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古村 万种风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49
颗粒名称: 三、千年古村 万种风韵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206-209
摘要: 宗祠寺庙,街行至众厅门口处有一个三角池,众厅正面外墙处建凉亭一座。及编织、剪纸、制作灯具、花生糕饼摊点,两层楼高铺面的古街曾经因为处于通往建瓯(上府)和东洋的交通要冲而一度繁荣过。那齐整的下为土墙,上用杉木板搭就的或全部是杉木板制作的众多被岁月磨得光洁透亮、纹理毕露的铺面就是很好的佐证;部分铺面下是石块垒就,石块间的缝隙用水泥勾勒齐整,这各式各样的铺面组成了一个时代变迁图。那石条、土墙、木板相间的古街两旁的房屋和被水泥铺就的平整的街面,这一砖木结构的祠堂。上厅正中供奉始祖塑像。面前木质案桌。
关键词: 宁德市 川中村 名胜古迹

内容

有着千年历史的川中村,文化积淀深厚。村巷里弄,曲径通幽;宗祠寺庙,高大宽敞;宫厅楼阁,温文古雅;七池九墩,古井遗址,点缀其间。值得一提者甚多,至少有如次几处:
   川中街 元末明初始建,以后不断拓建,到明中期基本成形,街宽2.5米许,长近700米,整个大街由五六个“卐”字角连接而成,把街道设计成这一模式,估计是起“压胜”的作用吧;街行至众厅门口处有一个三角池,可能是为消防设计的;众厅正面外墙处建凉亭一座。有杂货铺,屠宰店,面食、粉干、糖果、鲜货、豆腐、光饼、药材店,及编织、剪纸、制作灯具、花生糕饼摊点,还有算命卜卦、择日子等等300左右个做小生意的地方。两层楼高铺面的古街曾经因为处于通往建瓯(上府)和东洋的交通要冲而一度繁荣过。那齐整的下为土墙,上用杉木板搭就的或全部是杉木板制作的众多被岁月磨得光洁透亮、纹理毕露的铺面就是很好的佐证;部分铺面下是石块垒就,石块间的缝隙用水泥勾勒齐整,水泥板盖面;还有下面部分是砖块,上面用厚木板;这各式各样的铺面组成了一个时代变迁图。如今的古街已然失去了曾经的荣耀,那石条、土墙、木板相间的古街两旁的房屋和被水泥铺就的平整的街面,正亲身体验着时代的不同和社会的变迁。
   汤氏宗祠 始建于明末清初,原为三甲外宗厅,俗呼房头厅,坐艮兼寅。清嘉庆五年(1800年),汤思齐裔孙扩建成前后两座,第二次重修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第三次重修于民国3年(1914年),第四次重修于2000年。大门上的“善积大—”四个大字透出儒释精神之精髓所在,两边一副对联“祥征玄留家声远,派衍中山世泽长”苍劲有力。据老者言,原联是“万里风云开礼乐,九天星斗焕文章”;又是礼乐,又是文章,儒气十足,应该更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吧。面前坪291平方米,存留四块旗杆夹石,一对石狮。祠堂高9.7米,宽18.15米,深28.12米,占地面积1017平方米,建筑面积726平方米。这一砖木结构的祠堂,柱梁式,上下两厅,中天井。上厅正中供奉始祖塑像,面前木质案桌,两边安放列祖列宗神主牌;梁上悬挂“进士,文魁、选魁”等金字,原有出自名家手笔的匾牌20余块,全部毁于文革时。下厅门楼连戏台,化妆室。天井左右两侧是小楼。此外,内还设厨房,老人娱乐活动室,宗族议事办公室。
   文昌阁 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炳文、华林等四位秀才为首兴建的。坐巽向乾,前后两座,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前座八角造型,三檐斗拱抬梁式,木砖瓦结构,天花藻井,造工精细,彩画优美;阁楼上供奉“奎星君”。后座硬山屋顶,抬梁台式木结构;为“梓潼帝君”祠。这是古村落提倡“耕读文化”思想的标志性建筑,古为川中生员读书场所,通过之传承孔子思想,督促后代儿孙勤奋读书,好学上进,实现“修齐治平”思想。1998年重修后,留做川中小学图书馆。“昌阁荒废今修就,几百年来古色香,古迹遗存承保护,传留后世纪先功”。
   延寿宫 坐南朝北,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分上下厅,中天井,下厅门楼为楼阁式,连接古戏台,原有化妆室,两边小楼(后被糖厂占用)。上厅正中供奉“通天圣母陈靖姑”神像。是村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奉祀的场所。几经兴废,屡毁屡兴,现于2007年重修后,更换新石柱,门前增添石狮一对,屋顶泥塑“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宫内壁画有“松鹤延年”、“满蛟拜塔”等各种人物图案,此外,还有木雕、花卉、鸟兽,雕梁画栋、工艺精美、规模宏伟壮观。
  
   祖厅 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38-1661),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四楹柱梁式,上下两厅,中天井,前一大门,两旁四小门,路为丁字型。屋顶泥塑“双龙戏珠”和“鳄鱼吐亭”。梁壁间雕刻各种花卉鸟兽以及“二十四孝”人物图案,工艺精美壮观。这座古建筑几经磨难: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失火,祖厅烧成平地,一片瓦砾废区,同时烧毁民房16座;乾隆十三年重建。民国36年(1947年)因年久失修,椽烂瓦漏,频临倒塌,于是第三次重修,2001年再次重修,都在原型原样基础上进行。现拓宽门前坪,增添石狮一对,增建左右凉亭两座,石柱、石凳、八角凤凰池绘画“八仙过海”图案。村民村老休闲、假日多在亭中下棋、讲书,谈经、论道。门前一口半月形水池,放养锦鲤以供观赏。
   川中村早有“七池九墩”的传说,七池中至今只在祖厅门前的半月池还存在,其它诸如湖池、环头池、三角池等已不知所终了。九墩诸如七星墩、大王墩、石狮墩、吉云墩等都因各种原因彻底隐迹埋名了。
   古井上古祖先迁居择里首先要看水资源如何。川中古井已是千年古迹,也是十里九村的特色,源深流隐,位高质优,在冬枯夏旱季节,取之不竭,寒暑水温不变,数九寒冬水温如汤,热气腾腾,三伏酷暑,水冷如霜,刺骨冰凉,清澈见底。现存有殿厝井、后门庄井、下厝井、祖厅边井,以及厝旁屋内不知名的井20余口,可供几万人常年饮用。现在虽被池压管引的自来水所取代。
   此外,汤耳故居遗址现尚存一对唐代石狮,虽往历千余年雨雪风霜,总体保存完好,是其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该石狮之造型与福安廉村薛令之(开闽第一进士)故居门前的一对唐代石狮子完全相同,确认为唐代文物。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