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佛仔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117
颗粒名称: 二、佛仔厝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2
页码: 17-18
摘要: 曾经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吴氏家族“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造屋。清光绪七年(1871年)家财日见殷实的吴云辉开始造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聘请长乐县能工巧匠9人装修宅院,佛仔厝从外到内依次为院门、前门、屏风、天井、下廊、前厅、厅堂、后厅、后天井、横楼、后门。正梁顶上悬挂着一块烫金牌匾格外醒目,是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屏南知县曹芸芝参观宅院后亲笔所题,宅院大门、厅堂、柱壁以至寝室窗户上书写着30多副对联。
关键词: 宁德市 北墘村 佛仔厝

内容

曾经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吴氏家族“家园”情结特别重。他们节衣缩食,有了钱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造屋。天灵第16代孙吴云辉,幼年上过私塾,为人精明,他有3个孩子,长子吴新凤务农,次子吴新雁经商,幼子吴新雀读书,是个典型“耕、商、读”之家。清光绪七年(1871年)家财日见殷实的吴云辉开始造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聘请长乐县能工巧匠9人装修宅院,历经3年,精工雕刻一百多幅图案,其中有人物22组共1008人,当地群众称之为“佛仔厝”。
  佛仔厝从外到内依次为院门、前门、屏风、天井、下廊、前厅、厅堂、后厅、后天井、横楼、后门。步入厅堂,正梁顶上悬挂着一块烫金牌匾格外醒目,上书“齿德兼优”四个大字,是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屏南知县曹芸芝参观宅院后亲笔所题。宅院大门、厅堂、柱壁以至寝室窗户上书写着30多副对联,篆、隶、行、楷、草俱全,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联句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容,如“读圣贤书立修齐志,行仁义事存忠孝心”、“士君子立身如光风明月,大丈夫持节若白日青天”等,可以看出房主人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很注重自身的内外兼修。据退休老教师、吴云辉之孙吴存庚介绍,当初他爷爷请人写一副对联红包是30块银元,足见房主人之大方和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人物组雕大都是戏文故事和民间传说,如“赵云救阿斗”、“三英战吕布”、“马超渭口战许褚”、“郭子仪拜寿”、“九代同堂”等内容,所雕人物,表情丰富,惟妙惟肖,每一幅图画就是一个历史场面的定格,给人以无限的联想。更为罕见的是前厅门墙,中间一组精美的彩色泥塑:苍松翠竹虬枝劲节,人物、车马、鸟兽形态逼真、活灵活现,其色彩历经百多年风雨侵蚀却不褪色,可见当时工匠技术之高和用料之精。
  值得一提的是天井廊沿石板,单块长2丈多,宽近2尺,重量达2吨,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么重的石板靠人力从十几公里远的山上抬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佛仔厝从建造到装修,耗费多少银子今天已无法计算。那么,吴云辉这些钱从何而来呢?据吴存庚老师介绍,主要靠他二伯吴新雁做生意赚来的。当年吴云辉让次子经商的目的就是赚钱盖房,而吴新雁不负父望,从贩卖茶叶、笋干起步,到办厂制粬酿酒,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以致在短短几年间,吴家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当地首富,其制粬酿酒工艺传授到每家每户,至今仍是北圪村的一项特色产业。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