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青水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74
颗粒名称: 一、山青水秀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洋中村群山环抱。其东边是海拔787米的现岩山,西南面分别有海拔664米、907米的里兰山和大顶,西面是海拔1013米的铁石顶,西北面分别矗立海拔1174米、831米和1307米的牛顶、黄泥冈和天山顶,北面横亘海拔1082米和804米的旗顶冈和五公楼,东北面为海拔928米的大坮顶,仅东南一处为桃源溪汇入霍童溪的开阔地带。最后缓缓降至海拔107米左右的河谷地带,因流经桃源而得名,源于鹫峰山支脉之七步镇菩萨顶山麓,经际岩里后水面豁然开阔,于是在其两岸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至街头亭汇入霍童溪。
关键词: 宁德市 群山环抱 洋中村

内容

洋中村群山环抱。其东边是海拔787米的现岩山,西南面分别有海拔664米、907米的里兰山和大顶,西面是海拔1013米的铁石顶,西北面分别矗立海拔1174米、831米和1307米的牛顶、黄泥冈和天山顶,北面横亘海拔1082米和804米的旗顶冈和五公楼,东北面为海拔928米的大坮顶,仅东南一处为桃源溪汇入霍童溪的开阔地带。这些山峰从1000米以上下降至800米左右,再而降至500余米,继而降到200左右,最后缓缓降至海拔107米左右的河谷地带,五个阶梯而下,层次分明。
   桃源溪,霍童溪的支流,因流经桃源而得名,全长16.6公里,流域面积159平方公里。源于鹫峰山支脉之七步镇菩萨顶山麓,于万山丛中曲折萦回,劈开道道峡谷,冲出层层瀑布,汇纳无数山涧溪流,流过车盘,经际岩里后水面豁然开阔,舒展平缓,流速放慢,于是在其两岸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至街头亭汇入霍童溪。在这群山层层环抱阶梯而下,层次分明,缓缓降至河谷地带,桃源溪左岸就是洋中村,五百多年来,它的居民沐浴着阳光,开垦着那里的土地,抚育着自己的后代,世外桃源的生活。
   洋中村所属地是一个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有叠岱岭遗址,距今3500——5000年。遗址分生活区(朝南)、坟墓区(朝西或北)、垃圾区等。此地还有周宁最早的街址,即“衙前”地方的宋衙前街址,经文物部门考察发现堆积层,街区石板、店铺层基、石浮雕、石磨盘等,其范围1200平方米。
   洋中村系周宁县咸村镇管辖的一个行政村,开基始祖孙得恩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由枣岭村在分迁而来。至今发展有810多户,人口达3230多人(含在外工作家属在内)。其位于周宁县城南端,离县城38公里。原村道南通宁德、福州等地,北通周宁、政和、浦城,西通古田、屏南,东至福安等县,四通八达。全村耕地面积有1710亩,其中水田1100亩,园地170亩,茶果园430亩,山林地及生态林计有700多亩。村中以种耕茶叶,果树,甘蔗等经济作物为主,其中260多人在改革开放至今曾往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经营钢材生意,从外地增收经济效益返乡搞家乡诸项建设。洋中村现有古民宅260多座,尤其是里厝座大房及11座中式房,房中饰有花鸟、山水、诗词等木雕。村内有人畜用井32口,其中深的井有26米深度,浅的井有9米多,虽目前全村都已用上自来水,但其古井仍保持完好,井山清秀,以防火灾隐患。洋中村现为一行政村,设立村民委员会,下辖下坎、周坑等自然村。1948年前属于宁德县管辖,1948年至今为周宁县所辖。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