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迹风物独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28
颗粒名称: 二、古迹风物独特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165-168
摘要: 石兰村中古城堡、古城墙、古树、古井、古道、古池等保存完好,从山下有石阶通往城门口,2、明代古池古井。绕穿全村不经露天。随后邓氏又在村中开凿2池3井,村中现存古井三口,巷道两旁砌2米高石墙,砌成石阶和回头墙,内设水井、水池、花圃、通廊、防火墙等,村内现有祠堂庙宇3座,分别为邓氏宗祠、兰溪宫祠、泗洲文佛庙。原宗祠仅存一进屋宇结构,并在原来宗祠的正前方百米处重建一新宗祠,宗祠内正中间摆放着历代祖先的牌位。中厅供奉神灵的宝座是以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宗祠左前方10米处,泗洲文佛庙紧贴城墙而建。
关键词: 宁德市 古迹 石兰村

内容

石兰村中古城堡、古城墙、古树、古井、古道、古池等保存完好,极具地域特色。现存传统风貌和文物古迹主要有:1、明万历古城堡。如上所述,邓五公,(字斯礼),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绕村建堡,现城门内高2.7米,外高4.7米,内宽约1.5米,外宽约15米,长约5米。门口平台50平方米,从山下有石阶通往城门口,石阶约2米,尚存城墙20米。
  2、明代古池古井。邓姓祖先经几百年的生息繁衍,艰辛创业,至明初,已是屋宇连垣,家家相通,绕穿全村不经露天。随后邓氏又在村中开凿2池3井,最大一池宽102米、长265米,用以游泳、养鱼、观赏、保持风水等。池水清澈见底,至今保存完好。据邓氏宗谱记载,这池还有传奇的经历,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一天池中忽然生起大火,火焰呈蓝色,热气燎人,远望华光灿烂,从巳时烧至申时,实属罕见。村中现存古井三口,其中一井长年水清甘甜、天寒地冻直冒热气,取之洗脸,不觉冻寒;炎夏酷暑,取之饮用,透心冰凉,村人无不称奇。
  3、明御倭烽火台。现保存有基座,高3米,周长30米。烽火台居高临下,能观觉周围数海里的敌情,位置极其重要。
  4、明清古建格局。从现存基地可以看出,以石堡城门为入村口,须穿一条长长的古巷道,铺以青石,石子道犹存古风。巷道两旁砌2米高石墙,巷道宽处不足1米,窄处只容一人穿身而过。石巷道两边每间隔10米左右,就有一分口,砌成石阶和回头墙,为民宅的入通口,各个民宅以家族的分衍为单元。古聚落主体格局呈一个长方形,铺石子路,长约140米,宽约80米,4个角又有4个分口通往其它民宅。内设水井、水池、花圃、通廊、防火墙等,整个村落有利于防御和生活。从现存的建筑格局,可见当时的整体风貌和宏阔景象。
  [=此处为插图=]5、古宗祠古宫庙。村内现有祠堂庙宇3座,分别为邓氏宗祠、兰溪宫祠、泗洲文佛庙。邓氏宗祠为后人建立,供奉先人,并世代修订家谱相传,至今家谱保存完好可查,记录十分详细清楚。原有宗祠为木制结构,主体建筑长约10米,宽约10.5米,高约7米,为三进构造。2006年8月遭遇超强台风“桑美”的袭击,原宗祠仅存一进屋宇结构,村民对原宗祠进行修缮。并在原来宗祠的正前方百米处重建一新宗祠,内部宽敞明亮,门口对联由民国国民政府福鼎县县长邓宗海题书,宗祠内正中间摆放着历代祖先的牌位。兰溪宫祠建于宋孝宗年间,殿宇规模较大,占地3亩,坐北朝南,中厅供奉神灵的宝座是以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神座的四角为豹头,正面棱边为双龙戏珠,是宋代石雕中难得的珍品,几经焚火,幸免于难。正中有张供台,为宋代文物。祠内供奉有佛、神等塑像。宗祠左前方10米处,有重修碑,为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碑刻,有较高的文物和历史价值。泗洲文佛庙紧贴城墙而建。此庙为后人重修,主体建筑长约6米,宽8米,高4米。前方有两个香炉,高约2米,内供奉有泗洲菩萨佛像一尊。
  6、千年古樟古榕。古城堡内拥有众多榕、樟、枫等树群,蔚为奇观。上下方池中间由一堤坝相隔,堤面两棵高大的榕树,是我国纬度最北的古榕树,冠幅达300多平方米,呈椭圆形,覆盖整个堤坝,枝叶倒影湖中,两棵树中间形成一个大半月型拱门,有如天然盆景,古典园林。这两棵古榕树一年四季,树叶呈黄、绿两种颜色,并且出现两株互相更替树色的景观,人称“夫妻榕”。它们又是鸟的天堂。在村头兰溪宫祠旁,有大樟树高22米,径围15.6米,冠幅90多平方米。相传,先民为抗击海盗,特在树干上凿洞,让人藏内以观察盗寇动静。这棵树不仅主干有洞,枝干也有洞,洞与洞相连,大樟树树干已中空,外围树壁还不到20厘米,后人称此树为“瞭望樟”。还有一棵更为壮观的“榕抱樟”,高29米,径围16.8米,冠幅120多平方米。大榕树在大樟树上,榕树的气生根沿着樟树的树表错综交叉地往地面生长,直入土层,就像一张用粗绳织成的大网,把樟树紧紧围抱。大樟树的干上和叉中长满好几种其他杂树、长藤和青草,形成树中有树,树外有根,根上有藤,藤间有草。当地有顺口溜说:“樟(樟树)家美女,榕(榕树)家招赘,白(白芽树)家总管世业,吴(吴藤根)家管理田园。”“榕抱樟”“瞭望樟”树龄已超过千年,1996年福鼎市政府发文将这四棵奇树确定为名木古树,其中“榕抱樟”入载《中国树木奇观》全国500树王第39号。
  7、邓氏民风习俗。村落沿习先祖正月十五祈愿作福习俗和五月初三过端午习俗。石兰的祖先自迁入时就有做“福”的民间礼仪,祈求神明保佑能够风调雨顺。每年农历九月,石兰村就会选出一名族头,组织全村人吃斋三天,集体祭神,夜深之后燃放烟花,放花的师傅都是从浙江泰顺请过来的。有一年,村民们觉得放花很麻烦,就改为请戏班演戏,演戏开始时,泰顺放花的师傅也来了,师傅说有七位姓章和姓白的,何来七老人?于是村民们认定老人应是那七棵大樟树和大榕树的化身。从那以后,村民们就把那7棵大树尊为神树,烧香供奉,做“福”时也恢复了放花答谢的礼仪,都到树底下朝拜,祈愿平安。另外,历史上有一年农历五月初三,村民们提前过完端午节,集体逃离家园。明洪武年间,邓氏族人回石兰,为纪念这段经历,至今村民还保留五月初三过端午节的习俗。
  8、石兰崇武习俗。因倭寇猖獗,上岸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村民奋起习武,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儿童都练拳弄棍。现年63岁的邓昌怀老人打起内家拳来,还是虎虎生威。他说,村中一直沿袭父传子、子传孙的传授方式,所练的邓氏内家棍内家拳较少受到外界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技击实战价值。内家棍内家拳讲究以肘护肋,进攻时步伐稳健,动作紧凑,进退灵活,下如铁钉,上如车轮,手如碾盘。其中棍术实战时,硬打硬拨,以力取胜,有棍扫一大片之说。内家棍有一丈三尺棍、七尺棍、齐眉棍。招式分五步、六步、七步、八步、十二步、十八步、三十六步、四门对打、横风等;内家拳有“五枝”、“四门”、“猴子翻身”、“双拳双抖”。昔日习武抗倭,今日练武强身,让人感受到古村千年的猎猎雄风。
  9、石兰常春黎豆。常春黎豆,石兰人俗称古藤,别名常春油麻藤、过山龙。古藤生长在石兰古城墙之上,宛如一条蛟龙破墙而出,横跨于城门口上前方,蜿蜒盘旋于古堡周围的树林间,古城墙与古藤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古藤主干有2根,最长的一根长20余米,最粗处达0.3米,枝叶繁茂,四月份开紫色花,初夏,茎上结出一条条棕黄色的果实,犹如一串佛珠挂在树上。常春黎豆有活血、化瘀、通筋的功效。茎皮纤维发达,可织麻袋及造纸,枝条也可编箩筐,种子可以食用、榨油。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