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交通枢纽——花篮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068
颗粒名称: 地下交通枢纽——花篮渡
分类号: D235.57
页数: 1
页码: 122
摘要: 花篮渡,是霍童溪中上游的一个重要渡口,在洪口乡黄花坪村前。由于它位于宁德、周宁、福安、屏南、古田五县的接壤处,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成为闽东红军游击队地下交通的重要枢纽。1933年根据叶飞的指示:“组织渡河小组,扼守闽东革命咽喉渡口,保卫地下活劝畅通”由谢赞聚、谢礼润、谢礼仔、彭康金等,成立了渡河小组。用几根杉木,几条藤索,在芦苇丛中的炉金彼岸,搭木成筏。就这样,革命健儿一批又一批地安全往返闽东各地。同时大量的枪支弹药食品、药品也经过这里运往苏区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形成燎原之势。现因洪口电站建设,花篮渡连同溪河已融入电站库区。
关键词: 宁德 党组织 花篮渡

内容

花篮渡,是霍童溪中上游的一个重要渡口,在洪口乡黄花坪村前。由于它位于宁德、周宁、福安、屏南、古田五县的接壤处,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成为闽东红军游击队地下交通的重要枢纽。
  1933年根据叶飞的指示:“组织渡河小组,扼守闽东革命咽喉渡口,保卫地下活劝畅通”由谢赞聚、谢礼润、谢礼仔、彭康金等,成立了渡河小组。用几根杉木,几条藤索,在芦苇丛中的炉金彼岸,搭木成筏。游击队、交通员以“暗号”联络,通过木筏过渡,然后把木筏折散,藏在芦苇丛中,再用溪水浇泼沙滩上的足迹。就这样,革命健儿一批又一批地安全往返闽东各地。同时大量的枪支弹药食品、药品也经过这里运往苏区根据地。随着革命活动的深入,沿着这条交通线,广大村庄的“贫农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打土豪、分田地,形成燎原之势。现因洪口电站建设,花篮渡连同溪河已融入电站库区。

知识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蕉城红色遗址》

本书记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闽东苏区的主要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红色文化遗址。全书共分八章,即: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宁德、闽东独立师在宁德、闽东国共两党宁德和谈、宁德苏区、红色名人故(旧)居等。

阅读