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间信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61
颗粒名称: 五、民间信仰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221-224
摘要: 陈圣母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为一进三间,面宽15米,纵深30米,两座中间天井连接,土木建筑,雕梁画栋。陈圣母祖殿在古田临水,过去交通不便,很难到临水去迎请,多到霍童转水或到梧柏洋迎请圣母英灵。林公忠平王的祖殿在玛坑乡杉洋村,每年正月村民都要组织前往迎请,十六日晚设供礼祀后,将林公木身雕像抬到村中巡游,很是隆重。兴福寺又叫兴福庵,属曹洞宗派系。
关键词: 宁德市 萌源村 陈圣母庙

内容

陈圣母庙 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为一进三间,面宽15米,纵深30米,两座中间天井连接,土木建筑,雕梁画栋。第一座为戏台,屋面为三层斗拱飞檐翘角,第二座正面神龛塑有陈、李、林圣母宝像,右边祀许、马将军宝像。许、马将军是斩妖驱魔,保护孕妇平安生产、儿童茁壮成长的神。中间一神龛为陈圣母木雕宝像,戴凤冠,着锦袍,端坐在描龙绣凤的木轿里,左右靠墙的神龛塑三十六宫婆神、四十八殿婆姐宝像,正中神龛上方一匾书:泽遍闽邦。两边对联是:恩光耀日冲子活熙,剑气凌霜群邪摄服。还有一副对联是:神灵有赫不溺女定生奇男,天道无私能孝亲必生贵子。村妇怀孕、生儿育女都要备上好供品,祈求陈圣母和许、马将军保佑母子康安。
   陈圣母祖殿在古田临水,过去交通不便,很难到临水去迎请,多到霍童转水或到梧柏洋迎请圣母英灵。现今交通方便,村民年年都到临水祖殿去迎请陈圣母英灵,保佑黎庶平安。正月十五晚,设供礼祀后,将陈圣母木身雕像抬到村中巡游,十分隆重热烈。十七日晚请许、马将军巡游全村,村民将神主牌抬出,也很热烈。正月内还择吉日设供做“清醮”,祈求圣母保佑村民、妇女儿童一年四季平安。做“青醮”的供品,除了鸡、鸭、鱼外,村民还用米、面制作各种动物、水果敬供,所做的有鱼、虾、龟、鳖,各种鸟、兽,桃、梨、香蕉等水果,南瓜、葫芦瓜等菜蔬。每到这时,都是村民、村妇显示心灵手巧的好机会,许多人都会来参观供品,发表评论,好的作品会得到称颂,作为佳话在村中流传。
   林公忠平王庙 建于清同治庚午年(1870年),前后两座三间,中以天井连接,土木建筑,面宽16米,纵深32米,雕梁画栋,大门正上方一竖匾上书“敕封林公忠平侯王庙”,第一座为戏台,屋面为二层斗拱飞檐翘角;第二座正面神龛有林公忠平王泥塑宝像,正中神龛雕龙画凤的木轿子里是林公忠平王的木雕宝像,游神时可以抬着出游。神龛上方悬挂一块同治十一年的匾,上书“泽布寰宇”,左右对联是:威灵显赫保佑万民,德泽无涯馨香千古。
  
  
   林公忠平王的祖殿在玛坑乡杉洋村,每年正月村民都要组织前往迎请,十六日晚设供礼祀后,将林公木身雕像抬到村中巡游,很是隆重。
   兴福寺 又叫兴福庵,属曹洞宗派系。周宁有句俚语:配饭泥鳅干,踏溜(游玩)兴福庵。兴福庵在萌源村北里许,县道944线绕寺后而过。
   鹫峰山脉进入周宁县境的龙岗,向东北伸展成东洋三十六村的西面屏障,也是旧时宁德县与寿宁县的分水岭叫麻岭。麻岭再往东拐,在萌源村北里许突然巍峨屹立,兴福寺就建在这座土名叫庵后岗的山脚下,左龙沙土名叫庵后仔,延伸到上拦墓,右虎沙土名叫歪尾,包向庵前,因嫌龙沙太短,在上拦墓山包下用乱毛石建一墩叫“遮墩”,长约10多米,宽4米左右,高1米多,上植松树数十棵(1958年被砍去烧炭炼铁时胸径近1米),形成龙虎相包的态势。面前一马平川,左有七星拱照,右有真武坐堂,一条小溪自西北向东南弯弯曲曲如玉带飘过,前面排列着错落有致的小山,远处的勒马、金钟、银屏众峰簇拥,蔚为壮观。
   20世纪90年代前,兴福寺的建筑物有,山门、放生池、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堂、僧舍、厨房、餐厅等。大雄宝殿的建筑为三大开间,屋面上的太子亭是斗拱歇山顶,正面檐下一白灰制的匾额,两边及上面是精工细琢的泥塑花鸟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匾上书“天竺国”三大字,笔峰遒劲,不知出自何人之手。殿正面释迦牟尼等三身高大的佛祖宝像慈祥、庄严,两侧神龛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殿堂还有三身地方佛曰慈济、慈惠、慈仁。据传三身佛十分灵验,求雨、求财,有求必应。
   兴福寺建于何年无考,明宣德初已香火鼎盛,四年(1429年),时在宁德监察宝丰银场的监察御史张铎与内官周义慕名前来朝拜,献匾曰“祝圣道场”。
   兴福寺由于年久失修,屋面溃烂。1999年,由纯池灵峰寺住持僧品春为首重建,规模较前扩大。新的释迦牟尼宝像较前更高大、雄伟,供奉十八罗汉的座位改建成5层,供奉全身鎏金的佛祖3000尊。
   兴福寺的慈济、慈惠、慈仁三尊老佛,是东洋闻名的地方佛。萌源及东洋36村的村民有许多诉求,如求家运平安、出门做工、经商能财源茂盛,以及生活中的疑惑都请老佛裁决,遇到麻烦事也请老佛化凶降吉。
   正月初一,全村男女儿童、青壮年,到兴福寺拜年,寺里办有数桌茶点接待,桌面上摆16件茶点,每坐满12人,和尚给大家斟上糖茶,又先后将糖和桔子端到各位面前,大家都非常客气地双手取一粒糖、一片桔子,接着端上长寿面,大家随便吃一、二口,但多数都是喝完茶即下桌。大约8点左右,恭请慈济等3位老佛去萌源的供做罢,请求起轿的要求也得到准许,门口放土铳数声,大家都知道老佛要起轿了,各就各位,旗队、香队、锣鼓队、吹唱班等自动排好队,待第二通铳响,鞭炮声大作,队伍开始缓慢向村庄出发。走出寺门数百米,又有两人给大家发糖,每人五六粒,持铳的大人还加发一个粽子。沿途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于耳。进村各家各户都持香、鞭炮于门口等候,沿途有许多拦路供,每一地和尚都要念经,抬佛的要不停地上下轻轻摇摆,如是大约11点多钟,三老佛才到达村中的大厅驻下。此后的10天,萌源村及邻近各村的善男信女都会来许愿、还愿,络绎不绝。初十晚上,在大厅戏台拉一红布到佛前,叫做桥,让佛行走,八九点钟先给老佛上供,接着全场灯火暂停,和尚两手持灯笼,上台跳灯舞,先是一人独舞,继而二人舞、三人、四人舞。次日早上,大约9点左右,与初一请佛来萌源一样上供、问卜,待三老佛准许了就鸣铳,准备送老佛回兴福寺。其热闹场面与迎请时一样隆重。欢送的人在半道上都可以分到一块米糍。初一送的是糖、桔,意味着祝愿一年四季甜甜美美,平安吉利;十一送的是糍巴,寓意是祝福一年四季时运亨通。
   初二到初四3天早餐,由兴福寺提供粮食,在萌源村设点煮饭,请全村和邻村善男信女享用,俗称“佛饭”。村民都乐吃“佛饭”祈求一年四季平安,财丁两盛。
   1950年后,每年正月初一、十一萌源村民依然将慈济、慈惠、慈仁三老佛请到村庄巡游,但没有驻下,热闹情景也大不如前。
   回龙寺,在村南里许,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原为三间一进土木建筑。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住持为首,在村人的协助下重建为三间一进土木仿古建筑(后座为大雄宝殿,前座为四大天王殿),规模较前扩大,2008年左侧新建大殿。
   法华寺,在村东北里许,建于乾隆年间(1736—1795),为3间1进土木建筑,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占用做铁厂,佛事停止,20世纪70年代被拆毁。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村民募捐重建1座大雄宝殿,僧舍等。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