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仁山智水 世外乐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47
颗粒名称: 一、仁山智水 世外乐园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03-204
摘要: 霍童溪的支流,因流经桃源而得名,源于鹫峰山支脉之七步镇菩萨顶山麓,经际岩里后水面豁然开阔,于是在其两岸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至街头亭汇入霍童溪。源于方广寺附近,途中汇入下坑溪及玛坑杉洋诸涧,经长峰、赤洋、川中至里兰山汇入桃源溪。桃源溪和川中溪交汇河岔的冲积三角洲的川中河西岸躺着的那个古村落就是川中村,西临桃源溪畔,道教仙师李玉仙顺鹫峰山龙脉走向,由凤山改为川中缘由一起特大洪水灾害。外垅山崩塌,川中汤氏是周宁最早入迁拓居的家族。遂回乡携家眷南迁。福建宁德白鹤、后屿、七都蒲村、外表黄坛。
关键词: 宁德市 川中村 桃源溪

内容

桃源溪,霍童溪的支流,因流经桃源而得名,全长16.6公里,流域面积159平方公里。源于鹫峰山支脉之七步镇菩萨顶山麓,于万山丛中曲折萦回,劈开道道峡谷,冲出层层瀑布,汇纳无数山涧溪流,流过车盘,经际岩里后水面豁然开阔,舒展平缓,流速放慢,于是在其两岸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至街头亭汇入霍童溪。川中溪,系桃源溪支流,流域面积78.4平方公里。源于方广寺附近,途中汇入下坑溪及玛坑杉洋诸涧,经长峰、赤洋、川中至里兰山汇入桃源溪。在这群山层层环抱下,层次分明,缓缓降至河谷地带,桃源溪和川中溪交汇河岔的冲积三角洲的川中河西岸躺着的那个古村落就是川中村,千百年来,它的居民沐浴着阳光,开垦着那里的土地,抚育着自己的后代,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川中村,原名凤山,海拔85米,其村界东至梅峰岭上,西临桃源溪畔,北延佛塔岗,南通宁、周县界,面积9.6平方公里。很早以前就有先民活动于此,佛教高僧蒲斋禅师在此建寺。同时,道教仙师李玉仙顺鹫峰山龙脉走向,欲觅风水宝地,修炼道行,寻至凤山,发现已被僧、俗捷足先登,惆怅而去,临行前扦下“水松树”留作纪念。由凤山改为川中缘由一起特大洪水灾害。明万历九年(1581年)六月,凤山遭受特大洪水冲击,外垅山崩塌,河流堵塞,河床改道,从此,凤山就改名为川中了。
  川中汤氏是周宁最早入迁拓居的家族。据族谱记载川中村始祖姓汤,讳泽,字普济,原系河南光州固始县朱皋里村人。唐大历年间(766-779)中进士,奉旨守闽。二世祖汤寿,字君赐,随父在闽,耳闻目睹,感于李唐王朝奸臣当道,藩镇割据,宫廷腐败……。决心放弃仕途,一心归隐,遂回乡携家眷南迁。途经浙江平阳,福建宁德白鹤、后屿、七都蒲村、外表黄坛,在此小住。
  川中村的始迁祖应是汤耳,据川中《汤氏族谱》所载,其始迁祖汤耳(字闻之)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生于宁德黄檀,后与其弟汤鼻举家迁至里渺兴居(今川中)。由于汤耳经过川中时看到四面群山合抱:“东崖狮舞,西岸虎踞,鸾翔北麓,象卧南疆。”一条清流碧水(桃源溪)由北而南流,形成一块谷地平原,千顷沃野;一条河流(川中溪)环绕而过。他们为这里风景所陶醉,于是决定在此勘居。汤耳晚年遣长子汤让迁居咸村之梅山,次子汤谦迁居玛坑之孝悌,三子汤讲留居川中,世代繁衍生息,形成汤氏望族。汤耳卒于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享年88岁,墓葬川中南山岭。川中村现为一行政村,设立村民委员会,下辖(高路、前楼、坎门里)三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1160户,5000余人,村民95%姓汤。1948年前属于宁德县管辖,1948年至今为周宁县所辖。
  此外,川中村周边还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一线天、螃蟹墓、响山岩、猴啼岩、仙人脚印等等。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