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代民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173
颗粒名称: 三、清代民居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3
页码: 78-80
摘要: 前山村主要姓氏有黄、林二家。黄、林姓氏祖先在清代造有两幢民居,流传数百年养育子孙后代,至今乃“风韵犹存”,柘荣县人民政府授予“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宁德市 历史文化 民居

内容

前山村主要姓氏有黄、林二家。黄、林姓氏祖先在清代造有两幢民居,流传数百年养育子孙后代,至今乃“风韵犹存”,柘荣县人民政府授予“文物保护”单位。
  其一:华卿厝。据《前山林氏宗谱》记载:“林华卿,号蕴圃,行敏二,例授直隶州正堂”。林华卿于清乾隆年间,主持建造一幢规模宏大的房屋,民居建筑用料考究,结构大气,工艺精美,尤其是前院主楼梁式大厅之规模为民居建筑中少见,在柘荣民谣中有“前山华卿厝”之美誉。华卿厝坐东向西。根据现存外墙丈量,原建筑群台基五级,通进深66米,通面阔37.5米,总占地面积2475平方米,其中建在第一级台基上的门楼等建筑清末毁于火。现存建筑台基四级,通进深58米,通面阔37.5米,占地面积2175平方米。分为中心主体建筑和两侧附属建筑。主体建筑四周空斗砖墙包围,通进深58米,通面阔22.05米,中部横向空斗砖墙分隔成前院、后院,中间门道相通。前院台基两级,第一级台基高0.43米,进深11.6米,面阔22.05米,建门楼,中间通道,左右单扇花阁式双坡顶廊庑分隔成3个天井,两侧建厢房;第二级台基高0.5米,进深20.15米,面阔22.05米,建前院主楼,单檐砖木构穿斗式硬山顶,面阔5间,明间、次间为迎宾厅(官厅),扛梁减柱造,“人”字形假顶,面阔10.05米;梢间为居室,与大厅相分隔,两旁为梯弄。进深7间,前廊卷顶。后门进入后院廊道进深6.5米,两边天井。后院台基两级,下台基高0.12米,面阔22.05米,进深5米,中间通道、天井,两侧厢房。上台基高0.5米,建后院主楼,砖木构穿斗式单檐硬山顶,面阔5间,明间宽4.75米,次间3.25米,梢间3.3米,梯弄宽1.65米,墙厚0.33米。进深一进间1.8米,二进间1.2米,三进间1.97米,四进间1.97米,五进间1.97米,六进间1.97米,七进间1.2米,八进间1.2米,前、后檐下出各1.1米。后院空地进深4米,后门毛石砌造山墙。
  其二,大外厝。据《前山黄氏宗谱》记载:大学士黄莺鸣,于清乾隆年间,参照“凤岐吴氏大宅”布局建造大外厝。大外厝坐东北向西南。保存清代民居风格。原建筑群由左、中、右三大区域组成,其中,中心区又由中轴主体建筑、阁楼区和内花园组成三纵式布局;左、右两大区域分别建若干座单檐砖木构穿斗式硬山顶房屋,四周青砖砌造空斗围墙。通面阔95.26米,通进深59.36米,共有36个天井,72个花通,占地面积5655平方米,加上左后侧附建“黄氏支祠”和书馆等占地面积735.5平方米,合计总占地面积6390.5平方米。中轴线主体建筑台基四级,在第二级与第三级台基之间横向空斗砖墙分隔成前院、后院。前院第一级台基上建门楼,中间廊庑分隔成3个天井,两侧厢房;第二级台基上建主楼,砖木构穿斗式重檐硬山顶,立柱十扇九溜,由第一级台基上建单扇双坡顶花阁式廊庑,连接次间檐柱,分隔成左、中、右3个区域,面阔各3间,左右为居住区,中间为公共活动区,明间减柱造,面阔3.8米,次间面阔2.52米。大厅“人”字形假顶。前廊卷顶,进深一进间1.7米,二进间3.92米,三进间1.16米,四进间2.8米,五进间1.68米,前后下檐出各1米。后门进入二进通道廊亭进深2.6米,面阔3.55米,两边天井。后院下台基高0.13米,进深6.85米,面阔28.66米,建门楼、回廊、天井、左右厢房。上台基高0.13米,进深15.5米,面阔28.66米,建砖木构穿斗式重檐歇山顶主楼,面阔9间,分隔成3个区域,中心区大厅明间面阔5.5米,次间面阔3.2米。前廊卷顶,大厅“人”字形假顶,前厅进深7.65米,后厅进深7.85米。后门天井进深3.6米,厨房进深6米,排水沟进深2米。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