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村前村后,古亭三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51
颗粒名称: 五、村前村后,古亭三座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210-211
摘要: (陈益撰《江南古亭》)”南去有岭头亭、姑婆亭、马安亭、坊亭:北边有碑头亭、虎腰亭、佛塔岗亭;东去有梅山亭;路亭是远路客商,相送至亲好友到路亭赠言话别。门框间设突榫或凹槽供搁小扁担,长门洋亭 在川中至咸村的古道上有一座八角亭即长门洋亭。建于清嘉庆元年,在亭中烹茶招待方圆左近过路客人,每到亭中忆旧时“又称皇恩亭”宁德县奉旨为川中监生汤日坛妻黄氏安人百岁五世同居。钦赐竖坊价银而建,亭为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北侧门额有,奉旨旌奖百岁动帑建坊,亭内西侧建佛龛”百岁五代坊,皆白发盈头。
关键词: 宁德市 川中村 古亭

内容

“亭,停也,人所停集也”(陈益撰《江南古亭》)。在川中境内就有十几座:南去有岭头亭、姑婆亭、马安亭、坊亭;北边有碑头亭、虎腰亭、佛塔岗亭;东去有梅山亭;西去有长源洋亭。旧时,路亭是远路客商,来往歇息、避雨、乘凉的场所。相送至亲好友到路亭赠言话别,文人秀才题诗造句,以发心中情怀。这些路亭以实用为主,多为土墙木屋。内设坐板以供过客休息,门框间设突榫或凹槽供搁小扁担,柱间订钉供挂行包。亭边设厕,既可提供方便,又可积肥。其中值得一书的有三座古亭:
   仪凤亭 在川中村拱桥头边。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建。民国8年(1919年)3月重建。重檐歇山顶木构,正方形,边长6米,高6.5米。四围空敞,兼为盛夏消暑之所。
   长门洋亭 在川中至咸村的古道上有一座八角亭即长门洋亭。该亭土木结构,建于清嘉庆元年,1986年重修。以前每年从立夏至重阳,村里指派一名村民,在亭中烹茶招待方圆左近过路客人,深受好评有诗赞曰:“虽是一件平常事,每到亭中忆旧时”。
   坊亭 周宁县唯一由官方修建的纪念性坊亭,又称皇恩亭。位于咸村镇通往宁德古道的何姑桥下游左岸。清同治四年(1865年),宁德县奉旨为川中监生汤日坛妻黄氏安人百岁五世同居,儿孙拔萃,钦赐竖坊价银而建。亭为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南北长6.5米,东西宽6米,高7.5米。飞檐斗拱,粉墙彩饰,极为精致。北侧门额有“奉旨旌奖百岁动帑建坊”直匾;南侧门额有“七叶衍祥”横匾;墙间有字画,亭内西侧建佛龛;东侧竖“百岁五代坊”;中为通道;亭边设坐板供行人憩息。公路通车前,亭内有专人供茶水及小卖品。公路通车后行人稀少。
   附碑文:
   敕封黄安人者,水漈岁贡黄瑾次女,川中汤清河孙媳,荆轩次男监生日坛妻也。时年九十五岁。长男州同长仪年七十四,次监生长喜年七十二,次监生作诰年七十,次贡生长洸年六十,皆白发盈头;阶前舞彩孙曹十一人,长式敷胶庠食饩、次卫千华崚,次职员华巎、次监生华峤、华嶷、华岫,馀皆业儒;曾孙十八人,长监生步升、次儒士开纲,馀尚幼;元孙光恩、光泽。堂上百龄寿母,门内五世同居,和气充积,蒸为庥祥。余与黄向润、黄邦诰、汤炳文等宴集其家,咸致贺曰:君家兄弟备天伦乐事,不仅家庭庆且为邦国光,宜达天朝以旌人瑞。州同兄弟始而谦让,继而乐从。于是具禀宁德县两学陈鸣昌、吴炳潾,牒移宁德县吴皞飏,申送福宁府舒英,通详司、抚、督三辕,具加看语,极其褒彰,敬录督部堂奏章,则安人懿德毕见矣。其题奏云:“谨题为遵例举报事,该臣看得宁德县故监生汤日坛之妻寿妇黄氏,生于乾隆三十三年至同治元年,年九十五岁,赋性冲和,持家恭俭,昔事姑嫜承颜悦志,今贻孙子绕膝胪欢,五叶绵延,极人伦之乐事;百龄渐届,信天赐之纯禧。皆由圣泽所涵濡,笃生人瑞;宜荷恩纶之宠锡,用表休徵。据署福建布政司丁日健详请具题前来,臣复核无异,除册结图送部外,谨题请旨,恭候纶音”。至同治三年,九重恩诏,丹凤衔来矣。封黄安人;恩准百岁;钦赐彩缎,竖坊价银,锡额曰:“七叶衍祥”。安人扶杖拜旨,时精神尚健。越年仙逝。丧葬已毕,敬遵圣旨,建坊当道,以彰天子之赐;中峰高耸,表圣德之巍巍也;四面卫之以墙,奠皇图之巩固也;宏敞其亭,憩行人蔽风雨,推圣恩之广庇也。安人获福寿之全,受朝恩之渥,虽曰荷一时之光宠,诚足百世之伟观也,谨记。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