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洋山游击队成立地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079
颗粒名称: 蔡洋山游击队成立地遗址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1
页码: 138
摘要: 在金涵畲族乡西南浮坪、菰洋、下洋一带。1939年,经中共宁德中心县委批准成立蔡洋山游击队,参加队伍有100多人。活动地点以金涵乡的浮坪、菰洋、下洋等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村落为基础。1942年建立党支部,队伍不断扩大,有战斗员、交通员、接头户等共170多人。游击队利用蔡洋山山高林密、羊肠小道四通八达,有利于兵力运动的优势,逐步扩展到洋中、石后、蕉城、漳湾、飞鸾以及古田、罗源与宁德交界的村庄。游击队无人领导,被迫中止活动,转入分散隐蔽,直至解放。蔡洋山游击队坚持斗争近十年,为保卫和巩固宁德苏区后方根据地和迎接宁德解放作出了贡献。1988年4月,中共宁德县人民政府作出“认定金涵乡浮坪自然村等103个自然村为老区村庄”的批复。
关键词: 蔡洋山游击队 遗址 畲族乡

内容

在金涵畲族乡西南浮坪、菰洋、下洋一带。
  1939年,经中共宁德中心县委批准成立蔡洋山游击队(外称宁古罗游击队),参加队伍有100多人。活动地点以金涵乡的浮坪、菰洋、下洋等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村落为基础。1942年建立党支部,队伍不断扩大,有战斗员、交通员、接头户等共170多人。游击队利用蔡洋山山高林密、羊肠小道四通八达,有利于兵力运动的优势,逐步扩展到洋中、石后、蕉城、漳湾、飞鸾以及古田、罗源与宁德交界的村庄。游击队发挥“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作用,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粮,惩治地霸和顽固反动分子,受到广大贫苦群众的拥护和支持。1948年7月,由于敌人的围剿及叛徒出卖,游击队领导及骨干余弼、余桂角、余孝木等十多人被捕牺牲,队员被杀42人,房屋被烧34座。游击队无人领导,被迫中止活动,转入分散隐蔽,直至解放。
  蔡洋山游击队坚持斗争近十年,为保卫和巩固宁德苏区后方根据地和迎接宁德解放作出了贡献。
  1988年4月,中共宁德县人民政府作出“认定金涵乡浮坪自然村等103个自然村为老区村庄”的批复。

知识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蕉城红色遗址》

本书记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闽东苏区的主要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红色文化遗址。全书共分八章,即: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宁德、闽东独立师在宁德、闽东国共两党宁德和谈、宁德苏区、红色名人故(旧)居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