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隋代隧道水利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206
颗粒名称: 一、隋代隧道水利工程
分类号: TV67
页数: 3
页码: 137-139
摘要: 霍童溪流蜿蜒曲折,在石桥村下方的金钱渡直插炼丹岩下,溪流将霍桐盆地一分为二,一块是霍桐溪右岸千余亩的石桥洋,黄鞠把兴修水利作为全面开发霍桐地域的首要任务。即龙腰山脊几十米的花岗石,又开了一条长达二千多米的水渠把大石坑之水引水入山梁,解决了石桥洋千余亩旱地的灌溉问题,然后把水引入村头的日,在每三大曲中镇一石蛤蟆,然后将含有肥分的水再送入农田”从而使石桥洋千亩荒芜干旱的土地。建起了闽东第一个水力发电站,随即着手筹建左岸水利工程。从霍童溪上游的堵坪湖引水到松岸洋“要在坚硬的花岗岩中开凿通水隧洞。
关键词: 宁德市 石桥村 水利工程

内容

历史上,霍童溪流蜿蜒曲折,溪水绕过狮子峰下,在石桥村下方的金钱渡直插炼丹岩下,沿山边至霍门宫流出境外,溪流将霍桐盆地一分为二,一块是霍桐溪右岸千余亩的石桥洋,另一块是霍桐溪左岸数千顷的松岸洋。虽然溪水近在咫尺,但因水位低于洋岸,无法利用灌溉,两旁土地一片荒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此,黄鞠把兴修水利作为全面开发霍桐地域的首要任务。经实地堪察,需斩断“石龙”即龙腰山脊几十米的花岗石,从大石坑引水。工程难度大,同时乡人认为“石龙”是石桥的龙脉所在,斩断“石龙”破坏了风水,要“断代代官贵”。但黄鞠不信邪,不畏难,毅然声言“只要能发万代香火,不问代代官贵”。率子孙和乡民,克服重重困难,历经数年努力,终于把龙腰斩断。在坚硬的花岗岩山梁,开凿出一条长几十米,宽2米,深十余米的石渠,又开了一条长达二千多米的水渠把大石坑之水引水入山梁,解决了石桥洋千余亩旱地的灌溉问题,并利用水位落差,兴建五级水碓,利用水力加工粮油和农副产品,节省大量劳力。然后把水引入村头的日,月,星三湖和村中的砚池,在每三大曲中镇一石蛤蟆,故曰:“三头蛤蟆九曲水”。流水从房前屋后绕过,供村民必要的洗涤,然后将含有肥分的水再送入农田,从而使石桥洋千亩荒芜干旱的土地,尽成旱涝保收的沃土。1956年人们利用水位落差,建起了闽东第一个水力发电站,至今仍在发电。
  黄鞠在完成右岸“龙腰”水利工程后,随即着手筹建左岸水利工程。从霍童溪上游的堵坪湖引水到松岸洋。全程达7500多米,其中,要跨过三四座山脊,要在坚硬的花岗岩中开凿通水隧洞,在古代科技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要完成这一艰巨的工程,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黄鞠毫不犹豫,又率子孙乡民投入工程。黄鞠女儿丹鸾、碧凤也因工程施工,而误了“及笄”之年,以至终身未嫁。历经十多载的艰苦奋斗,终于凿通了总长700多米,高2.5米,宽1米多的花岗岩涵洞,完成了这一古老的民间兴建的隧道水利引水工程,使松岸洋千顷荒芜的土地尽成沃土,为霍童区域经济全面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黄鞠还着手搞防洪工程和美化环境建设。为阻缓洪水的冲击,“铸三铁牛镇於中流”以压水患,建“三十六墩”造“七十二塚”以镇龙神,立万世不拔之基。还在沿溪两岸留蓄起大片古松,号称“九里松”;在松岸边种植密匝匝的桃树,号称“十里桃花”;在近峡口水流缓慢的长湖,种植荷花,被称为“荷花洲”,香溢数里。再加上风景秀丽的山峦,蜿蜒清沏的霍水,使霍童成为了一处花雕玉琢的世外桃源。第一洞天冠绝中华,其功不可没。
  历代对黄鞠兴修水利的丰功伟绩多有记载,如:福建省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宋代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十六《水利·霍童里》,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二十四等均有记载:“仙湖,堵坪湖,塘腹湖,会小溪水,隋谏议黄公创。溉田千余顷。”明何乔远《闽书》卷二十一《方域》称黄鞠,隋时为谏议大夫,谏隋炀帝不听,遂寻阆苑之处,来抵霍童,见其地广衍,遂起意凿断龙腰,通大湖水,指飞来峰塞水口中。下铸铁牛三镇之。除上述之外《福建省水利志》、《福宁府志》、《宁德县志》等都有记载黄鞠历史功绩。1992年来宁考察的一位水利专家惊叹:“千年之前,一无火药,二无科学仪器,凿明渠暗道,引水垦荒2万余亩,堪称南国愚公了”。2000年5月省博物管考古部,省文物管理局考古工作队在霍童溪两岸考古时,对这一古代水利工程也感到惊讶,建议申报第五批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2001)15号文,已将“龙腰水渠”和“蝙蝠隧洞”两处古代水利遗迹列入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黄鞠在引进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技艺,礼仪,风俗等。为祝贺黄鞠亲家朱福旦辰之庆,黄鞠还在每年二月初一办花灯赛会,请朱福前来观赏。时至今日,这一活动石桥和霍童四境各姓居民仍久兴不衰,其内容之多,规模之大,功夫之巧,在闽东不多见。有堪称一绝的线狮,奥妙莫测的纸扎,耐人寻味的铁技,高达屋顶的高跷,五彩纷的花灯等等吸引着周围百里的人们争相前来观看。还定五年一大装,大装年连续8天,小装年4天,大装年还在路旁摆放家酿美酒,及花生,黄豆等佐料任过路宾客品尝。黄鞠开创的二月初一灯会世传至今,形成闽东地区独特的“二月初一灯会”。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