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建保存完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24
颗粒名称: 二、古建保存完好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3
页码: 160-162
摘要: 仙蒲村落相对集中,村中有开阔的平地,仙蒲溪从西向东缓缓穿村而过,把村庄分为两半,古民居大都临水而建。两岸石桥、碇步把民居联结成一个整体。岸边绿柳依依,四山篁竹翠林覆盖。仙蒲古民居规模大,格局开阔,蝉援比邻。现存有清代以来的古民居数十座。其建筑典型者为望族合院住宅,或三合院式,或四合院式,南北两侧厢房对称严谨。结构式样基本采用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民居两侧均有阁楼式翘檐,面阔多在8至11间,进深7至12柱。民居庭前都设四角庭院,大门进入后是条石夹锭的通道,直到前面的大厅。古祠、古庙、古井构成古村落三大元素。林氏宗祠为清代建筑,祠堂前立有棋杆夹,铺以青石坪,场地开阔。
关键词: 宁德市 古建筑 仙蒲村

内容

仙蒲村落相对集中,村中有开阔的平地,仙蒲溪从西向东缓缓穿村而过,把村庄分为两半,古民居大都临水而建。两岸石桥、碇步把民居联结成一个整体。岸边绿柳依依,四山篁竹翠林覆盖。仙蒲古民居规模大,格局开阔,蝉援比邻。现存有清代以来的古民居数十座。
  1、外洋林氏民居,建于清中期,占地55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雕刻有人物、花卉、花瓶等图案,造型精美。
  2、外头林氏民居,建于清初,二进四合院式,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雕刻较为精美,有贡元、眉案双辉等多块牌匾。
  3、中头林氏民居,建于清初,二进四合院式,占地60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雕刻较为精美,有选魁、西序耆英等多块牌匾。
  4、内头林氏民居,三座,造型风格基本相同,应为同时代建造。
  5、桥头林氏民居,建于清代,占地700平方米,坐东朝西,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
  6、大厝里林氏民居,建于清初,为现存最为古老的民居,占地800平方米,坐东朝西,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雕刻最为古朴、大气,有“古道晨敦”匾。
  7、花门楼,建于清中期,占地500平方米,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雕刻较为精美。
  8、林氏宗祠,建于清代,占地4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半部为歇山顶,后半部为悬山顶,宗祠前有旧时留下的棋杆夹、马槽等。宗祠由大门、戏台、天井、西廊、祠厅构成。戏台上的藻井,手绘有各戏曲人物,大门背面及两廊上写有自清至现代各年祭祀时所请戏团及剧目名单,有研究价值。两廊及祠厅均刻有人物、花卉、走兽等图案。雕刻较为精美。
  9、村中有清代矴步四条,其中一条因大水,多节损坏,仅留部分为石质,其它已改为水泥,另三条矴步,一条东南一西北走向,长22.25米,共39齿,另一条南北走向,长21.3米,共38齿,还有一条东西走向,长14米,共25齿。
  其建筑典型者为望族合院住宅,或三合院式,或四合院式,南北两侧厢房对称严谨。结构式样基本采用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民居两侧均有阁楼式翘檐,面阔多在8至11间,进深7至12柱。民居庭前都设四角庭院,大门进入后是条石夹锭的通道,直到前面的大厅。通道砌石阶二至三级,以青石打造的石鼓分布通道两侧。庭院埕坪铺以青石子,光亮而整洁;有的是夯地,平实而整饬。四周以条石为框架,落落大方。屋檐围成一方天宇,镶嵌其中的是远黛青山和悠悠白云。厅堂是古民居最为精彩之处,梁、窗架、雀替雕刻精美的图案,种类繁多,瑞兽有鹿、麒麟、狮、蝙蝠等,花卉有菊、牡丹等,装饰物有瓷瓶、柱镜等,精雕细镂,栩栩如生。供案和牌匾见证了族人的人文脉络。林氏古民居保留有十几方清代以来的牌匾,有同治九年的“稀龄望重”,同治二十年的“西序耆英”,同治年间的“眉案双辉”,咸丰元年的“望重乡评”,咸丰十年的“选魁”,道光二十年的“古道是敦”,道光年间的“贡元”,光绪叁拾年的“岌铭颂德”,民国二十七年的“鸿光偕老”。
  林氏家谱中对每一个牌匾背后隐藏的人物故事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牌匾的主人以“某某公传赞”加以说明,值得人们细细品读。下面择录部分牌匾与“传赞”。
  1、牌匾“稀龄懋德”。嘉庆辛末(1811年),表旌林文斋的。《传赞》载,文斋秉性纯厚,善事双亲,笃于友,善于经营。嘉庆十四年(1809年),在西洋建屋,恢复祖业。
  其曾孙济济一堂,蜚声黉序,甲科蝉联。其赞词:“何以子弟,为曰惟孝子友;何以父兄,为曰惟慈与恭。”2、牌匾“阃德凝庥”。是赠林舟山七十寿的。舟山是文斋长子,传赞载其“守分安命,无外慕心,持己谦逊,待人忠厚,用能孝养承欢。”3、牌匾“望重乡评”。林达轩传赞载:“咸丰癸丑(1853年)秋,邑侯陈君懋烈举达轩公宾礼为最,旌曰望重乡评”。他是文斋次子,咸丰四年(1854),与其侄少舟倡捐砌造横溪桥,修治道路,人称他有急公好义之心。赞称他:“生平轻赀财,乐施济,怜孤恤寡,与之交,则好直。”4、牌匾“眉案双辉”。这是一块花甲同寿的匾额,章学宪鋆锡于乙丑春赠清亭君和德配翁孺人。清亭君字奕河,正直朴实人,不务华靡,克勤克俭,悯恤故里。
  古祠、古庙、古井构成古村落三大元素。林氏宗祠为清代建筑,祠堂前立有棋杆夹,铺以青石坪,场地开阔。祠内古戏台、天井及藻井手绘人物故事,无不显示古村落的古朴、凝重。大王公庙坐落于仙蒲溪尾南岸,面对着田畴和溪流,是林氏古老的祀庙。传说大王公生于明洪武甲寅年七月十九日,他六七岁时,一顿能吃斗米。人说饭量这么好,养育是个大问题。大王听说后,自卒于山头。后人过意不去,便立石室为祀,祈祷则无不应验。族人随后在洋尾矴步头建立草庙,又于咸丰六年,扩建墙宇,每逢腊月祭祀,从未间断。在大王公庙墙脚的过道下方,林氏族人凿井两方,用方石砌边,泉水清冽。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