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朝古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172
颗粒名称: 二、明朝古刹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77-78
摘要: 前山村对岸有一座古刹叫广福寺,原名白云寺,广福寺依山傍水,寺前一片田畴,寺西侧山间树林茂盛,临溪边有株珍稀古树罗汉松立于寺旁。白云僧寺诗曰:又咏广福晨钟曰。嗣后有福州鼓山寺和尚到此为住持,谐音易为广福寺,清乾隆时有行智和尚”咸丰时有天真和尚。相传道光时僧众较多,曾有12位德僧关闭在寺内修持,连仅有珍贵的罗汉松也行将枯萎。1981年居士袁阿殿、黄奶梓、袁书法、林松锦等及乐善人士集资协助释品照,重建寺院一座。两侧各2溜为僧舍、厨房、斋堂。释品照往他处建寺。1987年续建左廊6溜3层。
关键词: 宁德市 历史文化 古刹

内容

前山村对岸有一座古刹叫广福寺,原名白云寺,曾名根鼓寺。广福寺依山傍水,坐落鳌鱼山,山近溪畔,又有半月沉江的美誉。寺前一片田畴,阡陌交错,有简易公路、石拱桥、垫步横穿寺前,寺西侧山间树林茂盛,临溪边有株珍稀古树罗汉松立于寺旁。
  该寺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释法东为住持。据《前营袁氏族谱》载:白云僧寺诗曰:“前山后井间,此间即古寺,出没有烟云,时锁幽静地。晨钟声九六,老僧人三四,谛虑洗孤清,身外无他累。”又咏广福晨钟曰:“梵宫楼胜地,明月落前溪,一敲钟声响,千山报晓鸡。”寺久历沧桑,嗣后有福州鼓山寺和尚到此为住持,详细时间失考,为表溯源思根,改为根鼓寺。迨至明末,黄、袁两姓翁婿舍田16亩,谐音易为广福寺,这繁体“广”字内隐着个“黄”字,寓意深长。该寺名僧多,清乾隆时有行智和尚,道光时有秀怀和尚,咸丰时有天真和尚,民国有圆华、圆瑛、谛闲等和尚。相传道光时僧众较多,曾有12位德僧关闭在寺内修持。1927~1938年间,柘洋城关连遭盗匪祸害,寺宇年久失修,逐渐破落衰败,仅有老僧2人留守寺中。1958年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寺宇被拆毁,片瓦无存,连仅有珍贵的罗汉松也行将枯萎,孤立于溪岸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柘荣县委和县政府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1981年居士袁阿殿、黄奶梓、袁书法、林松锦等及乐善人士集资协助释品照,重建寺院一座。以当中3间为佛殿,两侧各2溜为僧舍、厨房、斋堂。1983年,释品照往他处建寺,延请释世乐为住持。1987年续建左廊6溜3层,1990年又建右廊6溜2层,均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045平方米。塑佛像镏金28尊,法器齐全,香火旺盛。又在寺北侧砌造藏骨塔1座。值兹盛世又见罗汉松复活,绿叶丛生,笑迎春风。1985年9月3日经宁德地委、柘荣县委批准为开放寺。此时住众24人,其中比丘10人,尼14人,立知客、田头、库头,自力更生,“农净并重”。
  后来,又建造双檐悬山式大雄宝殿一座,高16.5米,圆石柱20根,建筑面积446平方米,塑佛像镏金一尊,高6.6米,同时新建万佛绕毗庐等,宏伟壮观。该寺占地面积10亩,其中建筑面积占60%;放生池3口,堂皇正殿为柘荣寺院之冠。
  1996年4月16日广福寺隆重召开正殿落成庆典大会,柬请海内外1320人,莅临该寺观光。参加庆典国内外僧徒和居士十方施主千余人聚会一堂,规模宏大,隆重而热烈,是柘荣县史无前例的佛教盛会。现在寺名由中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书,刻碑立于大门口。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