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居家族源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23
颗粒名称: 一、世居家族源流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3
页码: 158-160
摘要: 仙蒲村位于福鼎市西南部,与霞浦、柘荣两县交界,古为长溪、福宁十三都地,现隶属磻溪镇。全村共有452户,1820多人,畲、汉两族在此生活,共同创造了古村落历史文化和浓郁的传统民俗风情。仙蒲简居山腹,四面环山,临水而居。全村以林氏宗族为主,形成一个兴旺的家族聚落。仙蒲林氏渊源久远,早在南宋时期,就有赤岸林氏先祖林京一迁徙此地。仙蒲民风淳厚,以忠、孝、义、行为模范,哺育一代代后人。林氏宗谱扉页印有宋仁宗皇帝御笔朱红手迹“忠孝”二字。
关键词: 宁德市 历史文化 仙蒲村

内容

仙蒲村位于福鼎市西南部,与霞浦、柘荣两县交界,古为长溪、福宁十三都地,现隶属磻溪镇。全村共有452户,1820多人,畲、汉两族在此生活,共同创造了古村落历史文化和浓郁的传统民俗风情。仙蒲简居山腹,四面环山,临水而居。全村以林氏宗族为主,形成一个兴旺的家族聚落。仙蒲林氏渊源久远,早在南宋时期,就有赤岸林氏先祖林京一迁徙此地。据嘉庆六年(1801年)仙蒲林氏《重修宗谱叙》载:“唐咸通中,金州刺史林嵩公居赤岸(在今霞浦),厥后子姓繁衍散处诸乡,所以宁郡之有林氏,自此始也。吾宗仙蒲林氏起于京一公,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壬辰,由赤岸迁于仙蒲东洋,再传,由东洋迁于里洋,六传至五十公,生元进士林仲节公及仲茂公二人,厥后分为两派。”林嵩是福建最早中进士者之一,曾在福鼎草堂山和霞浦杨家溪辟书院读书,开草堂隐居,成为仙蒲林氏的源头。
  至南宋高宗时,赤岸林氏以林湜最为著名。林湜字正甫,绍兴庚辰(1160年)中进士,是年二十九岁。林湜一生仕途波澜起伏,干了几件漂亮的事。首先是宋孝宗让他出使金国,金主赐给他衣服,他把衣服扔掉。说,我大宋是正统世代相承,视衣服为持节品格,如今我改穿他国衣服,那与死有什么不同呢!表现了自己的民族气节。他回来复命,宋光宗迎接他说:“卿执义甚坚,国体不辱,老成持重人也。”其次,在对待同朝为官的同僚上,他极力保护吕祖谦。庆元初(1195年),奸臣弄权,把吕祖谦贬到岭南,林湜马上对余丞相说,不可把吕祖谦贬下去。叶适与吕祖谦一样是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在写《赤岸大夫林湜墓志铭》时说:“朱公元晦即谪,士讳其学,公执弟子礼不变。”庆元年间,朱熹的学说被称为“伪学”,受到当权人物的禁止,朱熹这时来到长溪一带躲避,长溪不少学子从其游。林湜在年龄上与朱熹差不多,但对朱熹十分崇敬,把朱熹接到家中来。朱熹晚年生病了,他的学生冷城人杨楫来服侍他,朱熹还给林湜复信,即十分著名的《答林正甫书》。一开篇,朱熹说:“仰慕高风,固非一日,中间虽幸夤缘再见,然苦匆匆不得款奉诲语,至今以为恨也。”表示与林湜未能多谈的遗憾之情。
  仙蒲《林氏宗谱》中有一篇《源流考略》,作者落款为“黄纪云识”,所署时间是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阳月。它记述了仙蒲林氏明晰的传承渊源。起于“周五登大宝,定鼎礼名贤。”待到昌盛时,“子姓几万千,迁筮任择木。林氏满中边,或拜天朝爵,或列圣贤班,或耕南之野,或隐市与田。”至唐时入长溪赤岸。唐宝历丙午年(826年)达到家族兴旺时期。唐以降,“南宋壬辰年(1172年)春,乃祖行京一。览胜仙蒲东,卜宅曾数代,再筮里洋峰。”《林氏重修族谱序》还记载了仙蒲林氏做谱情况,林氏有谱历史悠久,曾在康熙初年重修,时分天、地两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地房谱毁于火,后两房请柘洋袁辉岚先生重修,天地合为一谱。
  袁辉岚,柘水人,太学生,他在《重修林氏宗谱序》中记叙,“辛酉三秋,仙蒲林君开吉,谐其叔帝慧公,以修谱之事过余而问焉。”袁辉岚取林氏旧谱,仿效欧苏之法,参以近制,为仙蒲林氏做谱三个月乃成。
  林仲节是仙蒲第一个中进士的名人,其族人称之为月廉公。在《仙蒲林氏族谱卷之五·外传》记载林仲节的生平,说他“少聪慧,一览成诵。”元至治年间(起于1321年),他考中浙江省解元。当时福建人参加科考,他是唯一入选者,因此,曾有谣言说:“福建若无林某某,满船空载月明归。”说的就是林仲节为福建考生争了一口气。泰定元年(1324年),林仲节登进士第,授州判,以才见忌,左迁句容司税,升华宁尹,迁知吴江。著有《永济桥记》《四灵赋》等。
  仙蒲民风淳厚,以忠、孝、义、行为模范,哺育一代代后人。林氏宗谱扉页印有宋仁宗皇帝御笔朱红手迹“忠孝”二字。据其宗谱记载,嘉祐元年(1246年),金紫光禄大夫、侍郎御史林悦(原名林英)曾乞归回乡祭扫祖坟,仁宗问他,你作为乡殷少师(即商比干)的苗裔,家乘可得见乎?林悦随即把身上的宗谱敬奉给仁宗。仁宗帝阅谱数日后,御笔题写“忠孝”两字于谱首,同时赐诗二章,表示对林氏宗风的赞赏。一代理学大家朱熹也于宋淳熙元年(1174年)五月朔日题写“长山世谱”,后又有“轩辕子孙”和“三仁世泽”等手迹。
  进士林仲节胞弟仲茂,是传承传统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在家谱外传中记录林仲茂的生平,说他“性至孝,少与月廉公同学,稍长见其父母勤劳,遂弃举子业而综理家政,及月廉公登仕版,公则教事双亲,经营物产。”随后,仲茂裔孙文斋,文斋之后舟山,他们都秉承家训,或“性纯厚,善事双亲,笃于友”,或“待人忠厚,用能孝养。”成为一乡之望。所旌牌匾“稀龄懋德”、“阃德凝床”,古香古色,至今还高悬于林氏古民居的厅堂。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