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人才辈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88
颗粒名称: 八、人才辈出
分类号: K820.57
页数: 2
页码: 265-266
摘要: 福建省宁德市赤岩村历史人物介绍。
关键词: 宁德市 赤岩村 人物介绍

内容

谢凤冈 谢凤冈(1898-1944)号梧亭,少聪慧,及长,好文学,长诗词,毕业于燕京大学。1922年投笔从戎,在冯玉祥手下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秘书,随冯玉祥进京驱逐废帝溥仪。1925年参加西北边防军督办文官考试名列第三,派任良乡县长,嗣又为张家口铁道局长。后在北平市政府秘书任内,因不满军阀混战,吏治腐败,愤然弃职回家。从给七步陈襄候诗“鸣髇风急近霜天,幅裂河山一怆然,鱼肉黔黎苟税敛,乾坤血泪起烽烟。”可见其当时心迹。芦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他在家乡发起成立抗日后援会,任会长,宣传战日,表现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他在与政和县交界的路亭写下“来来救国,不分男女老幼,去去守土,无论南北东西”的著名抗日标语对联。至今犹存留亭梁间。在家期间,曾一度应邀出任政和仙溪中学校长。学生陈龙基病故,他为之撰輓联:“敌寇方凶,正待青年挥铁血,国家多难,何期黄土盖文章。”其爱国之心跃然纸上。他受父兄影响,也悉心钻研医道,医术精通,救人活人无数,从不收诊金,乡人咸德之。风冈英年早逝。著有《擎人室》诗集二卷遗世。
  谢凤吟 山村诗人谢凤吟(1903-1978),字兆华,出身书香门第,父龙光曾署沙县教谕,兄弟七人,凤吟居末,少随在寿宁县鳌阳小学当校长的长兄凤岐,在该校就读,品学兼优。毕业后,未再深造,自学诗文,抗日战争后期当过两年赤岩小学校长,后习医,为群众治病祛疾,颇有口碑,著有《乐天室诗草》二卷四百多首诗。现存上卷诗237首,是解放前周宁现存私人四诗集之一。其六兄凤冈曾为之作序:“兆华少通经籍,不慕荣利,自号乐天主人,所著诗歌长短数百篇,率皆讽世之作,余喜其乐天知命之近乎道者……。”《乐天室诗草》字体工整流畅,颇具书法功底。其诗乐山乐水,忧国忧民,抗日爱国情怀是其主题。如:《钓鱼》“闲步到长堤,携竿独下钓。鱼儿窥不来,潭影空相照。岸上群花开,迎风相媚笑。静坐对无言,此中见微妙。”《衡门》“陋巷几人怀自乐,新亭有客泣孤囚。中原逐鹿无穷日,鼓角声中倍感秋。”“血泪染红枫树叶,霜风吹白野人头。河山也解英雄恨,草木难消烽火愁。”《九一八后感东北》“山海关前夕照横,飞机轧轧炮轰轰。可怜烈士安馨辈,空得如山万古名。”“六十万军视一毛,弃城失职憾汤曹。杀奴莫道无精粹,显我神威有大刀。”
   谢凤岐 谢凤岐又名芝山(1882-1951),清庠生,1913年毕业于福建法政学校。1914年任寿宁县第一高等小学(鳌阳小学)校长,是当时寿宁县教育董事会理事。后来成为我党革命领导人的范式人、叶秀蕃等均是他的学生。他同情革命。他的这些学生在回忆录中曾多处提到谢凤岐校长,表示对他的深切怀念。1942年辞旧回家,积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献策奔走,1942年发起基建赤岩小学校舍,任董事长,捐谷400担,承担建校的大部份资金。校舍建成后自动到学校当义务教员,他在当时教育界是一位颇有影响,颇受尊敬的人物。
  谢笑山 谢笑山先生,原名谢春荣,清例贡生,道光六年(1826年)生,民国9年卒,享年95岁。先生幼承庭训,以孝友传家,尤其热心公益事业,善待乡邻,颇受村民爱戴。光绪十三年(1887年)福建省学政陈学棻赠匾曰:“品重南金”。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独资改建赤岩木拱廊桥为石拱廊桥(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寿宁县知事王之杰匾之曰“独挽狂澜”。他热心教育事业,1910年划出200石水田作为学田,为办学和资助子孙读书之用。1918年独资改建笑山初级小学校舍,是笑山小学的创始人。民国十三年(1925年),寿宁县将其事迹呈报中央国民政府,获大总统曹锟颁赐《褒文》及“义问宣昭”匾额一方。香港全球谢氏委员会也赠以“盛德流芳”匾。
  清华三兄弟 中学高级教师谢王干有三个儿子谢非、谢谦、谢锋,在三年内,依次考入清华大学。当时清华大学校报曾以“清华三兄弟”为题报道。而北京晚报则以“兄弟三清华”为题褒扬其迹。由福建省农业厅原副厅长谢华直书赠“一门三清华”匾额,现存赤岩笑山纪念堂。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