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方名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92
颗粒名称: 三、一方名人
分类号: K820.57
页数: 3
页码: 270-272
摘要: 周宁炼银第一人——张彭八张彭八,名鉴,字廷光,号明山,生于明朝成化年间(约1487年),世居福建省福宁州宁德县十七都二图七甲上洋乡。彭八生平事迹甚多,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功德感人,钦赐“恩光”金匾,高悬在上洋张氏宗祠中。张大金张大金(1906—1990),名新肪,号镜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二十九日诞生于上洋世代务农的家庭。张大金先生退休后,仍然发挥余热,积极参加社会各种有益的活动,热心桑梓公益事业。他带头创办了上洋老人协会,为桑梓老龄事业作出贡献;他工诗文擅书法,他经常为《初晴诗讯》、《山风》等刊物撰稿,以传统诗词形式赞美时代风采和祖国风光。对振兴周宁文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 宁德市 历史人物 上洋村

内容

周宁炼银第一人——张彭八 张彭八,名鉴,字廷光,号明山,生于明朝成化年间(约1487年),世居福建省福宁州宁德县十七都二图七甲上洋乡。 彭八少年时天资聪敏,才智过人。其兄魏六,为乡中富豪,开有银矿,兄弟两人共同经营。据传,彭八青年时代,一日同夫人郑氏从宁德回乡,至吴厝坞偶见西方天门启开,两人下轿叩祈曰:“生平幸遇天门开,祈祷寿喜福禄来。倘若他年能遂愿,酬恩重此建亭台。”后来,彭八发迹了,果然在吴厝坞下轿处建一亭,取名“酬思亭”俗称“下轿亭”(现还在上洋至吴厝路边)。 相传,当时国库空虚,东南部有倭寇侵扰,北方有鞑靼攻袭。嘉靖廿九年(1550年)浙江新科状元唐汝揖奉旨到宁德县十七都二图七甲上洋村,向彭八借银两,彭八认为唐汝楫才高学富,就把所有银两全部捐献。彭八的行为感动了唐汝楫,就拜张彭八为谊父。唐汝楫回京后,奏准批文,东南西北横直十里界内,给付福建省福宁州宁德县十七都二图七甲上洋乡,恩赐耆宾张彭八任意围城造府掌管,存积军粮,开坑凿矿,煽炼金银,若有贪官到此兢煽者,禀明即押惩办,如有刁棍妄生诡谋,混入界内,偷凿银砂,私炉觅煽等事,擒拿送案治罪。这是嘉靖三十年四月的事情。据称,浙江新科状元唐汝楫奏给批文原件至今尚存。《周宁县志》亦有记载:嘉靖三十年上洋耆民张彭八准在浦源官司村设炉冶炼,并由宁德县派兵监护。隆庆五年(1571年)停炼。1551年唐汝楫奉旨再次来上洋村,与彭八一起登上仙风山,汝楫触景生情,即兴写下七律一首,题辛亥年孟夏游仙风山(白云山)有感。
   双潭濯足有真仙,两寺祥光灿九天。
   二岭蜿蜒呈峻秀,一轮喷薄奉诚虔。
   薰风缥缈祥心沁,甘露晶莹俗虑蠲。
   辗转烂柯无觅处,清泉不息自潺湲。 彭八深受皇帝恩赐与其兄魏六同心协力,炼出不少银子,为国作出不朽功勋。相传,在煽炼银子时,务必彭八亲自在场督阵,若是离开炉厂,银子就炼不出,即使炼出也不翼而飞。有一次他因事回故里,银子便跟随于后,行至茶阁底的溪旁,彭八偶然听到背后有响动之声,回首一望,只见一堆银子掉入溪中,此后其溪被人命名为“八宝掉坝”。彭八的奇行异举,震惊东洋,成为声威赫赫的财王爷了。 皇帝因国库空虚,多次向彭八借银,他都无私奉献,为国家作出无私的贡献,而自己家园未及兴建。因此嘉靖三十三年,皇上钦赐耆宾冠带并授“恩光”金匾,以表功绩,此后又多次受皇上嘉勉,深沐皇恩。 相传,彭八在煽炼银子时,曾经在围城底藏有两缸银子,并在路畔的岩壁上刻着:“银藏围城底,弗是在山冈;孰会猜得中,拾银两大缸。”古往今来,这两缸银子藏在何方?无人猜得中。因受风雨的剥蚀,而今那岩壁上的文字已经不易辩认。据说,现时的官司村和围城底村,原是彭八炼银后而得名呢!
  彭八生平事迹甚多,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功德感人,钦赐“恩光”金匾,高悬在上洋张氏宗祠中。
  张大金 张大金(1906—1990),名新肪,号镜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二十九日诞生于上洋世代务农的家庭。自幼聪颖勤学,早年就读于宁德县第三高等小学(即初晴小学),以品学兼优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升学福建省立第三中学即霞浦旧制中学,它是闽东地区的最高学府。毕业后为了家乡教育事业,应恩师郑丹诚之聘回初晴小学(周宁实小前身)任教,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教学生涯。民国三十一年八月,调任蒲溪小学(现李墩)校长;民国三十二年三月,调任周墩特种区署教育科员;民国三十三年八月,调任狮城第二中心小学校长(今浦源小学);民国三十八年三月,调任周宁县教育科长;同年六月二十八日,参加周宁县集体和平起义。 建国后,张大金继续献身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历任浦源、萌源、上洋小学教员、校长,于1965年光荣退休。是我县解放后第一位享受退休待遇的老教师。张大金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四十年来,始终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任劳任怨,诲人不倦,爱岗敬业,诲人不倦,把将毕生精力都奉献我县教育事业,辛勤地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可谓誉遍学界,桃李满“东洋”。 张大金先生退休后,仍然发挥余热,积极参加社会各种有益的活动,热心桑梓公益事业。他带头创办了上洋老人协会,为桑梓老龄事业作出贡献;他工诗文擅书法,他经常为《初晴诗讯》、《山风》等刊物撰稿,以传统诗词形式赞美时代风采和祖国风光。对振兴周宁文化作出贡献。他曾当选为周宁县第一届人民代表。是县文学创作协会会员,初晴诗社理事,中华诗社学会会员,县第一届老人联合会理事,上洋老人协会副会长、名誉会长。1988年荣获“老有所为精英奖”的荣誉称号。张大金先生于1990年7月29日逝世,享年85岁。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