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重点村富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150
颗粒名称: 畲族文化重点村富达
分类号: K928.5
页数: 9
页码: 55-63
摘要: 富达村地处福建省古田县北部,距县城37公里,东临官州、奎楼、薛后,西接溪州,南连常坝、招坑,北靠新舫、达才,位于东经119度30分,北纬27度40分,属平湖镇管辖。土地总面积11.245平方公里。2008年全村总户数684户,总人口2620人。富达自然条件优越。富达历史悠久。富达地灵人杰。
关键词: 宁德市 历史文化 富达村

内容

富达村地处福建省古田县北部,距县城37公里,东临官州、奎楼、薛后,西接溪州,南连常坝、招坑,北靠新舫、达才,位于东经119度30分,北纬27度40分,属平湖镇管辖。土地总面积11.245平方公里。2008年全村总户数684户,总人口2620人。
  富达自然条件优越。海拔630米,属中低山丘陵地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宜农宜林,资源丰富,物产繁多。
  富达历史悠久。自唐乾符三年(876年),蓝文卿长子应潮由侯官县(今闽侯县)骑白牛跋山涉水迁居于此,开基创业,繁衍生息,迄今已逾1130年。
  富达地灵人杰。秉持着“耕者富、读者达”之祖训,世世代代的富达人,在此辛勤耕读传家,建立了美丽富饶的家园,积淀了深厚浓郁的民族文化,使富达成为闻名遐迩的闽东最大的畲族村。“驸马家声远,侯门世泽长”。古之前贤,入举出仕,名扬千古;今之才俊,层出不穷,尤胜从前。各级官员、资深学者、致富能手、各行各业之佼佼者,不胜枚举。
  一、发源历史神奇
  追溯富达开村历史,流传着童话般的神奇故事。当年,富达蓝氏始祖蓝文卿隐居于闽侯雪峰地带,拥有田宅屋宇三百六十余间、水牛三百六十余牵、米仓五十余间、田业二十四庄,受种一千五百五十余石,收谷(租)三万四千三百余石。传说有一天,一位云游僧人“义存”前来拜谒,曰:“贵处山明水秀繁华胜境,特求一驻锡处”。文卿听了大喜,指门前一小池畔大枯树边,与义存建草庵,曰:枯木庵。逾年,义存奔告曰:“屋宇狭小不能容”。文卿信手一指:“听由师傅圈用好了”。义存笑道“贫僧只求施主布施一领袈裟遮掩的土地足矣”。文卿笑答:“任凭师傅施为,吾必践言”。和尚谢过,便解下袈裟向上一抛,口念经词,只见袈裟漫天盖地展开,霎时天昏地暗,袈裟竟把整座雪峰岭遮掩得严严实实。文卿目瞪口呆:“师傅真乃当今活佛,弟子有言在先,此山地合该由师傅建寺立庙。”寺庙建成,额曰:雪峰。唐僖宗深感文卿倾家成此大功果,敕封文卿为威武军节度使、妻杨氏为懿德淑靖夫人。唐开平元年十一月十一日文卿归神于雪峰寺,享年九十六岁,其灵骨塑为侯王宝像,安奉于雪峰寺蓝公堂,千百年来香火不断。
  蓝文卿有子八人,罄资筑庙后,文卿便留驻雪峰敬佛参禅;五郎亦落发入寺为僧;其余众儿郎互道珍重后各奔东西,迁居异地安身立命。大郎(应潮)骑白牛择址古田富达,二郎奔漳浦,三郎走江西,四郎下汀洲上杭,六郎守闽清棠里,七郎早夭,八郎北上浙江丽水。他们所到之处,都能自强自立,艰苦创业,历经一千一百多年辛勤耕耘和繁衍生息,处处都聚成巨族,并咸认雪峰为发祥地,彼此之间都自承雪峰一脉。
  大郎夫妇骑白牛来到古田坂兜(现永安村)一个小塘边,白牛一路疲惫就奔下塘里“滚浆”。大郎夫妇见这地方山势低缓,中间立着一座山岗,岗前平洋一片,麦浪滚滚,一个田客正在麦田边开渠放水。大郎上前,手指白牛道:“我从雪峰来,坐骑饿得走不动了,大哥能不能给些青麦,让它吃了好赶路?”田客听了虎起脸说:“庄稼是种田人的希望,你想讨来喂牛,不行不行!”大郎转身又见一个十多岁的牧童在放牛,又上前对牧童说:“小哥肯送些青麦给我的牛吃了赶路吗?”牧童爽快地说:“这些都是我的麦田,你的牛要吃多少尽管吃,不要紧。”大郎十分感激,想起:“雪峰真觉法师说过牛‘滚浆’地方就是好墓地,但我现在安身地方都没找到,要墓地有什么用?何不指点给牧童,报答他的好处。”就对牧童说道,“我得高僧指点,知道脚下站的地方是块好墓地,感你厚情,特意相告。”那牧童回去对父母说了,圈做墓地,这就是如今古田永安村的万三墓。
  喂饱了牛,夫妻继续赶路,过不多时来到一个地方,只见群山环抱,中间一片草地,长满水竹(即是“水竹洋”),那牛就自己停下来,再不肯走了。大郎知道已到落脚地,就跟妻子下了牛背,前后溜了一圈,见风光秀丽、水甜土肥,十分满意。从此,就在这里架木盖房,开荒种谷,安家立业,取村名蓝田村,后改称富达村。(取“耕者富,读者达”的意思)。
  二、畲族风情浓郁
  富达村至今仍保持畲族文化风俗。人生婚嫁、生育、寿诞、丧葬等都按照畲族传统风俗办理。岁时节令祭灶、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无不按照畲族风俗进行。迎祖祭祖、祈雨抗灾、盘诗对歌,是富达最古老的最具代表性的畲族民俗。
  迎祖祭祖富达蓝姓族人注重崇拜祖宗,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为祭祖日,庆祝始祖千秋寿诞。这个传统节日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已无从考证,仅在“文革”期间因破“四旧”被停了十多年,于1978年又重新恢复。这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最隆重的活动。这天,全村人都起得很早,穿戴整齐,一吃过早饭,热心的男女族人不分老幼齐集蓝公府,其中四人肩扛“唐节度使”、“明护侯王”、“肃静”、“回避”牌;众人手擎各种旗、牌,锣鼓喧天,炮声震地,始祖文卿、应潮像由众人抬着,在“八仙”(戏班化妆)和族人及亲友的陪同下,沿着蓝公府—溪尾殿—朱垱一旺垱洋—五景垱—桥头垱—旗杆兜东路—祠堂后门—下路弄一旗杆兜西路—蓝氏祠堂路线,游览村庄与田园,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在门前供桌摆各种果品,点燃香烛,燃放鞭炮,喜庆始祖寿诞,祈求祖宗保佑风调雨顺,合境平安。尔后将始祖供奉于祖祠内,接受族人的朝拜与祭祀,并请来“闽剧团”演戏三至六日,此间亲友及四面八方游客云集富达观光,人山人海。直到正月十五日文卿、应潮神像从祠堂抬回蓝公府内,活动方告结束。
  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全村青壮男女组成祭祖团队,都要到雪峰祭祖。几百人沿途飞舞旌旗,声势浩大,吃住在雪峰寺,开展隆重的祭祖活动,场面热烈庄重。
  祈雨抗灾富达地方虽好,但为山区平原,每逢大旱之年,灾情较重。当年雪峰真觉禅师得知富达旱年缺水,应允蓝应潮,每逢大旱年到雪峰祈雨,寺院长老必将大力支持,有求必应。从那时起只要富达逢旱,必到雪峰祈雨,每每祈来倾盆大雨,附近村庄和沿途群众因此得益,富达祈雨受到许多群众支持,久负美名。
  祈雨先要请道士择定吉日,打锣通知全村男女老幼吃素三日,一切鱼肉之类严禁进村叫卖。要准备二把响铳(俗叫三口灯)配备硝、火药、小铁锤,制就“杉柴尖”数百个;还有香亭一个,旗二把,锣、鼓、小锣、大小钹,木杖二条,糕仔些许。去祈雨的队伍要选择30个体力健壮的人,20人去龙井,10人在家工作,出发前一晚上集中在一起;换上清洁的衣服、裤带,不准带雨具,每人一条手巾,用于包头擦汗。由道士带队,子夜十一、十二点动身,去时不声不响。到雪峰后与寺中的长老结合进行诵经写疏,到第二日凌晨三点动身去龙井“交瓶”。龙井离寺15公里,山路极陡,怪石嵯峨,矮松杂木形奇,籐蔓倒垂,龙潭两崖岩石如削,布满青苔,此地方不能失足。祈雨用的瓶是特制的,瓶口用蜡密封。龙井深七、八丈,用细绳把瓶绑好,瓶与疏同时放入龙井里,长老与道士进行诵经做法;祈雨的人跪在井边呼救,浮在水面的疏与瓶能竖直沉入水中六七丈深。当把瓶提上来时,如果瓶中的水是浑的说明急雨;如瓶中水是清的说明雨可能慢。这时放铳二声,整好队伍马上动身返回(来回都是步行),三人配合二把响铳前行开道,二人扛清道、回避白旗,高大个子二人提旗头杖,沿途如遇有行人头戴斗笠或拿雨伞的示意要脱下,不得戴在头上。道士头包红色螺头布,腰扎围裙,手提铃刀鼓角,经过乡村不管大小,都要吹响号角通过,后面的人轮流挑香亭或打锣鼓,最后二人带着糕仔,因为沿途各村都办有香案烛火,茶水招待,所以要放下二包糕仔以表谢意。富达村民次日下午五点左右,聚二、三百人,每人手握一面小旗,到吉巷、永安、薛后等地接雨,凡接雨与祈雨之人,被雨淋身决不感冒生病。
  盘诗对歌畲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喜欢唱歌的民族,以歌传言,以歌达意,无人不歌,无事不歌,每年的三月三歌会,一直流传至今。富达人以盘诗对歌表述获取好收成的美好愿望和向往幸福生活的理想追求。盘诗对歌一般以男、女为双方,开展比赛,男方唱,女方和,和不上的就输给对方,然后轮换为女方唱,男方和,再比。三赛二胜定输赢,连输两局,就定为输方。盘诗对歌活动促进男女双方平时的文化学习,许多年青人通过盘诗对歌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三、名胜古迹众多
  据《古田县志》(清乾隆版)记载:富达为“玉田八景”蓝洞之所在,有十大名胜:金鸡岩、天汉岩、坮鼎峰、三台岗、半月墘、七星坮、饮鹤泉、丹岩、碧山、石牛丘。有清代的两座石头贞节牌坊;还有重修后的蓝公庙、蓝氏宗祠以及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和石牛、石臼、棋盘石、石将军等。畲民手中还保存着一定数量的古字画(畲祖先图等)以及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具。
  《古田县志》(清乾隆版)卷一记载“玉田八景”,其中写道:“下有蓝洞,薄暮云气归焉,充斥面汉,虚谷尽白”;宋邑李堪有诗《蓝洞归云》赞曰:“洞门不闭日空虚,云气去来何定居?看到虚中生白处,恰如混沌未分初。”朱熹的《蓝洞记》,对蓝洞及其四周景物描写得十分形象具体。
  《蓝洞记》全文如下: 出县城,度紫桥,计程二十二里,逾峻岭而西,有村庄焉,故老告予曰:“此唐蓝文卿所隐之蓝洞也”。洞有景八,间若“岭巅远眺”“龟林奕暑”怪石隐伏于中,争为奇态者以百计。傍二大柱负士出,高数丈,宛若人形。洞之东汀禽沙鸟出没枉渚中者曰:“曲涧飞凫”。寒风敛霁,晴日初升,与冻云相激荡者曰:“南寨曝雪”。寨上有坪,坪阔五里许,循兹而降,即洞南精华凝结处也。中流砥柱为“合鼎峰”。洞之西山圆曲,山下田环四面,波涛荡漾,为半月墘。洞之西南,为三台岗。洞之正北,为七星坮。洞有泉水,从石出,其冷异常。旁有古松一株,落落孤踪,俨若云岛孤鹤,翱翔栖饮者,为“鹤饮泉”。洞之右有祠,离祠五丈余即石牛坵也。牛自雪峰而来,欲为化石,屹然对峙者,碧山也。若丹穴,处洞之水尾,以山土多赤色得名。山下一溪横截,屹然对峙者,碧山也。山匝地白粉,为白鹿常憩处。沿之背,有金鸡岩,每夜阑,石牛游食所至,碧山,涧树皆合,候金鸡鸣,石牛返,树合而复离,于斯时也,树头初日,如挂铜镜,朝霞散绮,晓岫云开,此“石亭醉日”、“铜谷飞云”之所由来也欤? 蓝氏祠堂:始建于宋祥符五年(1012年),经历近千年历史风霜,几度重修,今天仍以宗族最雄伟的建筑,屹立在村中央。祠堂建筑面积514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飞檐翘角,绿色琉璃瓦盖顶,内立圆形石柱。堂厅中间设有祖宗神龛,内陈放历代祖先的神主牌,祖牌边沿雕龙头镶有金箔,造工精细。堂厅内两旁墙壁上,还描绘着畲族三姓氏来源的传说故事,它是畲族文化的宝贵遗产。祠堂每逢年节热闹非凡,族人进堂供上香烛牲醴等供品,祭祀始祖列宗。
  蓝公府:位于村西,始建于宋宝元元年(1038年),清顺治辛丑年(1661年)重建,建筑面积534平方米。恭奉蓝文卿、蓝应潮及杨太婆等神像,香火盛达千年。府内至今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留下的匾额、古物。
  石牌坊:共有两座,竖立在村东头,是古田境内保存最好的石坊古迹。一座建于清道光元年,为表彰蓝氏贞女张倩姑而立。另一座建于清光绪十二年,为表彰蓝氏贞女李娥姑而立。富达石牌坊在风雨中伫立了上百年,那精美的石雕、优美的造型,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街、古厝:富达是个千年古村,村里至今还留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街、古厝。古厝里还留下众多的窗棂木雕、雀替木雕、门棂木雕、屋顶泥塑等。
  石牛:卧于村口,石牛身上有诗模糊不清,据说如有人能全部念出,石牛便会复活。那石牛在溪尾石上留下的脚印,至今还清晰可辨。长睡不醒的石牛旁还有当年大郎带来的石锣、石鼓相伴。
  棋盘石、石将军:富达村寨顶岗路边有一块三尺平坦石块,上面刻有棋盘,俗称“棋盘石”。据此一尺之处,竖立着一块一丈余高,形如人体的石条,人称“石将军”。
  石臼:今在富达的寨顶峰,还可以找到三个石臼。相传这三个石臼,首臼出油,中臼出米,下臼出水。
  四、民族人才辈出
  富达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唐代蓝文卿迁入侯官县,为侯官县(今闽侯县)创业始祖,至唐乾符二年,被封为威武军节度使;明崇祯年间,倬默选为贡生,任处州同知;清雍正七年,孙璇中举,后晋进士“明通榜第一名”,出任山西怀仁县令。
  民国时期,蓝干堂任古田县长;蓝宝田任省警察厅署员、古田县参议员;蓝耀文先后任邵武、将乐、建宁等县县长。解放以后,村里走出12名博士,22名硕士,203名本科生和350名大中专生;富达籍在外担任处级领导干部有15名,科级领导干部有40余名;已知获得高级职称的有25名,中级职称的有80多名。
  现择富达历史上著名人物代表介绍如下。
  蓝文卿,字汝弼。豪迈富家资,有子八人。唐咸通中,有僧真觉者,与其众十三人造门求一驻锡处,文卿指池畔枯木下建一草庵使居之。逾年,云衲奔辏,屋宇狭不能容,文卿徙黄平庄,以田二千五百八十五斗种收米万一百硕有奇、住屋亭榭三百余间、米仓三十所、田庄十二所、牛三百六十牵施之,请于忠懿王,即故居建寺,额曰:雪峰。文卿五子守远,生有夙根,即其寺祝发焉。乾符二年,忠懿王上其事,僖宗封真觉为大师,檀越蓝文卿为威武军节度使。三年,再施田庄,资为之罄。真觉指一牛嘱曰:“长者自有福地,第乘之,视以憩处。”至蓝洞,石牛化为石,遂家焉。今十七都富达村是也。除地筑室,辟草为田,今石牛尚存。前人有诗,模糊不可辨,亦古迹之一也。明叶文忠重修雪峰寺,疏称:“长者视世界如梦幻泡影,尽施累巨万之田宅,赤身以去。历八百余载,子孙之聚族古田者,振振绳绳,与雪峰相终始,其所得福报,视累巨万之田宅为何如也?虽然,后来福报,长者初志岂意料到此哉?身外之物,原非我有,随其意之所之,百千万亿如逝水浮云,毫无系恋,推斯志也,即以讲求施济之学可也。” 蓝光宗,字显斯。性刚直,笑言不苟。戚族有过,举即面折之,长少皆敬惮。家贫,薄于自奉,事母必勉致甘旨,遇母疾,虽家人环侍,辄躬亲药饵不少懈。年四十失妻,有议续配者,力拒之,誓不再娶。晚岁有棋癖,每子谈,至夜分精神愈健。尝曰:“昔林和靖妻梅,吾其与楸枰偕老乎?”及卒,司训徐公挽以诗云:“直堪砭俗生无愧,义可扶伦死有闻。”盖实录也。
  蓝倬默,字识之,崇祯间选贡,任处州同知。时军兴旁午,罄家资千金助饷。闻李自成寇京师,愤不能寐,谓其家人曰:“时事如斯,苟禄奚为?”遂解绶归。国朝定鼎,旧官例得起用,隐处富达不复出。
  蓝倬勋,字翘公,廪生,素行孝友,兼有文名。生平见义必为,遇邑中公事,悉挺身率先。有外县曾姓,冒籍入泮,案定,邑士束手,倬勋首唱,佥呈列宪,讯实,改移府庠。又有闽籍杨姓冒改姓邹,府尊蒋列为案首。及学道孙临考唱名时,倬勋跪禀详明,遂将杨氏卷用硃笔注冒籍,系廪生蓝倬勋揭,乃逐出场外,府尊遣役特拿回话,倬勋毅然无惧,据理律辩论,事得息,此足见其好义之大概矣。生子五人,在庠者四。
  蓝孙璇,字维羲,号虞亭,清康熙十六年(1697年)生。自幼聪明,勤奋好学。雍正七年(1729年),考中举人。乾隆已丑年(1737年)中进士。1738年正月到顺昌县当教谕,1743年奉调到台湾台南府嘉义县当教谕,为地方培养不少人才。孙璇于1748年出任山西怀仁县知县,赢得百姓赞许。当时该县有位潘姓武举,其继母为谋取财产,具状诬告潘某“忤逆不孝”。孙璇经过调查,认为潘母所告不符事实,不予受理。潘母不甘休,告到府里,亦被驳回。但潘母仍背黄状,四处呼冤喊屈。后来该案为朝廷受理后,下旨重办府、县官和潘某,幸得礼部侍郎倪成宽从中周旋,孙璇被革职了事。孙璇返回古田后,在奎光书院执教。乾隆十五年(1750年),古田县令辛竟可主纂《古田县志》,孙璇受聘担任分纂。他晚年颇有风节,为邻里称道。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家中病逝,享年96岁。
  蓝干堂,字人本,少时好学寡言,不善交朋结友。读书无成,考试不第。时值清末罢科考,兴学堂,干堂弃文就武,考入福建省警察学堂。乡人多嘲讽云:“不通士子考警察,末等毕业毛弃嫌。”清宣统三年毕业,后分派于崇安县任警察局警长,不久离职。任本村塾师数年,彼时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成立中华民国,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倒袁后北洋军伐混战,南北不合,地方骚乱,农民起义。时有陈子江者,福建尤溪县人,率领民军约二百余人。其士兵一律穿黑衣,号称“乌钱会”。军行至古田县三十都溪坪村,传檄各乡筹饷。干堂闻讯即赶谒陈子江,劝他派人去联系孙中山在福州的同盟会负责人刘通、吴适,后陈被委任为第三革命别动队队长,干堂为秘书。当时福建省督军李厚基调兵遣将追踪袭击,陈子江战死尤溪县,其部下共推干堂为队长。迨后南军北伐,因弹尽援绝,受收编,任独立营营长。粤军许崇智军长来闽讨逆,驱李北伐,干堂遂谒许军长愿为向导,即入古田县城。县长唐毅投井身亡,许即委任干堂为古田县长,兼古、屏、连、罗、宁游击支队长。后因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孙中山急电许崇智,许连夜赶回广州平乱。此时古田亦生事变,干堂欲赶往福州投许军长,故于途中,时年35岁,越二十八年,其子建文运干堂之柩归葬于富达村祖墓边,立石碑以纪念。
  蓝宝田,字西玉,清光绪五年(1879年)生。自幼聪明,勤奋好学,光绪二十五年,参加县试考取第一名。次年,到福州参加府考,中秀才。光绪三十二年,在罗峰等小学任汉文教席。次年,考入福州高等巡警学堂正科,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民国二至五年,任沙县警务长(警备队长)。民国五年,任福建省警察厅第二署署员,半年后调道山分驻所任署员。民国十二年,筹办古田电灯公司(私营)、汽车公司,任经理,创办富达“蓝田小学”,任董事长。是年,还任育婴局委员、救济院委员、教育局董事、清葬局委员、人民自由保障委员会委员、文献委员会委员、县志编辑委员会采访员、县商会公断处调解委员和玉屏镇公所调解委员等职。1949年6月至1952年,宝田还兼任电灯公司经理和汽车公司董事长,并被选为古田县一至三届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1959年12月,病故于南平。
  蓝耀文,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出生于富达村,童年在福州长大,毕业于闽侯县第一小学与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民国十二年(1923年)考入厦门大学。民国十五年,因参与挽留鲁迅先生而引发的学潮,离开厦大,到上海法科大学学习。民国十七年毕业后,任古田县政府秘书兼科长,福建省防军第一旅军法官。民国二十年五月,奉令代理邵武县县长。民国二十三年为光泽县代县长、清流县县长。民国二十四年任建宁县县长、福建省保安旅第六团代团长兼闽北第一路第二支队长、福建省动员委员会设计委员等职。民国二十八年,省动员委员会撤销,耀文便结束政治生涯,从事商务活动,在福州中兴制粮厂、义民工厂卷烟部、大华烟草工业社、瑞丰茶庄任职。1952年,在福州做小生意。1957年,创办福州大同中级补习学校任校长。1969年病逝,享年70岁。
  五、村庄富足兴旺
  富达村畲族同胞遵循其先祖“耕者富、读者达”的宗旨,近年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粮食、芙蓉李、茭白、茶树菇为主的支柱产业,初步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2006年以来,全村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成了村内主干道路的水泥硬化,修建了玉际小(Ⅱ)型水库引水渠4.3公里,灌溉面积1000多亩,解决了部分农田缺水的难题,并修建了年交易近千万元的水果交易市场。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达432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多105元。村民生活比较富裕,且分布平均,无特别困难户,拥有电视机、摩托车、新房子的群众多。村里修通了6.5米宽的村道通镇水泥路,富达的发展走上坦途。1992年2月被评为古田县“村民自治达标村”,6月被评为宁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1996年3月荣获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2000年3月被评为福建省“省级园林式村”。2006年该村被授予“宁德市畲族文化重点村”称号,2007年1月获得福建省旅游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卫视颁发的“福建最美的乡村”入围奖,富达的明天会更好。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振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