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67
颗粒名称: 一、自然环境
分类号: X21
页数: 2
页码: 229-230
摘要: 禾溪,俗称湫溪。位于周宁县西北部35公里的仙岗山下湫水溪畔,是纯池镇的一个行政村。古民居已有600多年,民国时曾是乡政府所在地,这里人杰地灵,文化沉积深厚。禾溪村,是个高山、溪畔的村庄,四周环山,东有仙岗山,西有凤山,南有笔架山、麒麟岗,北有双虎山和象山。湫溪发源于寿宁的牧童山,弯弯曲曲汇集多条山涧水,流经禾溪后与柯建溪汇合,再经溪口,从赛江入海。禾溪村群山环抱,冈峦耸翠,溪流潺潺,环境清幽。村头茶园款款,梯田层层,村尾青山绵延,湖光潋滟。
关键词: 宁德市 自然环境 禾溪村

内容

禾溪,俗称湫溪。位于周宁县西北部35公里的仙岗山下湫水溪畔,是纯池镇的一个行政村。古民居已有600多年,民国时曾是乡政府所在地,这里人杰地灵,文化沉积深厚。
   禾溪村,是个高山、溪畔的村庄,四周环山,东有仙岗山,西有凤山,南有笔架山、麒麟岗,北有双虎山和象山。山峦环抱住一条生机勃勃的湫溪。古民居依山傍水,占尽风光。走在村落溪边用卵石铺就的曲径长堤上,听着潺潺的清流水声,就有一种向深处迈进,探古寻幽的意念。
   湫溪发源于寿宁的牧童山,弯弯曲曲汇集多条山涧水,流经禾溪后与柯建溪汇合,再经溪口,从赛江入海。湫溪在禾溪段溪面宽23米,水流平缓。山边岩,溪中石,奇岩怪石绘成一副美丽的画卷。溪岩如削,造型奇特,笔直如门,横卧似床。村头溪中大岩石缝隙中,生长一棵百年古桕,树高十余米,树干虬形多姿,树冠数百方围,几百年了,至今仍郁郁葱葱,实为奇观。溪中之石,奇形怪状,有的象鹅蛋,有的象乌龟,有的象鲤鱼……应有尽有,最为奇特的有两处:溪上游有一平滑石岩,形成石门坎,由左伸向溪中。溪下游也有一块同样的奇石,由右伸向溪中。传说:这两扇印限石门“日落关门紧锁,日出开门放水。”此景令人称奇:天公雕琢巧工成,怪石星崖涧幽澄,印限石门世称奇,晨开暮锁护乡城。是古村的保护神。溪水清澈见底,清凉洁静,古村民不但可以饮用溪中水,还可以在溪里洗菜、洗衣……。明成化五年,先祖就在村中三仙桥下建了第一道拦河壩,后人又在村头水尾建了两道拦河壩。古村民就开始在溪中养鲤鱼。禾溪的鲤鱼也是特别,能通人性,名曰“听音鱼”。平时都自由自在地在潭中悠游,但如果溪边有敲击声,潭中鲤鱼就会闻人声而至,见人影而聚。游人香客用手在三仙桥的护桥板上敲打,潭中鲤鱼听到响声就能快速由各处集合到三仙桥下,敲打声越急,集结的速度愈快,有如跳龙门一样,飞速而至,成了一道奇观。每当村姑在溪边洗涤食物、器皿,鲤鱼便成群结队围拢而来,竞相拖曳食物而无惧意。游客长线系光饼逗鱼,潭中彩鳞翻飞,吞咽之声唼喋可闻,婀娜之态十分可爱。溪中还有成群结队的光鱼(倒刺鲃)凉翅嬉戏。
   禾溪村群山环抱,冈峦耸翠,溪流潺潺,环境清幽。村头茶园款款,梯田层层,村尾青山绵延,湖光潋滟。一条清澈的溪流横卧在古村之中,溪里点缀着数万尾色彩斑斓的鲤鱼、鲃鱼,伴着曲径长堤、廊桥、古屋仿佛天然图画。郑仕康先生的[采桑子]曰:谁描画卷桃源里,曲径长堤,草木芳菲,几处人家映翠微。定澜桥下清流碧,鲤跃涟漪,倩影轻移。树上娇莺自在啼。
   中国风水理论认为:“山之血脉乃为水”。水是万物生存之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禾溪村依山傍水,给村民带来诸多利益。加上四周林竹茂盛,调节了气候,形成良好生态,为居住者提供极为难得的生存发展条件。
   古村虽地处偏僻的高山峻岭之中,但先祖为后人开发了多条要道,东往纯池、大石通福安,南往泗桥通屏南,北往平溪通寿宁,西往澄源通政和,也是福安通往闽北的必经要道。为方便村民及过路人歇气、避雨,也有自己的“交通规划”,遇岭建亭,凡溪架桥。古村以交通之利,造就了古代的繁荣。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