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丽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306
颗粒名称: 二、美丽传说
分类号: I057
页数: 2
页码: 286-287
摘要: 李墩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迹遗址传说甚多。特别是宁德霍童至周墩周边一带许多古迹和传说都和唐岳王—李璟有千丝万缕关系。如今住在周宁县境的李墩、仕本、王宿地、坂头、梅洋(田洋)、池原等村的李姓家族,称岳王)天祐二年受封颖王,南逃入闽。传信至霍林(今霍童村)福城节度使黄悦(由隐居在霍林的隋谏议大夫黄鞠的后人)。黄悦遣家人至岭头迎接时,岳王肚饥进食噎住,王迎入黄大夫家中”又夜行至咸源(今周宁咸村)受到朱文立挽留款待(相传,岳王这支人马,村人正大好睡,)次日入山,岳王认为人马太多”分给兵卒后他将佘银两埋藏起来”凤落深山没鹊威,岳王散尽人众。
关键词: 宁德市 李墩村 民间故事

内容

李墩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迹遗址传说甚多。特别是宁德霍童至周墩周边一带许多古迹和传说都和唐岳王—李璟有千丝万缕关系。
  如今住在周宁县境的李墩、仕本、王宿地、坂头、梅洋(田洋)、池原等村的李姓家族,都认其始祖为唐岳王。据李墩、仕本《李氏宗谱》记载:李褆(唐昭宗十六子颖王,哀帝之弟。后梁907年太祖朱温篡位,颖王为了避难,又改名璟,称岳王)天祐二年受封颖王,越三年朱温谋篡,兵荒马乱,唐皇室亲族四散逃命。由二亲臣携一支人马拥着十三岁的唐岳王,南逃入闽。经连江、罗源往宁德。在宁德境内经埔村(今七都村)、务本(今九都村),传信至霍林(今霍童村)福城节度使黄悦(由隐居在霍林的隋谏议大夫黄鞠的后人)。黄悦遣家人至岭头迎接时,岳王肚饥进食噎住,因号此岭为“噎岭”,今音讹为“邑岭”。王迎入黄大夫家中,留宿三日,又夜行至咸源(今周宁咸村)受到朱文立挽留款待(相传,岳王这支人马,深夜到一个村庄,三更半夜,村人正大好睡,鼾声如雷。唐岳王听了,不禁脱口说:这是“鼾村!“此后,这里就取名叫“咸村”)次日入山。笫二天早晨上路,眼前是座又高又陡的山岭,就称为“早岭”,现又叫“枣岭”。此山界山高路险,人马难行,军士前进很难。岳王认为人马太多,太招摇,行迹大,岳王就将银五千余两分给士兵,让他们回家谋生。后来这里就叫“兵散岭”。他又令将士将携带的刀枪,集中起来就地埋了,以后这里就有了“刀枪墓”,分给兵卒后他将佘银两埋藏起来,还在水壑边竖了一块石碑,刻上:银存三屈下,吃水对门山。后来这里就叫“金井岭”。爬上岭头,唐岳王全身流汗,前后看看,感到十分荒凉。忖了忖,伤心透了,轻声呤道:龙入浅水乏鱼力,凤落深山没鹊威!当晚,这支逃亡的王室人马,露宿松林之中,后来称那里为“王宿地”(今王宿)。岳王散尽人众,时知乱军追王紧,自易名璟。由亲臣陈梅枢领他至六峰,又遇旧臣陈七。陈梅枢使其弟陪王在北山下牧羊掩蔽。过半年时,天下仍纷乱,亲臣又指教东洋刘、周二将,谋求岳王藏身之所。岳王遂至东洋见刘、周二将。周光力劝刘光念君臣之义,故国之恩,刘光遂将女配王为妻(即刘妃)。岳王在银屏峰下(后人称为“马岭”)以马代耕一年,乱军又寻讨。刘将岳王埋名隐姓,称一郎携妃刘氏至长溪潘公家居住。时王年方十九,居三年生一男名昌,又三年(915年,后梁末帝乾化三年)重回六峰桃源境水北之墩,龙坛头定居。再育次子晃。昌生二子,长子德四居李墩,次子聪五迁居坂头;晃开基仕本,育三男,曰应六、愈七、态九。态九迁居寿宁修竹。以上就是遁居宁德周宁的唐岳王,在亡国前夕,为保全李氏唐室血脉,冲越重围,入闽来到李墩这一方土地上,生息繁衍,至今瓜绵椒衍,支派繁衍宁德(蕉城)、福安、霞浦、福鼎、政和、建瓯、建阳、武夷山等地。李墩至今有岳王墓(地点在李墩后门山生态林边‘漈岭头’,刘妃葬大墓林)。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