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185
颗粒名称: 一、风物
分类号: K928.5
页数: 4
页码: 100-103
摘要: 蝴蝶舞。湾里村至今保留着一种较为原始的畲族婚庆礼仪舞蹈——蝴蝶舞。该村“蝴蝶舞”始于宋代,因舞步从开始到结束形成一只“蝴蝶”造型,故名。湾里畲民用本民族的语言编出了成千上万首民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压韵悦耳,铿锵和鸣。湾里畲族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有情歌、劝世歌、赞歌、开锁歌、小说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历史以及农耕和爱情生活。
关键词: 宁德市 湾里村 风物

内容

1.蝴蝶舞。湾里村至今保留着一种较为原始的畲族婚庆礼仪舞蹈——蝴蝶舞。该村“蝴蝶舞”始于宋代,因舞步从开始到结束形成一只“蝴蝶”造型,故名。湾里蝴蝶舞是一种动作简单、规整、全部由男性跳的群舞,是畲族婚礼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舞蹈形式虽无史料详细记载,但在畲民中却代代相传。
  湾里畲家传统婚礼有“上半夜拜食、下半夜唱食”佳期酒宴之谓,就是畲族青年举行婚礼,要由男、女双方家长协商择定吉日佳期,是日,男方抬“红轿”带着乐队一路吹吹打打赶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新娘迎到男方家中,要先在厅堂举行“拜堂”,仪式后,接着大摆酒席宴请亲戚、朋友,一直喜闹至半夜,多数宾客才散去休息。下半夜,接着举行“闹洞房”仪式,主人在厅堂正中摆上一桌酒席,名曰“食佳仪”,由事先邀请选定的“佳仪头”(即礼生、伴郎头)、“家仪脚”(伴郎)和“状元爷”(新郎)等10人组成一桌,开宴前,先要迎新郎、新娘、伴郎、伴娘入座大厅两侧,互相介绍认识后,由一男青年端茶配以舞蹈动作敬茶。“敬茶舞”之后,新娘、伴娘等列旁观看,由伴郎表演的“蝴蝶舞”登场,又一次进入婚礼喜庆高潮。
  “蝴蝶舞”由参与闹洞房的伴郎组成,2人、4人或8人一起成双结对,舞步从开始到终止形成蝴蝶状,舞步及动作大致是:舞者成双并肩而立,双手自然下垂,根据站立方向,分别由左脚或右脚先起舞,舞步交叉进行,每迈开两步,舞者要来一个照面并拱手作揖(基本动作是两手五指交叉抱拳,两脚交叉弯曲半蹲步行进,当两手抱拳举至右肩平时,左脚向前跨蹲一步;当两手抱拳举至左肩平时,右脚向前跨蹲一步),如此反复进行。队形是两人并行,先从想象中的蝴蝶眼睛部位起舞,接着沿蝶身、蝶翅等部位舞成双只蝴蝶造型。蝴蝶舞是当地畲族群众代代相传的一种风俗,是畲族青年结婚必行之礼仪,比喻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就象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身为蝶,比翼双飞,永不分离。据湾里文化站站长吴兴松介绍,畲族始祖大部分都住在偏僻山区,植树时,常常杉松套种毛竹。盖房时用杉木做椽、毛竹做钉,杉木做家俱,就用竹做竹钉;杉木做水楻、水桶,就用毛竹做箍。哪里有杉树,哪里就有毛竹。杉木和毛竹为什么会得这么“相好”呢?举行婚礼时为什么要表演“蝴蝶舞”呢?这和杉松木套种毛竹有关系。传说,梁山伯和祝英台那座墓,左边长出一棵杉树,右边长出一株毛竹。同时墓孔里飞出一对蝴蝶,在空中愉快地飞舞。梁山伯的“伯”字和祝英台的“祝”字以及“竹”字畲族话音是相同的。畲族人喜欢杉木套种毛竹,也喜欢“梁祝”婚姻的真诚、永不分离的情感。由此,湾里畲人仿照了“梁祝化蝶”的故事创编了“蝴蝶舞”。因为大多为四对男女一起翩翩起舞,又称“八卦蝴蝶舞”。目前,“八卦蝴蝶舞”已被宁德市畲族文化抢救办拍摄成电视片;这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细资料已经收入《中华舞蹈大全》(福建卷)。除了“蝴蝶舞”外,该村流传至今的传统婚礼舞蹈还有:“迎八仙”、“敬茶舞”、“安位入席舞”、“取凤凰蛋”等。
  2.畲歌。
  湾里畲民用本民族的语言编出了成千上万首民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压韵悦耳,铿锵和鸣。唱山歌是畲族人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他们不但在各种节日和喜庆的场合唱歌,即使在日常生活和山间劳动时也以歌当话,互相对答。畲家山歌的歌词都有严格的韵脚:第一、二、四句一定要同韵,他们称不押韵为“不平”,歌编得不平就唱不来。用汉语编的山歌,用畲语就不一定能唱,汉歌一定要翻译成畲语后才能唱。畲家歌手在即兴对唱时,往往能够做到韵脚工整,平仄相对,运用相粘、对仗等形式,并且言之有物,寓意深刻。
  湾里畲族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有情歌、劝世歌、赞歌、开锁歌、小说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历史以及农耕和爱情生活。歌词以畲语方言构成,往往语带双关,以物寓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鲜明生动、富有韵律、过节换韵、浅显易记、句式灵活。唱山歌是湾里畲族村民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以唱山歌来活跃山村的文化生活。在“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歌谣卷》中选编了一大批采录于湾里村的畲族歌谣。村民吴祥庆、吴立兴迄今依然在积极创作、编撰畲歌。他们与时俱进,写出许多赋予时代新内容,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杂歌、劝世歌和赞歌;在县文化部门的指导下,湾里村正在继续收集畲族歌谣旧抄本,做好挖掘、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工作。
  [=此处为插图=]3.民间传说。
  湾里村外瓦楼岗100米处有个上千平方米的广场和一座大岩石,石墩顶端平面500多平方米,站在石墩上往东可看到连绵不断山峦的松柏竹林和田野,往前望层层梯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河流山川,风景迷人,周边远客、青年都喜欢到湾里观光做客唱山歌,尤其要看湾里大岩石。这大岩石上酷似一只大石龟,龟背犹如被刀砍裂,龟腹下流淌着一窟泉水,这里有个神奇的传说。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柘荣分卷》记载,很久以前,这大石龟是头龟精,在瓦楼岗修炼千年,能呼风唤雨,三更半夜还会窜入畲族人家掏羊猪吃,后来还吃人。山神和土地见了,急忙报上了天廷。玉皇大帝派天将来收拾它,龟精知道了,便从瓦楼岗山洞爬到对面山的大岩石上,呼风吐雾要跟天将拼个高低。天将抽出除妖宝剑,“轰”一声将龟精砍死在大石头上。天将回到天庭复命,玉皇大帝又派了一名天神守在东南山上,后人称为“石人山”;又派两头狮子守在北向山,保护百姓永远平安吉祥,后人称作“狮子山”,又赐一面照妖镜,挂在西山上,不容妖魔在这里作怪,后人称做“月镜山”。从此,妖祸平息,百姓安居乐业。
  湾里的民间故事很多,绝大多数已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收入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柘荣分卷》中。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