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红色据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63
颗粒名称: 八、红色据点
分类号: K269.4
页数: 2
页码: 224-225
摘要: 把闽东地下党的革命火种引到周墩,萌源是开展斗争的基点村之一,闽东特委詹如柏、阮英平到岗头庵召开群众大会,号召穷苦大众起来打倒土豪劣绅,萌源群众,也是周墩群众第一次在这样大范围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教育。闽东工农游击队第11支队成立后,队长凌福顺、吴承勤、郑则友、郑伏前、萧兴环等与村民亲如一家。萌源全村群众积极参战,闽东地下党在叶飞同志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斗争期间。又是叶飞亲自指挥威震闽东北的萧家岭战役的战场,叶飞、范式人等当年的指战员谈起萧家岭战役,萌源村是红军取得胜利的坚强后方。
关键词: 宁德市 萌源村 革命地

内容

萌源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933年,萧安轩、王大尧、凌福顺,把闽东地下党的革命火种引到周墩,利用宗亲、表亲、挚友的关系发展组织。萌源是开展斗争的基点村之一,时有萧志芬、萧立镇、萧陈其、萧陈考(志家)、萧志答、萧华灼、萧立江、萧新云、萧鸿章、萧英校、萧志诗、萧志昶、萧传石、萧向桑、萧陈发、萧传富等等数百人秘密参加组织活动。1934年春,闽东特委詹如柏、阮英平到岗头庵召开群众大会,号召穷苦大众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分地,当家作主。萌源群众,也是周墩群众第一次在这样大范围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教育。闽东工农游击队第11支队成立后,萌源是其活动的基点村,队长凌福顺、吴承勤、郑则友、郑伏前、萧兴环等与村民亲如一家。同年发动的“周墩暴动”,萌源全村群众积极参战,萧志芬、萧立镇、萧陈考、萧陈其、萧兴环等等都是暴动骨干力量。
   闽东地下党在叶飞同志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斗争期间,萌源是他们活动的基点村,群众是他们的基本群众;萌源还是连接福(安)寿(宁)、宁(德)屏(南)古(田)的交通枢纽站,又是叶飞亲自指挥威震闽东北的萧家岭战役的战场。二十世纪80年代,叶飞、范式人等当年的指战员谈起萧家岭战役,对“兴福庵”还记忆犹新。萌源村是红军取得胜利的坚强后方,战斗中全村为红军送饭、抬伤病员,战斗结束,兴福庵捐出棺木,村民妥善掩埋了烈士遗体。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萌源村的广大群众参军、参战、掩护游击队员、地下党同志,为红军提供食、宿、住、行,参与肃反、打击敌人、送情报等等为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
   解放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历届村干部为建设萌源,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民艰难地走过60年,有过挫折、有过教训,直到改革开放的30年,村民生活、村容村貌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