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义传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60
颗粒名称: 四、道义传家
分类号: K827
页数: 1
页码: 220
摘要: 村民崇尚道义。《周墩区志》记述,县丞梁定和和萧开韬并邑人周鸿钧、周道兴在东门外来仙庵左边迁葬义冢一,劝捐职员萧宏基、监生萧林屋,《周墩区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年圮,同治间圮。萌源村民不畏强暴。宁德、福安、寿宁、政和、古田5县寇贼蜂起”东洋士众闻之,皆推举萧、周二姓组织抗击,掠夺凤池头,东洋众社毕至,寿宁十都贼首刘大眼,世代以正直传家,祸害朝野。为官者尽忠尽职。民不危清正,世不鄙文学,国不害忠良,‘正气名门世代兴家久,清风望族子孙达福长’,(摘自王雪明范春苟《齐梁文化研究》。
关键词: 宁德市 萌源村 萧开韬

内容

村民崇尚道义。《周墩区志》记述,“同治八年,县丞梁定和和萧开韬并邑人周鸿钧、周道兴在东门外来仙庵左边迁葬义冢一。同治二年六月,萧宏佑在龚巷林主葬义冢一。光绪六年,萧宏佑在渡头澳底,主葬义冢一,计骸罐80个”。又为防灾抗灾,设立义仓。该书载“萌源乡,清光绪十三年创办。正社长职员萧龙标,副社长监生萧宏佑,劝捐职员萧宏基、监生萧林屋。至民国六年,现存谷数139箩”。
   热心公益事业。《周墩区志》记载,“同治十二年,萧龙标、萧廷扬、萧林苍、吴我琚等为首募建回龙大桥,即渡头桥。明天启五年,始建灵鹫大桥。清康熙三十年圮。乾隆二十六年,萧秉祚、萧亦芝重建。同治间圮。同治十一年,萧腾翔、萧宏佑、叶全青等募建”。
   萌源村民不畏强暴。萧氏宗谱记载,“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宁德、福安、寿宁、政和、古田5县寇贼蜂起,具称东洋名号,劫掠四方,东洋士众闻之,恐贻株累,各乡人等会议,皆推举萧、周二姓组织抗击。是年五月,寿宁硋窑山贼率党500余人,掠夺凤池头,村众出敌鸣锣鸠集,东洋众社毕至,山寇奔走,就于本村架起柴城,日夜防守。嘉靖四十年,寿宁十都贼首刘大眼,率贼党千余掳掠吾村,而驻周墩,索张、郑进贡不从,一夜汇集众社数千,黎明各到周墩城,围住剿戮贼寇百余,稍得平静”。
   世代以正直传家。“萧氏大族上下几千年,除称帝拜相者外,虽无一人堪称大贤大才,功高盖世,但无一人大奸大佞,祸害朝野,为官者尽忠尽职,不恋权势,不结私党,为民者安居乐业,不负族望,勤俭生计,繁衍生息,家不坏礼仪,民不危清正,世不鄙文学,国不害忠良。人称颂:‘正气名门世代兴家久,清风望族子孙达福长’”。(摘自王雪明范春苟《齐梁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萌源正直名士历代辈出,典型代表有萧祖述。近期周宁县委宣传部印行的《山风民趣》选的几则故事《赔你半副对联》、《谷卖监生》、《关圣帝庙》、《破规矩》等,在萌源,乃至东洋已家喻户晓,尽管写的故事与史实或许有些出入,但基本事实是存在,从中不难看出祖述是一个正直,不畏权势,穷人的代言人,穷人的文人。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