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村溯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56
颗粒名称: 一、古村溯源
分类号: K820.57
页数: 2
页码: 216-217
摘要: 萌源村在周宁县城北5公里。萧姓先人从福州乌石山下辗转来到东洋,寻觅藏风避雨、依山傍水的山墺,垦荒山,在今县城党校一带)。举家迁往萌源竹柄(今萧家岭山下),看到萌源地势平坦,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再迁薛、钱等姓聚居的萌源。其中一房又迁回萧墺底,有的房分居龙亭、半岭、香洋、萌底、北山堂等县内十余个乡村,有的迁寿宁、柘荣、宁德、政和,有李、张、郑、叶、江等姓入住萌源,萧姓与各姓和睦相处,萌源历史上属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16都,属周墩特种区、周墩分县。1945年周宁设县,萌源属之。
关键词: 宁德市 萌源村 古村

内容

萌源村在周宁县城北5公里。
   唐末宋初,萧姓先人从福州乌石山下辗转来到东洋,寻觅藏风避雨、依山傍水的山墺,搭草寮,垦荒山,种谷栽麻,开始艰难险阻的拓居生活(后此地叫萧墺底,在今县城党校一带)。不几年,举家迁往萌源竹柄(今萧家岭山下),看到萌源地势平坦,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再迁薛、钱等姓聚居的萌源。若干年后,随着人口的兴旺发达,其中一房又迁回萧墺底,有的房分居龙亭、半岭、香洋、萌底、北山堂等县内十余个乡村,有的迁寿宁、柘荣、宁德、政和,近几十年分居全国各地。
   近百年来,因联姻关系,有李、张、郑、叶、江等姓入住萌源,萧姓与各姓和睦相处,共同建设家乡。
   萌源历史上属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16都,随着行政机构的变动,属周墩特种区、周墩分县。1945年周宁设县,萌源属之,设萌源保。解放后隶属第一区萌源乡、端源区萌源乡。1958年改为端源人民公社萌源大队,公社迁浦源又改为浦源人民公社萌源大队。1984年起,改为浦源乡(镇)萌源村民委员会,现有居民5000余人。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