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民情风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86
颗粒名称: 六、民情风俗
分类号: K892.457
页数: 2
页码: 263-264
摘要: 赤岩村地处周宁、政和交界,是两种截然不同方言的汇合部。民间互相婚嫁,因而语言博杂,南腔北调,有谚曰:“麻岭过去泗洲桥,口语不同心也焦”说的就是赤岩。周宁话近似福安话,而政和话类似建瓯语言,两者毫无相通之处。附近还有一村落操汀州客家话。赤岩之丧事,礼俗繁琐,名目很多,尤其是妇女要当主角,要不停哭唱。旧时姑娘出嫁,从出嫁日前两天就开始啼哭“啼娘奶”经文。这经文也有二十多章节。出嫁前两天的上午,邻里乡亲来送茶点要啼经文;第二天亲戚来家、花轿进门、开盆担、晚宴等都得啼哭。
关键词: 宁德市 赤岩村 风俗习惯

内容

方言的迷宫 赤岩村地处周宁、政和交界,是两种截然不同方言的汇合部。民间互相婚嫁,因而语言博杂,南腔北调,有谚曰:“麻岭过去泗洲桥,口语不同心也焦”说的就是赤岩。周宁话近似福安话,而政和话类似建瓯语言,两者毫无相通之处。附近还有一村落操汀州客家话。赤岩村有许多妇女是从外省嫁进来的,计七省二十多县五六十人,她们的语言也五花八门,浙、赣、湘、川、滇、黔、粤方言应有尽有。所以,这里的村民说话怪有趣,各说各的,往往一家人话语不同。有甚者,一句话,前后是二种方言。外地人乍听,似懂非懂,哭笑不得。走进赤岩,就像走进方言的迷宫。
   哭啼的丧事 赤岩之丧事,礼俗繁琐,名目很多,尤其是妇女要当主角,要不停哭唱。一场丧事下来,大都声音嘶哑,疲惫不堪。从老人咽气到道场功德圆满,期间四五十个环节(咽气、取水、洗身、穿衣、小殓、绕棺、大殓、接娘舅、接亲友、烧冥钱、点香、出殡、回龙、接先生、吊灵、哭灵、劝灵、扎船、挨船、烧船等)都要啼哭报孝经文。地方流传的报孝经有五十多章节,近百首经文三千多字。平时,妇女闲暇聚首每传授练习这些经文,做到会背诵,免得临时哭不出词句,被围观的人们笑话。
   哭嫁与踏规矩 旧时姑娘出嫁,从出嫁日前两天就开始啼哭“啼娘奶”经文。这经文也有二十多章节。出嫁前两天的上午,邻里乡亲来送茶点要啼经文;第二天亲戚来家、花轿进门、开盆担、晚宴等都得啼哭。次日上午还有“分家计”的仪式。供桌上摆放烛台、饭、肉、鸡、面、锁匙等;每样物品都有啼哭经文。每当出嫁姑娘啼哭时,相关女性也要伴哭。经文内容主要是怀念、惜别、托嘱、祝福为内容;对媒人和男方迎亲的人则多方贬低。比如骂媒人经:“俺家女儿不是脚跛、手残、眼睛瞎、拣来拣去拣个破东家,前门青蛙呱呱叫,后门鸟雀叫喳喳。”姑娘出家门,还有踏规矩的习俗。即在家门口摆放一米筛,米筛当中倒放一个斗,米筛圆形叫规,斗方形叫矩。姑娘双脚踏上“规矩”,由娘舅抱至路口上轿,从此,姑娘要遵从男方规矩,相夫课子,孝敬公婆。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