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渊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97
颗粒名称: 一、历史渊源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76-277
摘要: 楼坪村(又名“善积乡”)系周宁县李墩镇最为边远的行政村,位于周宁县西部,在风景峻奇、秀丽的“石门山”(主峰海拔1449米)下,村庄四面环山,北倚巍峨的石门山,东为牛岭仙岗与芹溪中村相邻,西部有洞宫山与洞宫村为界,南楼坪自古以来就是与屏南、政和、周宁“三县”之间的重要官道。楼坪肇基始祖是137世祖,约于元代至元元年(1264年)由屏邑浙洋岔(今屏南甘棠)迁居于芹溪数世再迁楼坪洋中。楼坪村地处偏远,自古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有句顺口溜可以形容“宁在楼坪站一站,不去外地吃鸡蛋”。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楼坪村目前可供开发的资源有林木、毛竹、石材等,其中石板材色泽精美、储量丰富,同时食用菌、反季节蔬菜、板栗种植也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 宁德市 楼坪村 历史文化

内容

楼坪村(又名“善积乡”)系周宁县李墩镇最为边远的行政村,位于周宁县西部,在风景峻奇、秀丽的“石门山”(主峰海拔1449米)下,村庄四面环山,北倚巍峨的石门山,东为牛岭仙岗与芹溪中村相邻,西部有洞宫山与洞宫村为界,南以南坑岗与北洋村比邻。 楼坪自古以来就是与屏南、政和、周宁“三县”之间的重要官道。如今在建的宁武高速公路楼坪特大桥、福建第一长洞宫山隧道穿境而过,使这个古老的山村更焕发新的活力。村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县城40公里。面积1.9平方公里,形似一个平放的羽毛球拍,辖区内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平均海拔860米,现全村有260多户,1660多人,辖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张姓 122世祖,讳谨,字子信,号自勉,行八,后人称张八公,妻子姓柯。张八系入闽始祖张岩的长子,唐武宗甲子年(844年)八月初六日丑时生,长大后文武兼备,谋略过人。当时世乱,张八弃文就武。公元878年福建节度招讨使,乾符六年(879年),黄巢余部数万入闽,张八率部迎战于政和感化里铁山,九战弗克,奇兵绝粮,士卒乏食疲困,恶战之中无援兵而为国殉职。当地立庙以祀,奉敕建忠烈祠,北宋崇宁间(约1102年)赐额“英节”,大观初(1107年)追谥“诏烈侯”,南宋时加谥“惠应王”,宋理宗加封“英济广惠灵佑显德圣王”。1996年族人捐资于政和熊山之麓(政和一中后山),重建“英济祠”,以示纪念。铁山墓于2006年重新修茸,该陵墓为政和县文物保护单位。 楼坪肇基始祖是137世祖,约于元代至元元年(1264年)由屏邑浙洋岔(今屏南甘棠)迁居于芹溪数世再迁楼坪洋中。楼坪村属盆地八架金盘形,门前岗将盆地分为洋中与后洋两个小盆地。据说有一年祖上家中有一母鸡不见,而后家人劳作时,在后洋原始森林古树下发现母鸡带了一群小鸡,后来就迁徙至现楼坪村,在里生息、繁衍。 楼坪又名“善积乡”,是144世祖张赐锦,清雍正年间任建宁府游击(武职官),知县曾以“积善守法”四字旌而得名。 楼坪村地处偏远,自古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有句顺口溜可以形容“宁在楼坪站一站,不去外地吃鸡蛋”。这里四面环山,植被保护完好,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山势巍峨,水清瀑美,主要景点有:“石门洞天、鲤鱼朝天、龙井连心、石笋争奇、纱帽岩、旗山顶、长老岩、鹰嘴岩”等八景,其中以村后的“石门山”最为引人入胜,素有周宁的“小武夷”之称。 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楼坪村目前可供开发的资源有林木、毛竹、石材等,其中石板材色泽精美、储量丰富,同时食用菌、反季节蔬菜、板栗种植也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特色。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