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宗祠气势磅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19
颗粒名称: 二、宗祠气势磅礴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5
页码: 150-154
摘要: 周山周氏宗祠是福鼎市文物保护单位,于2002年7月入编福建省文化厅编撰的《八闽祠堂大全》,吸引不少古建专家和历史学家来此参观考证。周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癸酉年(1573年),迄今430多年。清乾隆年间扩建,民国时期进行部分整修,属中轴线对称分布的三进府宅结构,面阔7间,五级递进,级级深入,总进深近70米,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由120支木柱和精雕的大梁组成,规模宏大,华丽气派,文物荟萃,堪称周山“古建文物博物馆”。
关键词: 宁德市 周山 祠堂

内容

周山周氏宗祠是福鼎市文物保护单位,于2002年7月入编福建省文化厅编撰的《八闽祠堂大全》,吸引不少古建专家和历史学家来此参观考证。周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癸酉年(1573年),迄今430多年。清乾隆年间扩建,民国时期进行部分整修,属中轴线对称分布的三进府宅结构,面阔7间,五级递进,级级深入,总进深近70米,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由120支木柱和精雕的大梁组成,规模宏大,华丽气派,文物荟萃,堪称周山“古建文物博物馆”。周山祠堂重要匾额有:1、乾隆皇帝御赐“圣旨”匾进士出身的周山先贤周国镔,曾官洛阳候选州同,“从政清廉,遵例急公,家教有方”。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朝廷旷典”,“封赠名公钜卿”,当年十二月初十曰,乾隆皇帝颁发圣旨进行勒封:封赠周国镔祖父周佳谟、父亲周增为“儒林郎”;封赠周国镔祖母王氏、母亲苏氏、继母高氏及生母廖氏为“安人”。御赐圣旨匾至今仍存挂于周氏宗祠第三进正堂上,圣旨匾上“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等所有文字清晰可辨,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2、乾隆五十年(1785年),大学士蔡新题匾“绳泽式茂” 周邦熏(植),秉性好学,在福宁府科考中名列前甲,于乾隆壬寅年(1782年),进入国子监(官方最高学府),成为“贡生”,并有幸成为了大学士蔡新(1707-1799)的得意门生。因其敦厚勤学、聪颖广博,甚得蔡新喜欢。乾隆五十年(1785年),蔡新特为周邦熏家乡的周氏宗祠授“绳泽式茂”匾额。此匾存挂于周氏宗祠“太子亭”内,匾额上落款有“太子太师、文华殿大学士蔡新拜赠”等字样。蔡新为福建漳浦人,《四库全书》馆正总裁之一,担任过刑部、工部、兵部、礼部、吏部五部尚书,曾是嘉庆皇帝的老师。
  3、刑部尚书孙希旦题赠“瓜瓞绵绵” 孙希旦(1736-1784),浙江瑞安人,是清代温州籍人中最早获得功名且地位最高者,中过一甲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曾多次造访过周山,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45岁的孙希旦第三次来到周山,恰逢“周氏修家谱”,受托写了《福鼎周佳山族谱序》。三年后为周山题赠“瓜瓞绵绵”匾额,祝愿周山子孙昌盛。匾额“瓜瓞绵绵”四字浑朴大气、隽永义长,落款为“刑部尚书孙希旦赠”,此匾存挂于周氏宗祠“太子亭”内,是重要文物。
  4、四库全书编撰者陈科捷题赠“世德堂” 陈科捷,福建安溪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中进士,任四库全书编撰。为表彰周山纯朴乡风、文明礼教,根据乾隆皇帝的口谕,陈科捷特为周氏宗祠题赠“世德堂”匾,匾额的时间记载是“清乾隆丙戊年”(1766年),落款为“陈科捷拜题”。此匾存挂于周氏宗祠“太子亭”内。“世德堂”乃祠堂的堂号。堂号是一个宗族的标志,可以区别姓氏,区分宗派,教育族人。“世德堂”是以道德伦理作堂号,可以劝善惩恶,激励后人。其实,周氏宗祠的原本堂号是“爱莲堂”(是周姓特有的堂号,源于北宋理学鼻祖、廉洁爱民的周敦颐)。
  5、翰林院侍读学士阿肃题赠“文元” 阿肃,满洲镶白旗人,字敬之,乾隆甲戌进士,任詹事府(培养教育太子的机构)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任提督福建学政,为周山先贤周漌题赠“文元”匾。据族谱载,周漌,即周应汉的学名,乾隆十七年入“太学”,后为“贡生”。此匾现挂于周氏宗祠第二进大堂上,题匾上主要有“钦命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提督福建学政加二级阿肃为贡生周漌立”等字样。
  6、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大理寺卿蓝应元题“楷模多士” 蓝应元,福建漳浦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登进士,任过《四库全书》纂修兼分校官,后任礼部侍郎。作为文化名村,周山自古人才辈出。清乾隆四十九年,被“赐进士第”、时任大理寺卿的蓝应元特为周山题“楷模多士”匾。由于年岁久远,相对于其它几个匾额,“楷模多士”四字稍显模糊。
  7、温州知府张慎和赠匾“贤助芳声” 张慎和,福建晋江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乾隆五十一年外放温州知府,几年后任道台。著有《暇日诗草》等。乾隆五十七年乃先贤周锡朋(国学生)之母王氏“大寿”之年,时供职于温州的张慎和为周山题赠“贤助芳声”匾。
  8、福宁府知府李拔题匾“淳朴可风” 李拔,四川犍为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二十四年春起,任福宁府(治在霞浦)知府。在任期间,大胆革新,功绩显著。周山先贤周佳隆生三男,家教有方:长子,太学生;次子,庠生;三子,官至“卫守府”(武官)。周佳隆急公好义,办事廉洁公正,多行善事,名声在外。族谱有载:“福宁府主嘉其优行,旌奖额曰:淳朴可风”。“淳朴可风”四字是对周山民风民情的高度评价。
  周氏宗祠建筑构件颇有讲究,诸如木雕、石雕、砖雕等作品,精刻细凿,各自的表现手法因建筑部位的不同而相异,砖雕可见于宗祠门额,石雕多见于柱础、抱鼓石,木雕多见于梁枋、雀替、门板、窗棂,技艺纯熟,悦人心目,让人叹服。周氏宗祠中“木雕”作品主要有三种类型:1、单面雕。比如在宗祠第二进大厅的隔板上,就有整齐排列的单面木雕作品,每副木雕图案都取材于《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的故事片段。外人比较容易识别的有:“刘备三顾茅庐”、“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诸葛亮巧设空城计”等凹凸分明的图案,富有文化气息和趣味性。
  2、双面雕。在宗祠第二进大厅左右屏风上都有明清的“双面雕”作品。屏风门板厚度不大,但是前后两面都有精细的雕刻,图案多是代表吉祥富贵的花草鸟兽,构图精美,刀法一流,能完好地保存到现在,让人叫绝。
  3、立体雕。宗祠内的木柱雀替和部分木梁,多为立体雕,作品有龙头、松鼠、葡萄等,形象生动,十分逼真。其中的立体雀替雕,既有承重作用,又有装饰美化效果。
  周氏宗祠内,除了有清代重臣名儒的题词匾额,在正堂的三十六扇窗门上,还书刻着王锡龄、“梅灵主人”等许多明清文人墨客所遗诗词和赠言,如“梅灵主人”为周氏宗祠赠诗:“牡丹开五福,芍药报三春”。在每一进的木柱上,都有体现家族文化的长句楹联,如:“继先贤启汝南子孝孙思典范,携俊秀承歧北宗亲祖德遗风”;“名山育名人名祠出名花名驰四海,圣前昭圣意圣地香圣迹圣史千秋。”这些既是诗词佳作,也是书法佳作。
  周氏宗祠雕栏画栋,在“太子亭”的藻井和正堂的天花板上,是形态各异的彩绘,题材涉及传统戏曲、民间故事以及渔樵耕读、宴饮、乐舞等生活场景,文化气息浓厚,给人视觉的冲击和艺术的享受。清代石狮栏杆,整排石构,全长近10米,位于周氏宗祠大门外2米处,是周氏宗祠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家谱记载,这一排栏杆是清乾隆年间扩建宗祠时安设的,有近300年的历史。栏杆的特色之处就是上面的2头石狮子,它们的造型精致灵巧,活灵活现。左边的石狮子特别可爱,它张着嘴,嘴里头还含着一个可以滚动、但不会掉出的圆石珠。石狮子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吉祥兽,为石栏杆增添了“文化味”和“趣味”。
  周氏宗祠的建造是古代建筑思想和建筑技艺的缩影,比如:从科学性角度看。宗祠外围砖墙瓦顶,是基于中国南方多雨潮湿,砖墙瓦顶便于挡雨排水;宗祠内围设四个“四水归堂”的内天井,方便采光、通风、排水。从审美角度看。宗祠整体为三进五级布局,统一规整,墙连瓦望,蔚为壮观;宗祠内局部木雕,既有朴素的原木纹理,又有精美的雕刻图案,相得益彰,格外典雅。
  此外,周氏宗祠的建设也颇具古代建筑风水学特色。周山山环水绕,锦峰簇拥,乃风水宝地,从高处看,周山村落四围山峦连绵重叠,整体形似开放的莲花,而周氏宗祠就坐落在“莲花心”上。村落总体规划以周氏宗祠这一“莲花心”为核心,结合周围自然环境,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定好村落的风水乾坤:“金、木、水、火、土”,渐渐形成了2600米长的环村“书堂古巷”。这样的选址,体现出周氏祖先非同一般的营造思想。
  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合一的综合性科学,不能简单地把风水学等同于封建迷信。周氏宗祠所折射出的古代建筑思想值得今人考究。
  以上这些数量众多的周氏宗祠文物,是周族人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绽放在闽浙边界宗祠文化花园里的艺术奇葩,增添了古祠文化内涵。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