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流溯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320
颗粒名称: 一、源流溯考
分类号: K928.5
页数: 3
页码: 322-324
摘要: 寿宁县鳌阳古镇座落在这座美丽的鹫峰山里、寿宁县中部,复因自城北镇武山俯视,鳌阳镇唐属长溪县“遂析福安、政和县地置寿宁县,选定杨梅村为寿宁县治,辖蟾溪、大同、敖东、梅溪、升平和北凤6个社区居委会及茗溪、横埕、安章三个村民委员会,寿宁县南阳、大熟和杨梅三村村民为争设县治。县治便设在杨梅村。后唐应顺元年(934年)陈汉唐由建安(今建阳)川石里龙兹口携眷迁居茗溪,童氏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迁入杨梅村居住。民国丙戌年(1946年)修的《叶氏宗谱》(后叶)载”由丹溪桥张坑迁于政和杨梅村腰。
关键词: 宁德市 历史文化 鳌阳镇

内容

寿宁县鳌阳古镇座落在这座美丽的鹫峰山里、寿宁县中部,东经119°30′,北纬27°27′,海拔752米,蟾溪顺地势自西北流向东南,穿镇而过,将镇区自然分割为东西二块。
  鳌阳镇是寿宁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也是寿宁第一大镇。古代盛产杨梅,故名杨梅村,复因自城北镇武山俯视,形如鳌鱼,又称“鳌阳”,久而久之,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杨梅树被毁殆尽,“杨梅村”三字逐渐淡出历史,“鳌阳”之名沿用至今。
  鳌阳镇唐属长溪县。五代属宁德县关隶镇。宋政和五年(1115年)关隶镇升政和县,鳌阳镇属政和县。明景泰六年(1455年)为就近控制官台山,维持治安,以及防止大宝坑银矿被盗采,遂析福安、政和县地置寿宁县,选定杨梅村为寿宁县治,隶属建宁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隶属福宁府,不久改属闽海道。鳌阳镇即为历代县衙、县政府驻地。辖蟾溪、大同、敖东、梅溪、升平和北凤6个社区居委会及茗溪、横埕、安章三个村民委员会。现经茗溪新城区建设和东部新区开发后,城区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全镇居民9000多户,33156人。
  相传,设县之初,寿宁县南阳、大熟和杨梅三村村民为争设县治,互不相让,县官委决不下,三村村民相约各取泉水进行等量称重,重者为风水厚重之地,县治便设在那里。杨梅村村民用盐水代替泉水,结果是杨梅村泉水最重,县治便设在杨梅村。
  鳌阳镇内人口汉族为主,另有畲、回、满等少数民族。主要姓氏为叶、柳、范、蔡、卢、陈、陆、周、缪、童、富、龚、刘、张、吴、郑、严、魏、钟等。据史料载,最早迁入鳌阳境内的是陈氏,其他各姓氏随后陆续入迁。后唐应顺元年(934年)陈汉唐由建安(今建阳)川石里龙兹口携眷迁居茗溪,陈汉唐之子洪轸徙居鳌峰,即今三峰寺所在地。陈洪轸及其子陈明因舍宅为寺后回居茗溪。寿宁的陈氏子孙均以陈洪轸为第一世。
  童氏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迁入杨梅村居住。
  鳌阳叶氏,始祖迁居本镇时间不一,而都在半月山下建有宗祠,半月山下是鳌阳叶姓的肇基地。依迁入时间先后,分“后叶”和“前叶”,两者迁入时间相距约150年,不过他们都属规溪叶氏后裔。民国丙戌年(1946年)修的《叶氏宗谱》(后叶)载:叶姓六十二世叶寿九于宋末元初(约1278-1279),由丹溪桥张坑迁于政和杨梅村腰,即寿宁建县后的城南关外林仔。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于半月山下立祠。清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叶有挺《读宗谱序》载,叶氏(前叶)居半月山前,始祖为叶文廷,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携子敷十一自云和规溪迁杨梅村。
  范姓:二世祖范肖七于宋端宗二年(1278年)迁茗溪,六世祖范福昌,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迁居寿邑南门,后分居于镇内茗溪,鳌东村尾、蟾溪之西门、高厝下等。
  吴姓于宋绍圣元年(1094年)从浙江景宁县上标吴家洞迁入本县杨梅村肇基。寿宁底洋谱载:吴材十于明永乐十二年(1393年)迁杨梅村即今县治肇基。景泰六年(1455年)建县,捐厝基为县堂,移居杨梅村头即冷水庵边。吴材十于洪武十四年(1354年)或明永乐十二年(1393年)定居杨梅村。
  柳姓于明洪武十八年(1386年)由浙江迁入杨梅桥。开基始祖柳平六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从浙江景宁县三都英川村(也作应村或英村),游学到福建省政和县北里杨梅村大使洋(即小东门)居住。平六柳发宗为鳌阳柳氏一世祖。康熙年间(1662-1722),柳氏裔孙柳钊等建祠堂于小东门和城外梧洋,前者称小东门祠(简称底柳祠,即鳌阳镇企业站)。后者称梧洋祠(简称外柳祠,即原酒厂内,2003年商贸城开发后,在其后建有柳氏商业楼)。由于有两座祠堂,一在城内,一在城外,故后人有底柳外柳之分。
  鳌阳镇是寿宁县的交通枢纽,自古便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誉。向东沿二级公路至南阳的洋边,再往南经双湖二级公路达福安、宁德、福州、广州、上海等地;经双湖二级公路往东达浙江省泰顺县;西南有寿(宁)澄(源)线至政和、邵武、建阳、南平等市县;另经凤阳抵周宁县;西有寿(宁)庆(元)线达浙江庆元县;北经寿(宁)枫(洋)线达浙江景宁县。
  鳌阳镇属亚热带山地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9.7度,无霜期约204天—226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933毫米。境内土壤以黄红壤为主,植被以芒萁为主,林木以松木林和杂木林为最,辅之以杉、竹、茶、果等。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