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过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27
颗粒名称: 一、历史沿革过程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164-165
摘要: 石兰村清代为福鼎县十一都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秦屿区硖门乡,解放后,隶属于硖门乡人民政府筹备会,随后依次属第二区、第三区、第五区。之后属于硖门公社、硖门区,1993年属于硖门畲族乡。石兰全村以邓氏为主,基本上为同祖分支。据石兰《邓氏宗谱》记载,宋绍兴二年(1131年),邓氏先祖从江西吉安庐陵县迁徙而来,迄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
关键词: 宁德市 历史沿革 石兰村

内容

石兰村清代为福鼎县十一都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秦屿区硖门乡,解放后,隶属于硖门乡人民政府筹备会,随后依次属第二区、第三区、第五区。之后属于硖门公社、硖门区,1993年属于硖门畲族乡。石兰全村以邓氏为主,基本上为同祖分支。据石兰《邓氏宗谱》记载,宋绍兴二年(1131年),邓氏先祖从江西吉安庐陵县迁徙而来,迄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石兰村名,与邓氏先祖迁居有关。相传,他们在社会动乱时期,四处漂泊,寻找一个可以安身立命之所,一直走到石兰,人已十分困倦,便卧睡于石兰庵前一石壁上,梦见一个长者笑着对他说:“霜寒雪冻、芝兰盛开即居地。”先祖醒来后,看见这里长满芝兰草,便定居下来。现在石兰人称“芝兰”为传家花,它气质淡雅,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村落屋舍左右都有生长。
  石兰村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层峦叠翠,环境清幽。据说朱熹在太姥山治学时,曾游历于此,看到石兰好风光,喜不自禁,流连忘返。明代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篇近八百字的箴文收录在邓氏宗谱的扉页,其教化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邓氏家族后裔。
  元末明初,倭匪开始攘扰福建沿海村庄,石兰因居山面海,也受到侵扰。一次倭贼在嵛山一带活动,石兰邓氏闻讯分三批逃离,一路往贵州,一路往泉州,另一路仍回江西庐陵老家,这是石兰邓氏族人第一次因外患而弃家奔走。此后大约过了二三十年,回到江西的邓五公又率一支脉来到石兰,但村庄已遭洗劫。邓氏不忍祖上基业被毁,于明万历年间在村口修筑城堡,以御倭寇。随后邓氏重振家业,修水池、筑山塘,逐渐人丁兴旺,家富殷实。这时,族人崇尚武术,利于防身。并开展游泳、划龙舟、跑马等竞赛,形成习俗。至今在石兰村之西1公里处的月屿,尚存有养马场遗迹和山塘地基座,人称“马路头”和“龙船坑”。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