁入,也跟陈家一样,这些姓氏族人读书风气浓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在寿宁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有下列几位。
  陈洪轸(947-995),字汝谦,讳翼,号静安,乳名鳌添,寿宁县鳌阳镇茗溪村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进士,是寿宁境内第一位进士。寿宁《三峰陈氏宗谱》记载:陈洪轸高中进士后初知洪州事,累升至兵部侍郎,率师平复鄱阳熊万叛乱,以除寇有功,授通议大夫,旋升为宗伯礼部尚书,正一品。淳化元年(990年)辞官归梓,舍宅扩建三峰寺,并于寺后建一“宗伯家庙”,留作子孙纪念。陈洪轸为官期间每以朝政、江山、百姓为重,尽忠职守,忠烈于国政,广惠于庶民,被倚为栋梁,至今,民间尚有“陈洪轸做官为全福建人”的传说。
  柳元(1533-1610),字仁甫,号印泉,明嘉靖癸巳年(1533年)生于寿宁城关现敖东社区小东门,万历甲寅(1584年)岁贡。明末,获朝廷恩准的“理学名儒”,其子柳春芳曾任四川高县和江西德安县知县,其孙柳汝霖曾任江西九江府通判,三代入仕,传为佳话。柳元初任南平县训导,后升广东惠州府兴宁县教谕。他正身率士,廉洁自守,常以自己的薪俸周济好学者。著有《剑溪讲余》、《长溪讲余》、《理学指南》、《养蒙诗草》、《易经阐微》、《五经管见》、《山居文集》等。明亡、辞职归林。柳元在本县武曲西塘的坟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叶朝奏(1544-?),曾任江西信丰知县,“秉性耿介,禔身端洁”,为官为人一如他的一幅对联:人言高官可图,必须得此馈彼以邀名誉;我道前程有命,何用损下益上以病心田。叶朝奏归梓后,为寿宁“止开圹”、“寝迁城”、“修邑乘”等,做了许多好事。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子犹,别号墨憨子,苏州府吴县籍长州县人,由岁贡任丹徒训导。崇祯七年(1634年)升寿宁知县,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其主要作品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通称“三言”)和《古今谭概》、《双雄记》、《平妖记》等垂名青史。明崇祯七年至十一年(1634-1638)冯梦龙任寿宁知县,提倡“以勤补拙,以慈辅严,以廉代匮”,修县仓,立樵楼,筑城墙,复东坝。他捐俸修缮寿宁学宫,“立月课”,颁发所著《四书指月》并亲为诸生讲解,使“士欣欣渐有进取之志。”其在寿宁的著述有《寿宁待志》、剧本《万事足》、诗集《游闽吟草》(已佚)。他还修东坝,蓄水川济县城。今仍留存日升门、东坝、戴清亭等遗址。1985年寿宁人民为纪念冯梦龙的政绩,建亭一座取名的戴清亭,并树有一块由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题字“冯梦龙宦寿旧址”石碑。1990年又在南山风景区立5米高塑像一尊,并设梦龙碑林,以示缅怀。2009年,寿宁开拓东部新区时,更建设总用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梦龙公园,由广场、廊桥、人工湖等景观组成,不仅是为了纪念明末任寿宁知县的我国古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更是寿宁廊桥与红土地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叶秀蕃(1904—1935),乳名俊周,号鼎三,福建省寿宁县鳌阳镇文山里人,闽东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1926年,叶秀蕃在福安扆山中学学习时,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道理。1929年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师范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5月,受中共福州市委派遣,回寿宁开展秘密革命活动。1932年任“中共寿宁县特别支部”书记兼组织委员。1933年受组织委派前往福鼎开辟新区。1934年2月任“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4月兼任闽东特委机关报《闽东红旗报》主编、社长;9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任政治部主任。1935年因叛徒出卖,在突围中牺牲。
  范式人(1909--1986)原名范志明,字涤凡,号耀卿,无产阶级革命家,寿宁县鳌阳镇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军指导员、教导员、闽东苏维埃政府委员等职。三年游击战争中历任中共闽东特委委员、常委、宣传部长、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部主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闽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闽东特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军事部长、组织部长;1939年当选中共“七大”代表,任福建代表团团长。1945年起先后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副政委等。1952年起分别任粮食部、邮电部副部长、党组书记。1956年当选中共“八大”代表。1961年8月任福建省委第二书记、省政协主席、省军区政委。1982年当选中共“十二”大候补代表,并当选中顾委委员。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