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坪与西溪的经济协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190
颗粒名称: 二、西坪与西溪的经济协同
分类号: F303
页数: 2
页码: 108-109
摘要: 早在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西坪就迎来了第一支山地居民缪氏家族。缪氏最早定居茶园弯,明永乐十九年(1422年),来到西坪耕读传家的姓氏又增加了7个,分别为陈、吴、游、叶、袁、杨、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家又开始铺建官道,在西溪建立水力油坊。明正统年间,西坪成为福宁府官道驿站,北承柘洋、南接福安,客栈林立,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明显增加,迁去西坪定居的姓氏也越来越多,史上有记载的姓氏已经达到17个,是当时柘洋全境姓氏最多的一个村庄,号称“百姓村”。当时西坪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油茶,福宁府产油量最大的水力油坊就建在西坪西溪。
关键词: 宁德市 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

内容

早在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西坪就迎来了第一支山地居民缪氏家族。缪氏最早定居茶园弯,明永乐十九年(1422年),来到西坪耕读传家的姓氏又增加了7个,分别为陈、吴、游、叶、袁、杨、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家又开始铺建官道,在西溪建立水力油坊。明正统年间,西坪成为福宁府官道驿站,北承柘洋、南接福安,客栈林立,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明显增加,迁去西坪定居的姓氏也越来越多,史上有记载的姓氏已经达到17个,是当时柘洋全境姓氏最多的一个村庄,号称“百姓村”。当时西坪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油茶,福宁府产油量最大的水力油坊就建在西坪西溪。据说,当年西溪的水力油坊厂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油坊水渠全长250米,由于水资源丰富,落差适中,可24小时生产。榨油机有6个石轮,每个石轮直径为1.5米,边厚10公分,中间厚度为20公分。年产油量可达50吨。
  西溪平日温顺柔美,但是遇到暴雨天气,就水流湍急,容易山洪爆发,因而村民出入城乡,就得看云识天气。史载,明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西坪受暴雨袭击,山洪爆发,西溪溪水猛涨,农作物、民房等全部冲垮,缪氏族家族被迫迁居。西坪原本有一条全县最长历史最老的碇步,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山洪冲毁,现在则为过桥路面所替代。后来省城里的领导帮助西坪建造一条过水路面。如今这村口还竖立着一块原省委常委、秘书长黄文麟题写的“康裕桥”碑记。
  “康裕桥”通车后,首先获益的种植大户是被誉为“果痴”的魏住吉。1998年,西坪东西兜自然村的魏住吉凭借多年打工攒下的2万多元,在山上足足种了10亩多的芦柑。“要致富,先修路”,富裕起来的魏住吉感念省里为村里修建的“康裕桥”,决心为家乡办点实事。东溪兜自然村自古以来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西坪主村,落后的交通严重制约了东溪兜的发展。魏住吉踌躇满志带着大家投工投劳,开出了一条2.6公里的简易公路。有了这条路,乡亲们跟着魏住吉学种水果,掀起了发展生产的高潮。如今,西坪不仅村村通路,西溪的水资源还被乡亲利用起来开发水电,不仅满足当地乡村需要,还输送到县电网为城区群众做贡献。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